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一周要闻】

已有 3017 次阅读 2016-10-30 10:41 |个人分类:一周要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16年学位点动态调整结果公布 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0月19日正式公布《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包括大量博士学位授权点。此外,共有25个省份的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本次学位点动态调整中,从撤销学位点较多的学科来看,软件工程最多,共有36个软件工程学位点被撤销,工程(项目管理)被撤销21个,工程(工业工程)被撤销13个,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工程(物流工程)、应用化学等学科被撤销学位点也超过10个。从撤销学位点较多的省份来看,北京市撤销最多,高达71个。此外,湖南省撤销55个、江西省撤销43个、浙江省撤销42个、湖北省撤销39个、山东省撤销33个、辽宁省撤销33个。从撤销学位点较多的高校来看,浙江大学此次撤销学位点最多,高达34个,其中包括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点26个。中南大学也撤销了26个学位点,包括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还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此外,撤销学位点较多的高校还有北京理工大学20个、中国农业大学17个、华中科技大学16个、山东大学11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0个、同济大学10个。(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首届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在京举行。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欧洲大学协会共同承办的“首届中欧教育政策智库论坛”今天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一流大学建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对本次论坛活动提出3点倡议:一是通过中欧教育间相互学习与交流互鉴,提升双方教育质量,推动世界教育改革;二是通过开展教育开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合作研究,深化中欧人文交流,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三是通过中欧教育政策智库间机制化交流合作,加强双方教育智库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智库贡献力。本次论坛聚焦高等教育,就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双方高等教育领域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并就智库对教育决策的影响以及智库自身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建立中国和欧洲教育智库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据了解,本次论坛作为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的配套活动,旨在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欧洲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教育政策智库对国家教育科学决策的支持作用。(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我国高水平科技论文数量跃居世界第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2日在京发布《2016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三,排在美国、英国之后。根据统计结果,2006年至2016年,我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2.8%,超过德国排在世界第3位;中国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得到大量引用,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为495篇,占世界总数的18.0%,世界排名首次达到第3位。此外,我国8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包括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而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则连续6年排在世界第2位。统计结果还表明,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产出的论文数量增幅较大,国际合著论文占比首次超过1/4,合作伙伴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和德国。2015年我国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中,作者人数大于1000、合作机构大于150个的论文有188篇,涉及高能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仪器仪表、气象和大气科学、生物学和医药卫生等学科。(摘编自《光明日报》)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闭幕。10月15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今天在华中科技大学闭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动能转换的根本需要,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一是抓培养方案,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二是抓课程体系,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开好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健全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是抓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四是抓制度创新,着力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释放教学制度改革红利。五是抓实践环节,为大学生实验实习实训特别是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拓展渠道、搭建平台,加大投入、优化服务,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本届大赛最终产生金奖36名,银奖115名,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由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南京大学“insta360全景相机”以及山东大学“越疆DOBOT机械臂”和北京大学“ofo共享单车”团队获得。(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河北投25亿专项资金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河北省日前决定,从今年起,“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将每年增设专项资金5亿元给予支持省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计划力争到2020年,有3所左右省内大学达到或接近国家一流大学水平,一批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个别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到2030年,若干所大学进入国家一流大学行列,更多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10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根据规划,未来5年,河北将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及完善“燕赵学者”遴选培养计划,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省内高校博士点、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研究基地等为依托,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并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切实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浙江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搭全方位服务平台。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与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共建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在杭州梦想小镇举行。到今年3月,浙江99所高校建立了创业学院,64所高校申报开展创业学院建设和新型创新创业骨干人才培养试点。最近,1050名教师参加了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培训。为了加强浙江高校创新创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深化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浙江省教育厅和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决定合作共建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杭州未来科技城)。据合作协议规定,该基地将深入开展创业导师培训和创业指导活动,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并开辟绿色通道,预留一定免费工位承载大学生创业项目。此外,实践基地还将组建大学生创业基金,积极筹措社会资本共投大学生创业项目。并遴选或引进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服务机构,为高校师生提供创业服务。(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上海高校出资设立7700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的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新创意市集于10月13日~14日展出,这是2016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海分会场的系列活动之一。这一市集旨在以推进校园文创项目为突破口,搭建校企协作、产教融通的桥梁,打通“学生作品-孵化产品-创意商品-创新销售”的转化链条。市集吸纳了来自上海各大高校、超过60个团队的数千件原创作品,还专门开辟出VR互动区,使参与者可以感受虚拟穿戴、虚拟配对等VR技术带来的逼真体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手工艺市场的复苏,各类市集和文化创意主题活动已成为时尚生活的新潮流。上海市教委也在积极引导高校挖掘本校的文化创意专业优势,建立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目前,上海已形成70多个大学生身边的创新创业基地,可使用场地面积8.1万平方米;上海各高校出资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7700万元,吸引校外孵化资金1.89亿元。(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2016全国双创周活动开幕式暨“西安高新-交大众创空间”揭牌仪式举行。10月12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西安分会场拉开帷幕,届时“西安高新-交大众创空间”举行了空间启用及52小时创客大赛开幕仪式。瞪羚谷创业社区位于西安高新区锦业路69号,占地面积近15000平方米,众创空间2000平方米,瞪羚谷创业社区的建立是西安交大落实与陕西省十二地市战略合作的具体举措,是践行西安交大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理念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是校地合作成果转化模式的新探索。(摘编自西安交大新闻网)

