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天,科学网上自黄秀清博主的开篇“研究生培养:靠师傅,不如靠大师兄!”,陆续有博主针对“靠大师兄”的主题发表个人见解,一时之间,热闹非凡。小女子虽不才,却也想凑凑热闹。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一个讨论主题,依据个人经验见闻不同而观点各异。在此,我持怀疑论,并非每个大师兄都能像“孙悟空”般神通广大,让人靠之倍感安全。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大师兄可靠呢?
一是大师兄、大师姐是否认同老师的教学理念?
导师门下,都有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的弟子,都可称其为学术团队(至于是否为真正的团队,我们在此不需细究),那么不论你是拜在哪个导师的门下,必然加盟这个团队中。此时,不管你加盟的是哪种类型的团队,首先必须解决适应该团队文化的问题。而一个团队文化的形成,其实是导师教学理念的关键体现。在团队中担任何种角色只是表象,甚至业绩和能力的证明也不是重要的,最核心的东西在于团队成员能不能融入这个团队的文化中,能不能适合这个土壤。如果你的师兄或师姐呆在团队一段时间后(如一年,甚至两年)仍对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老师的教学理念一知半解,甚至曲解,那么你觉得依靠这类师兄师姐,能够深刻理解导师的用心良苦吗?能够接触到导师教学理念中的精华并为己学习之用吗?或许,在你正确理解导师的教学理念之前,就已经被师兄师姐的一知半解、曲解甚至误解之意充斥头脑,结果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二是大师兄、大师姐是否有求学的欲望和正确的求学态度?
我们该为何而读书呢?《大学》第一章就为我们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道出了求学目标之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修持自己的品德,成为新民,并且学习不止,追求不息,止于至善。若我们的师兄师姐自身并无强烈的求学欲望,就为混学位以增求职筹码,那对你是否是一种误导呢?对于自身本为混学位者,遇到此类师兄师姐,必然“志同道合”,那就另当别论了。而对于原想通过读研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修养者,若不能坚定当初读研之目标,那是否将被此类师兄师姐“拖下水”呢?言传身教,不可不畏。
三是他们是否具备了扎实的科研素养并掌握了必要的科研技能?
师兄师姐要在科研上能够指导你,那他们自身必须有足够才能。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区分“有”与“无”,即是否有基本的科研素养与技能。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做科研,读研一两年后都能够具备基本科研素养与技能。对大师兄大师姐的科研能力,要有足够的尊重,但不能全信。这并非对其人品的怀疑,但在科研能力方面,还需持有一定的怀疑精神。科研,本身就是一个怀疑、佐证、再怀疑、再佐证的过程,因此,对学术能力尚未受到学术界公认的师兄师姐的科研技能,更需有敢于质疑的勇气。当然,对于最基本的,属于学术界的基本常识以及做科研的基本素养之类的,先践行,再怀疑。
四是大师兄、大师姐是否乐意指导你?
若前三个问题的答案都为“是”,那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思考确认,即师兄师姐是否乐意帮助师弟师妹。学术团队,虽是“传帮带”之地,先入门者本应多指导后来者,但具体情况也会因人而异。有些师兄师姐确实比较乐意指导师弟师妹,主要基于这些原因:一来自己也是通过以前的师兄师姐的帮扶指导才提升能力得以成长的;二来自身性格本属于“好为人师”,自己懂得的知识与技能,很乐意传授于人;三来“助人亦助己”,指导与帮助师弟师妹,其实也是成全自己,即可增加成就感,又可完善自身道义。但也不可排除,部分师兄师姐并不乐意指导师弟师妹,原因也有多种:一则有些人学得好,并不代表讲得好,因此就出现那种“只进不出”之窘状,这也并非不乐意,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师弟师妹看来,不理解者就会将其归结于“不乐意”。二则“独乐乐”型。《孟子》有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但却有部分人趋向于“独乐乐”,不愿意将已所得与人分享。三则“不自信”,此类师兄师姐因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指导师弟师妹,并担心误导师弟师妹而较少伸出援助之手。四则“自私型”,“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古训在中国早已根深蒂固,有些师兄师姐认为与人分享知识意味着削弱自身的权势,生怕师弟师妹学会了而抢占了自己在团队中的核心位置,危及自我生存。
五是大师兄、大师姐是否做任何事都亲力亲为?
凡事都一竿子插到底,看似是让师弟师妹轻松了,实则把师弟师妹应该得到锻炼的机会剥夺了。第一,对其他人而言,这是在剥夺他人成长的机会。《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这本书中,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期待员工在一个团队中能独当一面,千万不要帮他们做他们分内的事。”当你的师兄师姐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完的时候,绝对不要感激他。这是一种过渡帮助,矫枉过正。此谓“恩生于害”,不仅没有帮助你成长,反而阻碍了你的进步。一旦你形成了这种依赖心理,就会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日后当师兄师姐毕业,真正需要自己独当一面之时,可能出现无所适从。因为,已经习惯了由师兄师姐带着做事,而在接到一个工作时,首先不会思考做这项工作的整体思路、最终目标以及工作先后顺序,容易陷入具体的简单化的工作中,缺乏整体规划。师兄师姐的亲力亲为,无疑让你无意识中就以将来的辛苦为现在所谓的轻松“买单”。对整个学术团队而言,可能导致团队出现“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衰败景象。
大师兄、大师姐可靠与不可靠,以上标准仅作参考。此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靠与否,还需要多次验证。尤其是一些脾气不好的、说话坦率、一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以及他人工作)的人,初看之时总感觉难以亲近,而接触久了,跟他们混熟了之后,就会发现也许这类人也很可靠,甚至比那些任何时候都很和善、很热情的人,更值得信赖。因为,他们有什么说什么,不会藏着掖着,更不会怕得罪你而不指出你身上的毛病。至于你身边的师兄师姐,是否真的可靠,那还取决于你的自身体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