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之所以为学生,学是根本。因此,在把握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这一点,也反映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从创业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来看,创业教育从最初关注什么是创业教育,到关注如何实施创业教育。随着对如何实施创业教育的逐步推进,创业学习逐步凸显。尤其应引起注意的是,“创业学习”正以一个专属概念,不仅出现在学术研究中,而且出现在政策文本中,并在具有长期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地区或国家得到多种形式的探讨。
从具有广泛影响的政策实践来看,欧盟提出的《2020创业行动计划》对创业学习作了详实的阐述,并对欧洲创业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20创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创业学习能够发展商业知识、核心能力与态度。创造力、首创精神、坚韧性、团队合作能力、风险感知能力、责任感这些创业必需的核心能力与态度能够帮助创业者将点子转化为创业行动,也能够显著提升就业能力。为此,《2020创业行动计划》倡导,不管学生未来是否要创办公司或进行社会型创业,创业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提高创业学习的普及率及质量作为新基础。
创业学习不仅屡屡被欧盟政策文本所强调,而且正成为欧洲各国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实际行动。例如,英国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创业学习,把创业学习的驱动力与创造力、随性、好奇心、情感以及解决个体和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等等联系起来,还以此为理念进行课程开发。这些课程开发项目包括个体学习与思考技能(Personal Learning and Thinking Skills,PLTS)、与工作相关联的学习( Work RelateLearning ,WRL),等等。
此外,创业学习在具体实践中也拓展出多种途径,包括“在做中学”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等。笔者曾专门撰文介绍过“在做中学”的实践经验,以下再围绕“基于工作的学习”进行探讨。
“基于工作的学习”(work-based learning ,WBL)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创业教育课程学习不能仅仅是“关于创业”(about entrepreneurship)的,还应该是“为了创业”(for entrepreneurship)的。从“为了创业”的角度看,正在广泛推行的创业教育,包括商学院开展的创业教育在内,未能有效提供“为了创业”的课程学习。
如何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有效贯彻“为了创业”的理念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首先得力于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在过去几十年里,高等教育及大学里的知识活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从“知识的启蒙”向“服务社会”转变。在这一转变中,就业及就业能力成为了大学里的重要命题。无论是教育政策,还是教育活动,都开始倡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反馈”,以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让工作场所的经验助力学生就业。这背后的理念是,在具体工作场所中的学习包含着创造性的元素——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进行学习管理,发展思维,最后是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他们的知识。
上述理论与思想在实践中得到极大的拓展,“基于工作的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基于工作的学习”超越了以往注重学生经验性的学习,试图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以往的理论更多地偏重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进行建构、学习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基于工作的学习”则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两个方面,即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有意义,而实践需要有理论指导的反思之后才有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工作的学习”必须包含两个基本维度: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模式;明晰的缄默知识形式。
“基于工作的学习”适合于在创业课程的贯彻“为了创业”的理念,打破了过去创业教育中的“说说写写”(chalkand talk)模式的局限。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大学(Royal Melbourne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MIT) University,RMIT University)就依据“基于工作的学习”,以社会型创业(或公益型创业)课程为平台,用了4年时间进行了跟踪性实验,每年选取50名学生作为样本,以验证“基于工作的学习”在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在理论方面,该课程邀请了在公益创业方面的从业者开设讲座与工作坊,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公益创业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全球以及澳大利亚公益创业方面的状况。在实践方面,为学生创设将他们头脑中概念化的知识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的环境,并用多种方式强化“基于工作的学习”的方法,包括与企业家的伙伴关系、课程中联系学生自身经验,等等。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基于工作的学习”方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学生认为这是进行公益型创业教学的最好的方法,认为“基于工作的学习”方法比“面对面的教学”更有效,是应用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Afreen Huq, David H. Gilbert.Enhancing graduate employability through work-based learning i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 Training,Vol. 55 No.6, 2013,pp. 550-572
(作者:高桂娟,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邮箱:gjgao@tongji.edu.c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