·厦门大学:让更多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铁杆粉丝”。近年来,厦门大学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并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通过在顶层设计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教师科研课题与学生早期科研训练相结合,加大科研项目、资源对学生的开放度,创新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资助模式,建立跨学科交叉、本研共同参与的学生科研创新机制,把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入教师工作量等方式进行推动。以下内容被写进了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自2015级创新学分作为必修学分,计入教学计划总学分,每名本科生应至少取得两个学分,学生参加科创项目、学业竞赛、发表论文和发明创造等可申请创新学分。打造‘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平台’和‘学业竞赛’两个平台,实施科创竞赛‘八化’(全员化、多样化、课程化、基地化、团队化、国际化、常态化、日常化)模式,要求所有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项科创项目和一项学业竞赛。”2016年9月9日,厦大中科创业学院正式成立。该学院依托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设立,与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为学生提供创业课程。据了解,厦大已搭建起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系列赛事为龙头的竞赛平台,每年举办各类学业学术科技竞赛60多项,近2.2万人次参与,构筑起国家、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系。(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讲坛首场开讲。10月14日,“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讲坛”制度设立后的第三天,科技哲学领域著名学者、人文学院新引进的长聘教授吴国盛在图书馆报告厅向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科学精神的起源”的精彩报告。学校在教研系列中建立了准聘-长聘教授制度,长聘教授代表了教研系列教师的最高水平。通过设立长聘教授讲坛,可以让最优秀的学者展示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学养,利用讲坛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由吴国盛教授开启“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讲坛”第一讲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清华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科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促进文理渗透。(摘编自清华大学新闻网)

·《中俄关系:2016模式》中文版在复旦大学发布。10月17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和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二次联合牵头完成的《中俄关系:2016模式》研究报告中文版在第八期“复旦—东早世情圆桌”活动上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汇集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以及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俄罗斯远东研究所、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等中俄多个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完成,也是2015年“复旦-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中俄关系年度对话”的重要成果。研究报告共分为五大部分,以中俄比较和对照的视角与方法就“全球挑战和中国、俄罗斯对当代世界秩序的看法”、“中俄新型双边关系”、“欧亚空间的安全威胁和中国、俄罗斯的地区倡议”、“中俄的人文合作”以及“对中俄关系发展的结论和建议”进行了联合研究,形成了最终报告。(摘编自复旦大学新闻网)

·英媒发布全球EMBA排名:香港科技大学七度登榜首。10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2016年全球行政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排名,结果香港科技大学及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EMBA课程排第一位,是第七度荣膺榜首。香港科大毕业生平均年薪在毕业3年后达360万港元,修读课程前后平均薪金增幅达55%。至于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及香港大学有关课程,则分别排第37及42位。北京清华大学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合办的Tiemba课程,由去年第一位微跌一级至第二位,第三位是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及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合办的Trium课程。(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2016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正式发布。18日,上海软科正式发布了2016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这是该排名自2011年问世以来第六次发布,排名展示了我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领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蝉联两岸四地第一名,北京大学跃升至第二名,排名第三的是台湾的清华大学(新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四,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并列第五名。澳门排名最高的澳门科技大学名列两岸四地第32名。与去年相比,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今年均有超过10个位次的排名提升,展示了内地高校强劲的发展势头。内地还有三所大学新入榜单:江南大学首次入围软科中国两岸四地排名百强榜即位列第78名,首秀出彩;武汉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重登百强,分别位列第91名和第93名。台湾逢甲大学重回百强榜,位列第94名。澳门地区上榜的两所高校排名均有明显提升,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分别排在第32名和第45名,位列50强。(摘编自科学网)

