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实行在即,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已经将国内医药行业推上了快速改革的车道,中国医药行业格局将在2010年代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一、中小药企的危境
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新医改深化,新GMP标准提高,药品再次降价,这些政策压力让中小企业不重负,而流通领域的代理商又不断地蚕食他们的利润,种种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中小药企选择放弃,并寻求产权转让。
政府医改的方向就是提高产业集中度,而这对中小药企来说等于判了必然执行的缓刑。当前的形势对大多数中小药企来说,无疑是一场危机,但毕竟会有一部分中小药企仍然能够在危境中找到一条道路,并且做大做强。那么,如何来渡过危机呢?
第一点,当然是产品线,产品线是药企的生命线,一两个拳头产品完全可以撑起一个药企来。以库比斯特公司的达托霉素为例,它从大药企手中获得了产权,并将之开发上市,通过这一个产品,短短几年,就在美国市场实现了4亿美元的销售额。不但发展的医药科技,而且加强了疾病治疗,并且以自己的成功向医药界展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库比斯特的模式完全有可能在我国上演,适合于这一模式的领域很有可能在疫苗、干细胞等生物药品上出现。
我国的研发实力本来薄弱,并且全球医药研发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而由于很多跨国药企巨头在我国的销售额只占其营业额的10%左右,所以很多药物并未对我国进口。而这些药物就是3.1类新药,对于这一类药物,药监局的定位是大仿制药物,所以研发起来相对简单,这对于资金相对匮乏的中小企业将是一个扩大产品线的突破口。
第二点,要果断舍弃部分低端品种,把价格低的品种转让给生产能力大,有产能优势的大型药企来生产,这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也符合人民健康的利益。中小企业仍有非常多的优点,如能采取更为灵活、高效的研发模式,仍可凭借新的产品,带动企业长足的发展。
二、医药物流业的困境
国家对于医药集中采购的规则重新进行的修订,将药品集中采购权上缴到省级机关。由生产企业或委托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向医疗机构直接配送,原则上只允许委托一次。即采取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模式,并且采取零差价的措施,这对于医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现代储存、配送能力等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行业门槛提高,招标过程透明的是中小企业减少,面对越来越少和越来越大的药个,医药物流业在利润分配上的话语权会逐步下降。小企业在供应链缩短、招标配送模式改变后,会面临一定的困境,而对于大的医药物流企业,则进一步走强,这时,就要提防他们借自己的地位,强行对药企实行“二零扣”。
三、医药主管部门的窘境
由于监管不力、内部腐化等一系列负面新闻的传播,药监部门越来越慎重地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随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人保部、卫生部更面临越来越大的医疗开支的压力,这些部门与药监局一道,力图通过政策法规的制订使医药行业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从而提高全民医疗健康水平。
一方面,不断地通过行政手段压低药价,目前已经通过行政手段连续降价达几十次之多,如果以后的医药格局变化不大,可能这一手段还会使用多次。药品降价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但为什么以前几十次降价措施,所得到的效果总是短暂的呢?关键在于医药行业格局、医药行业运营模式未发生大的转变。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医药主管部门开始通过法律法规提高行业门槛,改变目前的行业运营模式,使之更加有利于大药企、大医药物流商和大医药零售商,从而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而非“公关能力”的途径排挤一些质量生产水平低的中小医药企业。当医药行业整改措施深入到物流、招标、配送等领域并顺利实施的话,当在未来几年产生良好的效果。
最后是通过药监部门直接制订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新版GMP实施,药品的电子监管,严格新药审评,限制新药批准数量,提高仿制药门槛,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等等,最终来确保整改后的医药运营模式与国际接轨,步入安全、创新、发展的轨道。
但即便如此,医药主管部门仍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协助国内药企发展壮大,并与国外药企竞争。
建议采取以下几点:
首先是打破垄断,无论对于国产还是进口的对独家产品,只要专利期到期后,仍未采取降价措施的,则必须有其它厂家仿制,让仿制药与之竞争,从而打破垄断。一般不允许处方保密产品,对于特殊情况的处方保密中药产品,可以允许其作为独家品种,但要进行特殊管制,限制其利润。
其次,对于新药开发方面,虽然限定了新药批准数量,但对于仿制国外的3.1类药物,仍应当积极批准,这本身也是为人民谋利。对于创新性药物,不宜模仿国外,而应走自己的道路,树立自己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国内医药行业更快地成长。例如,对于生物药研发,国外是人源化单抗为主,我们当然也要发展这方面,但也应对国外尚未关注的干细胞领域加大扶持。
再次,关于中国药企的数量,鉴于中国不平衡发展的现状,拥有300-500个药企是合适的。其中50家左右的大药企,其余为中小药企,并从中培养3-5个跨国药企。
四、医药零售业的顺境
中国连锁药店的发展壮大,成为药品产业链上最为市场化的一环,已经从单一的卖药小店,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连锁药店:健康城、平价药品超市、保健品店、健康大药房、网上药店等多业态的各种各样的药店。目前全国各区域均有各自的品牌连锁药店,并且实现了区域或全国性连锁。
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医药零售业的发展会更加顺利,相比于医院药房,他们会有更大的竞争力,并且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很多医药物流企业也开设有连锁药店业务,这也成为了他们转变盈利模式的一个好机会。
对于药店,OTC产品发展潜力最大,而OTC产品的销售,更多是通过患者(顾客)的自我诊断。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药店服务人员熟悉医学知识,那么,药店将很难对自我诊断的患者(顾客)提供全面的服务,医药零售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
五、大药企的佳境
在未来的医药格局中,大药企无疑是最happy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如何走出去,如何更进一步,发展为跨国药企,与现在的国际药企巨头展开竞争?
而我国的大药企要走出去,除了必须培养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培养国际化的研发队伍以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企业的净利润要达到20%以上,否则难以到国际上一争短长,如果只能依靠证券市场融资和国家基金扶持才能逐步壮大,那只会变得不伦不类,最终也只能徘徊在世界二流水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