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是“软柿子”吗?
已有 5764 次阅读
2012-6-2 07:4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 趋势, 机械工程, 软科学, 软柿子
近日在《科网》读到刘广明先生的博文 《一个国外专家眼中的中国大学模式》,很感兴趣并参与评论。因此又回忆起一件学术趣事。
我认识一位机械学教授,他是1970年代末出国的“访问学者”,属“改革开放”后最先一批,到欧洲某大学留学,师从一位研究“设计方法学”的意大利教授。我们这位先生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等写进论文,那是极左年代的工业管理政策,又称《鞍钢宪法》,口号的展开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他在国外的这一通研究加宣传,大大地弘扬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特色”。据说,他这一套颇得洋导师欣赏,又去各处做学术报告,把洋学者们唬得一愣一愣的。
当时,我周围这些机械专业的同仁,头一回听说,还有“设计方法学”之类的课题,它属于很时髦的“软科学”。大家正在七嘴八舌议论这个话题,其中有一位老师,教学科研都比较出色,评人论事总是不留情面而出语刻薄,原来还有点看不起上述那“访问学者”, 他撇着嘴不屑地说:“俗话说‘柿子专挑软的捏’,那是形容地痞欺软怕硬。什么‘软科学’嘛,比‘硬科学’好捏不是?”
我常留心与机械工程相关的、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审视其发表论文的题目,发现它有一个趋势——课题越来越“软”,不论中外皆然。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少;偏重“管理”的多。联系生产实际的少;仅搞个“数学”模型在电脑上操练的多。有大量偏向所谓“管理科学”的研究,说得很玄,就是让人搞不懂它想解决什么问题。
“软科学”真的就是“软柿子”——谁都好捏,谁都想来捏一把?这么说是否有“一篙横扫打翻整船人”之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2387-577691.html
上一篇:
正话反说的“辩证法”下一篇:
学者遭遇不公也要奋起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