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爱因斯坦与象棋冠军

已有 4465 次阅读 2014-7-31 00:24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谢军来“金沙讲坛”讲“天下事,一局棋”,开头讲了一个爱因斯坦的传说。老爱在晚年认识了世界冠军Emanuel Lasker,成了好朋友。他听说Em要出版自传了,就说要亲自为他写序。Em回信说,很抱歉,你的棋艺不足以理解我的棋谱,还是说点儿别的吧。

这故事也许真的是假的。网上还有另一个传说:Em送给老爱一本他的自传,Go and Gomoku1934),老爱回赠他一篇相对论论文的复本。后来有人告诉Em,那本书出现在旧书摊儿了。Em回答说,没关系,他已经把老爱的文章落在地铁里了。

不管真假,Em是多少懂相对论的——他本人是真正的数学家,曾听Hilbert建议去Erlangen读博士,代数几何里极其重要的Lasker-Noether定理,就有他的一半。另一半Noether,就是老爱和希尔伯特都十分敬佩的那位女数学家。Em还说过,相对论是错的。这一点,老爱念念不忘。

Em去世后,Jacques Hannak为他写了传记Emanuel Lasker, The Life of a Chess Master1952),也真请老爱写了序言。有意思的还是老爱写的序言。序言说,Em是他晚年遇见的最有趣的人,像他那样既有人文关怀又能人格独立的人不多了(there are few men who have had a warm interest in all the great human problems and at the same time kept their personality so uniquely independent)。

老爱承认,他没资格说棋,其实他讨厌精巧棋局呈现的“杀气”(I must even confess that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the competitive spirit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an ingenious game have always been repugant to me)。

老爱说,Em有点儿悲剧(a tragic note),总是精神紧张,不能从棋盘上走出来;但棋似乎只是他的职业而不是人生目标。他真正感兴趣的还是科学,特别是只有逻辑创造才能具有的“内美”——那种美,人只要看进眼里就拔不出来了。(His real yearning seems to be directed towards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nd the beauty inherent only in logical creation, a beauty so enchanting that nobody who has once caught a glimpse of it can ever escape it.

最后,老爱没忘“追讨”Em对相对论的批判。他说,Em一眼就看到相对论的核心是真空中的光速,假如光速不变,时间自然就是相对的了。可在Em看来,没人知道光速多大,因为即使星际空间也不是真空。那么,谁敢说它在完全真空里不是无穷大呢?在这点上,Em有点儿像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快刀斩乱麻(cut the Gordian knot)。

老爱的回答是,虽然无法从实验知道完全真空的光速,但也同样没法建立一个依赖于物质的光理论。在那样的理论建立之前,不相信相对论的人就等着谁去解那个Gordian结吧。最后老爱感叹:强大的头脑取代不了纤细的手指(a strong mind cannot take place of delicate fingers)。不过,他还是欣赏Em的不屈的独立(immovable independence),几乎所有的人在这方面都是mediocrities——该用什么响亮的词儿来说它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816015.html

上一篇:概率论的生日
下一篇:时空与几何
收藏 IP: 110.184.40.*| 热度|

19 曹聪 钟炳 王春艳 陈小润 武夷山 王荣林 丁大勇 田云川 李轻舟 白图格吉扎布 徐晓 唐凌峰 QDA2012 shaoyunpeng cloudyou anran123 luxiaobing12 ybyb3929 hkcpv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