|
科学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人类共同来探索、交流、总结、与评价。在科学探索、交流及总结方面,我国的科学家已经很好的融入了世界科学的大家庭,只有在科学成果的评价方面,我国有一套完整且庞大的体系在独立运作,基本上没有其它国家的科学家实质性的参与其中。科学评价体系有着指挥棒的作用,是整个科学事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我国科学事业整体落后、而且推进艰难,与我们落后的科学评价体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推进中国科学事业迈向世界一流,实现科技强国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必须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高度来思考问题,让我国的科学评价体系融入世界科学的大家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人类共有的财富,让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来评价我们的科研成果,并由他们做出实质性的决定,来引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超越。
其实,国际科学界有一套运作多年、而且简单有效的科学成果评价方法。我在香港科大任教时,我们采用的就是这一套通用方法。具体地讲,当你需要评价一个人的科研成果时,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提交你自己认为最好的五篇论文(科研成果),这些论文在什么期刊上发表无所谓,没有发表也行,只要你认为这些论文代表了你的工作就可以;然后,由学校将这些论文寄给你的国际同行(国外知名大学相关领域的教授),由这些国际同行针对这些论文的原创性和深刻性进行打分:4分(顶级原创性论文)、3分(很强的原创性、内容深刻),2分(有一定原创性的严肃论文)、1分(缺乏原创性的跟踪型论文),这些分数的算术平均就是对你科研成果的评价,用于招聘、升职加薪、资源分配等。
这就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国际同行对这项工作也非常严肃认真,因为他们自己的工作也要通过这套体系来被评价。为什么我们不能加入到这个国际评价体系之中呢?我们的制造业加入国际竞争,成就了“中国制造”的辉煌,连美国都担心老大地位不保,找我们的软肋下手欺负我们。为什么我们的科学界不能让国际同行来评价我们的科研成果,从而让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科学共同体中的一员呢?
我提一个具体的方案:以“杰青”评选作为突破口,实行我上面所说的国际通行做法。为什么选“杰青”呢?因为现实运作的“优青à杰青à…à…”链条严重误导了青年科学家的发展之路,把他们引向功利,完全背离了潜心钻研学问这个科学研究的正道。只有斩断这个链条,才能让我国的科学家们重归学术,与国际同行们在同一个平台与氛围中思考问题、钻研学问。斩断这个链条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在“杰青”的评选上实行我上面所说的国际通行做法,让国际同行们打分,然后严格按分数的高低决定“杰青”的获得者。
具体操作程序是:每个学科先邀请两三位国际著名大学的教授担任评选委员会主席(Chair and co-chairs),把所有申请人的资料交给委员会主席,由委员会主席根据每个申请人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国际同行(国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并亲自写信邀请这些国际同行对申请人的代表性成果进行打分(用我上面所说的4,3,2,1分),收到分数之后算出每位申请人的分数(五篇代表作分数的算术平均),按分数高低决定“杰青”的获得者。
为什么选择“杰青”这个节点来斩断“优青à杰青à…à…”这个链条呢?主要原因是:(1)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易行,用我上面所描述的具体操作流程就可以;(2)“杰青”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如果“杰青”靠真学问,那么下面的“优青”们自然就会跟着走,因为靠拉关系等手段过不了“杰青”这一关;(3)如果“杰青”们清一色都是靠真学问由国际同行们选出来的,那么以后从他们之中评选“…”、“…”时就比较容易形成靠真学问打拼的氛围,把真正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推上“…”的位置,中国科学的肌体也就会慢慢的健康起来。
路遥遥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