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又是十一,又到西北,不禁又想起那个黄陵的扫地僧,转眼已经十年,一切还历历在目。
这是一个发生在2008年的真事,每每想起来都非常感动,还是讲给大家听听吧,华夏大地有很多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风景,更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仰的人,不仅是那些在历史上留存名号的大人物,还有很多如我在黄帝陵遇到的这位“扫地僧”一样,虽然默默无闻且平凡无奇,但是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他们的作用却是如水一般润物无声、泽被万世。
2008年的十月,我们在西安开一个国际会议,结束后有一天闲暇,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延安,虽然有点阴,但是秋高气爽的西北景色十分宜人,根本看不出在影视节目中常见的黄土高坡的迹象,大家十分激动,因为都是第一次去革命圣地延安,还有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帝陵。
到了黄帝陵,有点小雨,不过无碍大方,先是观看山下的祭祀场所,是年年清明祭祖的圣地,建筑自然是大气磅礴,颇有龙脉霸气。由于都是第一次去,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里的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我们就请了景区的专业导游,这个导游真是非常“专业”,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到了一个景点就背书一般地简短讲解,然后直奔下一个讲解地点,根本不能够回答历史方面的问题也了解当地的情况,最后大家忍无可忍,请她下岗了,还不如自己看解说词呢!很失望,这个导游的水平和态度都是我们在西安所见过得最差的,真是不知道这里的景区怎么培训的,还是国家的重要旅游景区!
然后大家上桥山去看黄帝陵,山上也有专业导游,大家一致决定不再浪费钱财,于是自己看导游词,兴味索然,走到飞龙台的时候,同行的一位老者说什么也不上去,累,另外主要是对这个新建的水泥台子也感觉没有什么意思,我们几个年轻的还是要上去一看,于是登高远望,可是哪里能够看到景色,到处是浓浓的迷雾!正在怅然之间,忽听背后传来悠悠的声音:“今天你们真是幸运呀!看到了难得一见的龙湾弥雾绕黄陵!”这带着浓浓陕西味儿的普通话,在这浓浓的雾气中让人听到了远古的沧桑和喜悦!回头看时,只见一个手拿扫把和撮箕的瘦瘦的山西老乡正在打扫卫生呢!看他的模样在五十岁开外,身材不高,精瘦,脸色有点黑黄,典型的陕西老乡!更特别是那一口陕西普通话,别具风格,他自顾自地说着,时不时地看一眼游客,开始我以为看错了,可是看了一圈也就这么几个人,不是他又是谁?于是可是搭话,他的精彩讲解就这样开始了:
“你看这山势,正是皇帝驾崩之时所言,要葬桥山,何谓桥山?何为黄陵?……
“你们随我来看,那边是著名的风岭,形状像凤凰…….
他向前一指:“你看这黄陵古柏,左右各一棵,正好长在龙头的两侧,再看形状…...
他向南一指:“离城十里以外,有一个著名的山谷,……,正是南谷黄花……!
他向北一指:“向北走过几个山梁,有一个奇石,…….,那是北岩净石…..
“话说那千年以后,汉武大帝,年年到桥山祭奠……….
足足有20多分钟,我们在这个后世修筑的水泥台上,在这位朴实的陕人的指点下,看到了著名的黄陵八景:“桥山夜月、沮水秋风、南谷黄花、北岩净石、龙湾晓雾、凤岭春烟、汉武仙台、黄陵古柏”,他绘声绘色的描述让这一切灼灼生辉,我们越过眼前的茫茫迷雾和历史的层层迷雾,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风景和故事,融入了这千年的历史画卷,和我们的前辈先人们会了个面!
这位老陕的讲解是那样的投入、真实、自然,我们都沉醉其中,还有同学将他的讲解一一记下!忘了下面等我们的老师,于是乎叫上这位老陕:“今天给我们做个导游吧!”他连连摆手:“不,不,我就是在这里扫地的,不能做导游,你们爱听,我就在这个地界免费跟你们讲!”于是带着我们去看刚才讲过的这些奇柏异松还有种种神迹,走到一条小路的时候,他说:“过了这条路就不是我的管辖范围了,所以要把东西放在路这边,我领你们看了前面的马上就回来。”又是自言自语,又是一个交待,他把扫把和撮箕放在了他的“势力范围”这边!
我们来到真正的黄陵前,景区的管理人员设了需要收费的招待游人祭拜的程序,这位老兄悄悄对我们说:“你们不用花这个冤枉钱,你们去拜吧,我跟你们喊是一样的!”我们径直走到了陵前,正准备去拜,却看不到他人,等了一下,只见他正从旁边的水龙头下净手归来,满脸的憨厚笑容:“好了,现在可以开始了,……”,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惊讶而落泪!随后,他陪我们又走了一小段,指引着我们看了黄帝陵的大多数历史遗迹,最后,分手的时候,我们坚持要给他钱,他只收了十元,还直说谢谢!
分别后,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大家平凡的一天也因此变得特别地与众不同,我们不约而同地称他为“扫地僧”,我们一直在谈论他的幽默风趣的讲解,他的细心周到的礼节,还有他那充满浓浓陕西味的普通话和朴实执著,和他在一起的每个细节,成了我们这一路上的话题,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到底是什么,可使每个人又被他感动着,正如武侠小说里少林寺的那个扫地僧是少林寺武功最高的人一样,我们在黄帝陵遇到的这个可爱的扫地僧,不但是最好的讲解员,最生动的活历史,还是最好的一个生活教材!
曾几何时,我们被功名利禄熏昏了头脑(如山下那位导游),我们被红尘俗事迷蒙了双眼(如山上的浓雾),我们被钢筋水泥尘封了礼仪(如祭拜前的净手和静心),那些已经被我们忘记或者正在消失的生活真谛、工作意义和真诚信仰,都汇聚在这个朴实的扫地僧的身上,他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让我们看到了这神奇的力量,这千万年来凝聚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民族灵魂!从现在开始,发誓做个科研扫地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