·国际大学协会第十五届大会在泰国召开。国际大学协会(IAU)第十五届大会本月中旬在泰国召开,大会主题为“高等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催化剂”。会议着重分享了全球高等教育战略和实践,展示了对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国际大学协会提出,大学的职能在于推进不同文化的学习;质疑和考察当代的经济、消费模式以及文化习俗;在研究和课程当中嵌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领导实践中关注发展的可持续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合作都要强调社会责任。会议中,国际大学协会强调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和更广阔社会中的巨大意义,它需要依赖年轻人的力量。这也符合时下年轻人在大学里深切关注的研究和学习、创新和变革的可持续性。当前世界面临着多种问题,包括无法达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冲突、气候变化、社会不公平、健康威胁、道德挑战等问题找不到可行与长期的解决方案。为此,国际大学协会表示将竭力为学生和青少年团体提供交流平台,引导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国际大学协会表示,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将会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检验,它必须有助于整体的作用和社会影响,谨记难以避免的国际化背景,连接社会各界利益相关者。(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美国:学者反对医学数据共享。据悉,针对 2016 年 1 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Medical Journal Editors)的提案——论文发表后 6 个月内公开临床试验数据,美国大学机构的 300 多名学者通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共同表达了反对意见。他们提出,数据公开的规定时间应该延迟而非提前,并且临床试验的执行者应当得到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补偿。学者们认为,强制公开研究数据会给研究者造成巨大损失,研究数据应有一个二到五年的“保护期”,并由第三方机构的统计员对公布的数据进行审查。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则认为医疗数据公开是一种道德义务,能够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但是反对者认为试验后数据公开应以科研试验前期的共同资助和数据质量保证为基础。参议员伊丽莎白•A•沃伦(Elizabeth A. Warren)认为,由于政策制定者未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数据公开制度,这导致学者们对数据公开制度的遵循情况参差不齐。数据公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给予学者经济上和学术荣誉上的奖励。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临床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教授 PJ•迪伟罗(P.J. Devereaux)指出,若不能解决学者经济、荣誉方面的奖励,提前公开数据提案只会适得其反,只会让有价值的临床试验数据变得更为稀缺。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教授哈伦•M•克鲁姆霍尔茨(Harlan M. Krumholz)认为学者们需要权衡公开数据的利弊,但是公开数据是大势所趋。(摘编自《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

·以色列发布高教发展规划 提升科研创新竞争实力。近期,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布了《2017—2022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计划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投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竞争实力。以色列现有高等院校63所,其中7所研究型大学承担了以色列全部的基础研究,拥有全国80%以上的应用技术专利。以色列高校在校生约29万人,年均毕业生9万人,但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足1/3。有数据显示,以色列高中毕业生的科学和数学成绩持续降低,2015年参加高考的高中生通过数学5级的不足20%。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中以色列学生的科学和数学成绩都排在第41名。同时,研究型大学电子工程、化工等理工类学生报名人数也持续走低。近年来,以色列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年收入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以上,但从业人员只有7万多人,其中工程师2万多人。2013年以来,以色列高新技术企业设计和开发人员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微软、谷歌等研发中心出现招工困难,人力资源成本持续增加。内塔尼亚胡政府不得不实施“卓越计划”(“I-CORE”),投资150亿谢科尔(约合人民币255亿元),面向全球引进国外人才。规划从七个方面入手,全方位促进以色列高等教育的科研建设。一是加强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卓越创新。二是强化高校创新教学,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完善国际高等教育体系,扩大接收高层次国际留学生规模。四是服务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扩大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师生规模。五是促进民族融合,强化正统犹太文化教育。六是促进移民高教融合,提高女性学术地位。七是促进中以教育交流合作。(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荷兰:英文授课盛行,仅 40%的大学课程仍采用荷兰语教学。2016年 8 月 26 日,据《民众报》(Volkskrant)报道,过半荷兰大学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民众报》调查了荷兰 13 所高校的 1632 门学位课程,发现 60%的课程采用英文授课。硕士学位课程采用英文授课的比例高达 70%,有 3 所高校的硕士学位课程全部为英文授课。全英文授课学位的引进体现了荷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既吸引留学生、也增强毕业生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过,英文授课也招致学生与大学教师的批评。学生抱怨教师的英文水平不高、表述晦涩难懂。对大部分母语非英语的教师而言,采用英文教学难免牺牲学术的严谨性与表达的幽默性,授课时会缺少激情与灵感。同时,无论是本国学生还是留学生,都无法精准地用英语表达和写作。事实上,高校决定采用英文授课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短缺。因本国大学生数量减少,荷兰大学需采用英文授课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否则难以为继。荷兰教育部部长杰特•布森马克(Jet Bussemaker)认为,吸引留学生并不是英文授课的唯一原因。据悉,2014-2015学年初,荷兰留学生人数增长了 20%,达到约 3.6 万人,大部分留学生来自德国、中国、意大利、希腊和英国。(摘编自《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

(编辑:姜洁,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专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011736.html

上一篇:长三角地区52所高校科研竞争力分析——基于Scival数据
下一篇:牛津大学领跑经费收入排行榜
收藏 IP: 180.170.2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