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注
GIF
基因疗法,无疑是当下最为尖端的技术之一。
近年来,它频频登上了各大前沿榜单,成为科学界宠儿。
这光彩耀眼的背后却是由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堆积而成的。
曾因猥亵幼童罪而锒铛入狱的“基因治疗之父”,近期也获得假释出狱。
剥夺了12年人身自由后,他已恍若隔世,再也跟不上技术的变化了。
曾被称为“基因治疗之父”的威廉·弗兰奇·安德森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人们揭开了“生命之谜”。
在其获得诺奖的一年后,就有科学家提出了基因交换和基因优化的构想。
伴随着DNA、基因重组工程等技术的发展,人们热切期盼能用基因来拯救绝望中的病人。
那么,基因治疗究竟有没有可能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并在当时找到了可行的方法。
在人体中,细胞对DNA施加了重重保护,让所有想要改变它的药物都难以接近。
但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天然的DNA载体,那就是病毒。
它们最为擅长的就是将自己携带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胞里,变成细胞自身遗传物质的一部分。之后让细胞帮助自己完成合成和装配的工作。
如果将病毒自身的基因换成我们人类需要的正常基因,是不是就能像正义黑客那样偷偷潜入系统并修复错误呢?
病毒复制的过程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很快就成功地利用病毒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基因。
到了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已经实现了对缺陷小鼠的基因治疗。
但谁也不知道对人类的基因治疗何时才能到来。
不曾想,一次失败案例反倒戏剧性地加速了基因治疗的进程。
当时,美国医学家马丁·克莱因在获得家属同意后铤而走险,对两名病危患者实施了类似小鼠实验的基因治疗。
马丁·克莱因
很遗憾,这一次大胆的尝试没能获得成功。
克莱因本人也因为没经过任何机构批准擅自行动,遭到了广泛的指责和惩罚。
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基因疗法大多是自发性研究,亟需走向正规化。
为此,美国政府特地设立人类基因治疗小组委员会,对其进行监管。
即便后来基因治疗技术日臻成熟,但一直都不被允许进行人体试验。
GIF
时任美国国家卫生所的研究员威廉·弗兰奇·安德森却越发想将这些技术用于实践。
这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曾师从DNA双螺旋分子的发现者弗兰西斯·克里克。
早年求学时,他就宣称自己日后要通过更换基因的方法来给病人治病。
基因治疗的失败以及严厉的管控,也没能浇灭他心中的渴望。
自1988年起,他就不断向委员会要求进行人体试验,却频频遭到拒绝。
直到两年后,历史上首例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才正式被批准,主导的医生正是安德森。
这是一项针对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基因治疗。
安德森和他的合作者从4岁的患病女孩阿莎提·德席尔瓦体内抽取白细胞。
接下来,他们在体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能够正确编码腺苷脱氨酶的ADA基因插入到阿莎提的白细胞基因组中。
最后,他们再将这些基因工程改造后的白细胞重新输回阿莎提体内。
*注:泛指一群罕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患者因为免疫功能缺乏,导致严重的重复性感染,来源包括细菌、病毒及霉菌。若未治疗,多数在出生后一年内死亡。
经过一系列的手术,阿莎提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
后续检测证明,她体内的白细胞确实能正确地合成腺苷脱氨酶。
不过,阿莎提后来仍需要经常性地接受类似的手术,以确保基因疗法的持续性。
此外,她还必须定期注射长效腺苷脱氨酶蛋白。
因此,这一基因治疗案例在学界仍然备受争议。
阿莎提的康复是否代表着基因疗法首次成功至今难以界定。
不可否认的是,它是基因疗法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安德森也凭借着这项手术声名鹊起,被称为“基因治疗之父”。
他也不断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后来还受到了白宫的嘉奖。
基因疗法的成功使许多深陷绝症的病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与其相关的临床项目也如潮水般涌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发和临床应用的热潮。
安德森也成立了以开发基因疗法为主的科技公司,被知名药企诺华以3.2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正当人们满怀信心时,接连出现的基因疗法事故顿时让狂热的浪潮跌至冰点。
1999年9月,一位罹患先天性基因缺陷病的美国男孩杰西·格尔辛格参与了基因治疗项目。
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在小鼠、猴子、狒狒和数个人类病人身上尝试过将腺病毒作为载体的基因治疗方法。
两种腺病毒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虽说类似的治疗曾导致实验中的猴子因免疫反应而死亡,但研究员认为他们已经修改了作为载体的病毒,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副作用了。
然而,当杰西在接受腺病毒载体注射的4天后,他就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经调查发现,他极有可能死于免疫系统对腺病毒载体的过度反应。
杰西的死亡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相关的医学技术和伦理争议不停地在媒体头条上出现。
特别是科学家并未告知曾有猴子死亡一事,引发了猛烈的抨击。
杰西的逝世为基因疗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图片来源:jesse-gelsinger.com
