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过喻海良的博文《惊闻某副教授因职称评定被一学霸“约谈”了》。我认为,遭遇此事,只要公理在手,即使势单力薄,也要奋起抗争!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就经历过类似的事。
我教研室的副主任A与我同岁,教学科研都是一把好手,性格内向与世无争。那年我系评副教授,学校只给3个名额,申报人有A、B、C、D4人。A论年龄论条件都明显在B、C、D之上,系职称评委会投票的结果却是:B、C、D通过,A落选。
原因:B是系主任的科研团队成员,正、副系主任和系书记一致保B;C和D是另一学科的,有“学霸”级人物督阵,据说此公及其属下的评委惯用“投独票”的方式。所谓“投独票”,是一种恶劣的投票策略,即偏心的评委不按既定名额投足票数,仅投票给自己必保的人。
当时,我也是评委之一,眼看4人中最有资格的A落选,气愤不过乃拍案而起,评审会后,即找系主任和党总支书记直告:“这样的投票结果,令人绝对无法接受!明显不公的责任,首先在系领导班子。强烈要求推翻重来,否则,我将与A共同向校方申诉。”
经校、系两级领导协调后……最终,A升任副教授,D落选。
系、大学科、校等多级投票的评职称方式,确属中国特色,不时、不知到哪一级、就会产生极其荒谬的结果。把它的不公平结果推翻也确未见过先例,我预先也和A说过,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当是死马作为活马医吧。
当然,抗争行动虽然取胜,却得罪了一干人,日后要为此付出代价……
自幼以来读过许多人生格言,我最推崇黄炎培先生给儿子写的座右铭: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
言必守信,行必踏实;
事闲勿荒,事繁勿慌;
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然而,为A抗争的这一次,我实在做不到“外圆内方”,只得“内外皆方”,奈之何!?
=================
以上博文发于 2012-7-8 06:47
【后记】
信手涂鸦一短博,不料招来诸多评论与“推荐”,令我诚惶诚恐,惭愧不已!十余年前一起书生气十足的“抗争”,完全是借了“改革开放”的光。比起反右时的林昭、文革时的张志新等,实乃渺小之极!微不足道!……根本不能比!
请不妨将此文看作,初学字的小儿,在墙上涂写的“XX是小狗狗!”吧。
在此,对赞同此文的评论者一并致谢!请恕小生不能逐一回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2387-589961.html
上一篇:
“软科学”是“软柿子”吗?下一篇:
再说“评副教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