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吃西瓜降血压,还真靠谱! 精选

已有 12691 次阅读 2014-7-7 21:51 |个人分类:科普集萃|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西瓜, 降血压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美国高血压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西瓜可以明显降低肥胖及超重者在静息状态及低温环境下的血压。他们说:肥胖及超重人士“在服用西瓜萃取物后,动脉及心脏血压都降低了”。看看专家如何解释这一科学发现。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和“燥热”等类别,西瓜被认为是寒凉食物。很多人怕寒性食物伤身,即使在夏天都不会多吃西瓜,冬天吃得就更少了。这项新发现可能让大家惊呆了:吃西瓜可以促循环、活血络、降血压。看来吃西瓜对身体是有不少好处的。

瓜氨酸可生成血管扩张剂

很多心脏病患者往往死于寒冷的冬原因是低温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不得不超负荷运转,以便将血液泵入动脉血管,这样就导致流入心脏的血液减少。例如,在4摄氏度下测试,血压正常者的手臂收缩压可升高13-19毫米汞柱,动脉收缩压则能升高21-31毫米汞柱。因此,有高血压肥胖人士在冬季或低温房间长时间滞留,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极高。高血压病人在冬天应格外小心,切勿忘记服用降压药,而肥胖人士也要注意避免低温造成的心脏缺血风险。如何才能防止冬天突发心脏病呢?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吃西瓜,只是冬天吃西瓜有点难。不过,西瓜的抗高血压成分是瓜氨酸,如果买不到西瓜,可以服瓜氨酸保健品。

 为什么瓜氨酸可以抗高血压呢?这是因为瓜氨酸在人体内可以通过尿素循环的中间反应转变成精氨酸,精氨酸又能在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下转变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众所周知的血管扩张剂,它能使全身的血液循环畅通无阻由于瓜氨酸必须转变成精氨酸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补充精氨酸比补充瓜氨酸起效更快。实际上,市售的“通血管”保健品都是瓜氨酸与精氨酸的混合制品。

 精氨酸的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二者都能产生一氧化氮,但精氨酸是人体自身的成分,使用后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理论上,精氨酸促进毛细血管微循环的功能甚至可以媲美“伟哥”,只不过还没有人进行过剂量比较,不清楚究竟要服用多少精氨酸才能克服阴茎勃起困难。

 人体试验显示瓜氨酸能降血压

再说说具体的人体试验过程。参试人员包括13高血压的肥胖中年男女,其中女性10人,男性3人,平均年龄57岁,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体质指数(BMI)大于或等于30千克/平方米,过去一年里每周活动时间少于一小时

 实验观察为期12周,分两期进行,每期6周。参试者分成两组,一组每天3服用4克瓜氨酸2精氨酸制品(相当于1千克新鲜西瓜,另一组服用安慰剂。在整个过程中,参试者停止服用降压药,也不进行减肥和运动

 为了模拟冬季气候,让参试者将一只手浸入4摄氏度的水中,然后测量血压及进行其他测试。结果表明,瓜氨酸及精氨酸制品使参试者低温的心率下降约7.3%(以75/分钟为标准),主动脉收缩和二次峰值收缩压均下降10毫米汞柱

 尽管从绝对值来看血压降低的幅度似乎并不大,但对于高血压病人而言,冬季低温导致心脏病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血压轻微上升达到阈值,从而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的严重后果

其他研究也显示,血压正常的年轻志愿者在服用4周瓜氨酸制品后,主动脉收缩压下降4毫米汞柱,脉压下降3毫米汞柱。在服用瓜氨酸后,将全身暴露于4摄氏度30分钟,脉压可下降3毫米汞柱。

西瓜汁可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

还有研究表明,西瓜汁对于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很有益处因此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应该多吃西瓜或多喝西瓜汁,也可以补充瓜氨酸制品甜瓜、坚果、豆类、金枪鱼等都含有丰富的瓜氨酸及精氨酸,经常食用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另外,西瓜中含有大量水分(91%),具有解渴利尿作用,而且糖分含量很低(6%),比大米饭低得多,不会导致血糖升高或引起胰岛素抵抗。西瓜也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10%)、类胡萝卜素(7%)和少量番茄红素等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809832.html

上一篇:阿司匹林抗癌机理揭秘
下一篇:肥胖致癌“三部曲”(1)肥胖的起源
收藏 IP: 219.130.236.*| 热度|

31 武夷山 韦玉程 庄世宇 张骥 郑永军 印大中 董侠 高春辉 梁建华 黄永义 薛宇 孙瑜隆 洪昆辉 孙学军 李土荣 李桂顺 徐大彬 朱蔚莉 王修慧 李健 陈继红 苏力宏 杨金波 鲍海飞 秦勤娟 biofans tuner shenlu jiareng aliala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