无独有偶,在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自2000年以来,法国巴黎内克尔医院芬奇教授对17 名患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实施基因疗法。
他将正常的基因植入到患儿体内,修复有缺陷的免疫系统。
当时疗效很显著,但是从2003年开始,其中5名患者出现了类似白血病症状,后有一名患病儿童死亡。
自此之后,美国FDA开始意识到基因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副作用。基因治疗研究也一度陷入停滞,人们对于基因治疗的期望也跌入谷底。
事实上,理想的基因治疗应是根据每个人的病变程度,调控治疗的基因在组织器官当中的表达。
但科学家并不具备这样的掌控力。当病毒插入基因后,谁也无法保证它不会突然激活某些癌基因或是引发则那样的免疫反应。
安德森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也逐渐失去了资本的支持,处在濒临破产的边缘。
他被迫一夜之间裁掉了三分之二的研究员,并大量缩减员工的薪水。
正当安德森试图走出基因疗法的窘境时,他却于2004年7月因涉嫌性虐待未成年人而被捕。
他被指控在1997年至2001年间对实验室同事的女儿实施长达4年的猥亵和性骚扰。
在这期间,他的身份是受害女孩的空手道导师,并给予她一些生活上的指导。
但据受害女孩称,她从10岁开始起就遭到了安德森的性虐待和精神控制。
法庭上公诉人提供了一份录像资料作为证据。
在这份录像中,安德森告诉被害女孩他所作的行为是她“无法逃避”的“纯粹的邪恶”。
安德森于2007被判处入狱14年,还需要支付68,000美元的赔偿金。
当时71岁高龄的安德森自始至终都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行,声称自己是遭到了女孩的诬陷。
服刑期间,他还常常在监狱的法律图书馆阅读以往的案卷,试着找寻为自己脱罪的方法。
抱着成功翻案的期望,安德森还利用狱中的时间尝试构思自己的基因研究计划。
他期望在出狱之后能够迅速继续之前的研究工作。
但有女孩证词以及录像等相关的证据,他每一次的上诉都以失败告终了。
等到第十一年他才认清现实,自己是无法从监狱中脱身的。
唯有他的妻子还一直相信他是清白的,但她也不能否认他和女孩之前有某种暧昧不清的关系。
直到2018年5月他才获得假释的资格,得以出狱。
安德森和他的妻子
诚然,失去12年科学研究的时间对科学家来说是致命的。
他错过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发明,以至于连研究的方向都找不到了。
在一次采访中安德森怅然若失地说道,“我走出监狱看到这些关于基因治疗的文献,如同大梦初醒不知身在何处。”
没错,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基因治疗不仅以科学审慎的姿态走出了当初的困境不,还不断出现了振奋人心的案例。
出狱的安德森只好在自家厨房做实验
2006年,第一例癌症基因治疗的案例成功。2007年,开始眼病基因治疗尝试。
2012年,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了首个治疗遗传疾病的基因疗法:Glybera。 它能用来治疗一种导致了脂肪在血液中积累的脂蛋白脂酶缺乏症。
2016年5月,英国监管机构批准了Strimvelis,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的针对儿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进行基因修复的疗法。
该项治疗是基因治疗成功走向临床市场的又一个里程碑。
CRISPR、基因编辑等新的基因治疗技术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CRISPR相关病毒防御复合体
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基因疗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上演了不断失败与探索的沉浮史。
如今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基因疗法取得初步的成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始得到医药监管部门和医药巨头的认可。
基因治疗的市场规模已形成,相关的技术也接近成熟到一个爆发的临界点。
它正在向人类最为困难、最致命而且还有可能贻害后代的一大类疾病发起了冲击。
GIF
但这一切,都与这位曾经的“基因治疗之父”毫无关系了。
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曾经的基因治疗或许就是老古董了。
诚然,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难免会经历失败与错误,但它也能不断从跌落的地方重新爬起来。
虽说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难题,但相信的发展也能越走越稳健。
至于安德森,需要明确的是科学的发展永不会因某个人的锒铛入狱而停滞不前。
不管他是先驱也好,时代开创者也罢,他都无法逃脱法律对其罪行的惩罚。
*参考资料
William French Anderson.Wikipedia. 14 September 2018, at 16:42 (UTC).
Gene therapy.Wikipedia.on 18 September 2018, at 03:16 (UTC).
Ben Brumfield,"Designer genes take a leap forward after scientists make new chromosome"[1],CNN,March 29,2014 -- Updated 0324 GMT(1124 HKT).
Out of prison, the ‘father of gene therapy’ faces a harsh reality: a tarnished legacy and an ankle monitor”,
Ben Hirschler. 基因疗法开发火热[N]. 医药经济报,2017-09-07(F04).
倪楠.基因疗法(Gene Therapy) 2.0[J].科技中国,2017(08):4-11.
BOLITER Natasha.基因疗法全球研发进展[J].药学进展,2017,41(05):392-397.
石磊.基因疗法可望走出困境——斯坦福大学人类基因疗法计划主任马克·凯访谈录[J].世界科学,2010(01):20-21.
从学界泰斗到铁窗囚徒,现在能容下他的只有妻子的厨房作者: Admin 来源: 科研圈 2018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