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8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87

博文

读研——奋斗前的资本储备

已有 5410 次阅读 2010-12-17 08:02 |个人分类:读研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读研

读研期间,与其说是奋斗,不如说是储备。

人生,亦如一项工程项目,我们是其管理者。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那么,作为一个管理人生的管理者,我们如何利用今日的资源呢?又将如何储备明日奋斗的资本呢?

奋斗的资本储备,是一项持续性的项目,而且严格遵循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辩证法原则。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往往看不出质的飞跃。尤其是在读研期间,须有持续学习、扩展、改进与总结积累的冲劲,并要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自成体系。否则,待到毕业之时,一来可能肚中无货,巧妇也难无米之炊。二来虽肚中有货,但因没有形成体系,让一推杂乱无章的东西充斥大脑,待到用时,犹如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体内真气游走不定,不能汇聚成系,自然威力无法发挥。因而,奋斗资本的储备,就像电脑中储备的资料一样,平日需积累,还得定期规整分类,如此用时即刻取来就是。

再者,奋斗资本的储备,俨然遵循着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拿过来。”不论是个人成长资本的积累,还是组织资源的增长,无不印证着马太效应的正确性。如成绩越好,老师越喜欢,自然会多指导,从而成绩越好;工作能力越强,获得锻炼的机会必然更多,从而能力越强;工程建设公司组织规模越大,越能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中标,从而获得更多,企业越做越强……面对马太效应,或许有人感到不公,但这就是现实。我们必须抱着一颗宽怀的、接纳的心态,去坦然面对现实,并找到问题的本质而非就表象而愤愤然,才可真正释怀。因此,我们在读研期间,可系统性地利用马太效应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先尽快让自己“有”,然后想办法将“有”变成“余”。

“有”、“余”以及“无”三者之间,往往之差一念之间。如一次工作中,因一时贪图享受电影或其他享乐,致使工作成果的提交时间拖延或者成果质量无法保证,看似仅仅是一次失误,但往往会给人不可靠的印象。如此反复几次,日后锻炼机会必然会少之又少,甚至完全丧失。可见,“有”与“无”,在平常看来并不重要,也许真就是那么几件小事,感觉并无大碍,但奋斗资本的储备,往往就是这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086-394392.html

上一篇:试图再次思考“何为信仰?”
下一篇:何谓衡量大师兄(姐)的可靠标准
收藏 IP: .*| 热度|

12 陈远建 王进 刘进平 丛远新 贺爱群 李莎 张志军 田兆贤 罗汉江 张南希 heiliguai daishucn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