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的资源整合,关键在于引智和融智。这主要涉及到做人做事两个方面。做人方面,引智和融智体现为谦虚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做事方面,则表现为是否懂得充分利用可借用的资源。
先从引智与融智的受者角度考虑,引智和融智有多种方法,而是否去用,怎样去用,取决于个人心态。若是自高自大,觉得自己就是正确的,是能力最强的,甚至自诩为天才,不用别人教,也不用请教他人,更不用跟别人合作,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那肯定不用也不会去选择引智和融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种情况。譬如,总是试图自己解决问题。这是独立性的体现,但也有可能陷入刚愎自用。或者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会尝试其他的可能性。记得以前自己在与同学讨论问题时,一旦他人提出异议,就很想去反驳或解释,而这其实就是一种不愿意承认自身不足,不乐意引智和融智的表现。但后来,随着心态的改变,慢慢发现多谦虚地请教他人,让自己非常轻松地解决很多问题,同时,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这也许就是引智和融智带来的重要启示:谦虚接受别人的建议,是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反过来,让自己从一个引智与融智的受者转化为引智和融智的施者,将发现会存在另一番境界——乐于助人。帮助他人,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帮助也要有帮助的资本,既要储备能够帮到他人的能力与资源,也需有乐于帮人的意愿。引智与融智,存在“镜子效应”。“智”的资源要共享,需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受者,得让人感觉“值得施”,施者,亦应使人感觉“乐意受”。就像我们在读研期间,与导师的交往,与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的相处,要使这个小集体发挥出最大的团队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智与融智的深度。学生做到让老师乐意教,老师表现得让学生甘心学;师兄师姐指导得让师弟师妹愉悦接受,师弟师妹展示出的进步让师兄师姐有成就感。
当然,引智和融智,也需要辩证看待。比如师兄师姐的一些经验教训,在传授给师弟师妹时,并不代表师弟师妹就能躺在经验里不思进取。因为引智和融智并不代表就可以依赖别人,讲经验的人不会特别讲述这个经验是怎么得到的,不会有太多解释,那么就要求我们“理解了就去执行,不理解就在执行中理解”。此外,还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疑问,积累适用于自己的经验。
是否进行“智”的资源整合,最终还是落在个人意愿这一决定性因素上面。我们身边有很多资源,是否愿意去汲取、消化与吸收?就像小孩子的饮食,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呢?还是根据营养结构搭配来?尽管后者可能会让人感觉被强制着做某件事,但确确实实是对成长有益的事。所以,我们大多都有学着吃某一种食品的经历。小孩子能够接受的道理,相信,我们作为研究生(大人)不会找借口说理解不了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