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原生态的汉字

已有 6908 次阅读 2010-7-6 08:28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在上海书店看见《殷周金文集成》,然后在卓越下单儿,两天就到手了——这大概是我买的最贵的一套书(定价倒不是最高的)。沉重的一箱,洋洋大观。
 
这套书“原则上”囊括了先秦的所有青铜器文字(“金文”),中华书局从20多年前开始陆续出版,8开豪华大本,共18册,价钱两万多,比20卷的牛津字典(OED)还贵呢。它是我们的古文字总集,而OED是英文的单字总汇,两个文字长城,一样高山仰止。
 
Simon Winchester在《教授与疯子》(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里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莎翁那会儿没有字典,也没有写作指南或手册,很难想象莎翁是怎么创作的——“当时的英语说在嘴里,写在纸上,就是没人来解释和界定。”那时的文字,像空气一样寻常,却没人知道它的组成。类似的疑惑是,我们的前辈是根据什么用字的?更不用说“造字”了。
 
英文的词儿越来越多,新词不断生成。汉字活动的似乎越来越少,新华字典的很多字都不大用,《康熙字典》里的字更是文物了——很多字如今找不出它的意思,可见前辈们经历的很多重大的事件——如果不重大,就不会为它造字——我们今天已经无法想象了。
 
现在,原来的18卷8开豪华大书“普”为精装8卷16开本,还增补了每个拓片的释文,彼可取而代之了。我买这套书,不是为了研究金文,纯粹就为了看字儿。汉字 ,如果要单个拿出来“看”,我想最好看的就是金文。
 
从殷商中期(大约3500年前)到始皇帝“书同文”(2200多年前),金文大约经历了汉字历程的三分之一。人生百年,金文正从翩跹儿童走向勃发青年。这一点似乎与我们的“直觉”矛盾——多数人看见它们,都叹气,唉,老古董了。换一种眼光,看那时的绘画(如岩画),却觉得幼稚、天真。金文显得老气,是因为它们一直活到今天,今天的汉字是他们的子孙。而绘画似乎没有那么老的祖宗。
 
奇怪的是,为什么那“青春”的文字比二千年后的字,复杂那么多?也许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关,它在结绳记事之外多了神圣的意味。求神问卜的甲骨文如此,铭刻永保的金文更是如此。汉字熔冶了中国的礼乐文化精神,隐含了天地的和谐与秩序——不过,欣赏汉字用不着那么沉重。
 
我看甲骨文就像看小动物,如蚂蚁、蛐蛐和螳螂,或爬或跳,轻盈而多姿。金文似乎更沉重,整个钟鼎的重量都融化在线条上了。但金文的精神还是翩翩少年,面目多变,有老实的,更有顽皮的,花样百出,捉摸不定。韩愈夸石鼓文“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其实这诗句说金文更恰当,轻扬飞舞,千姿百态。
 
《集成》把青铜器铭文的拓片聚在一起,每个字都活在它的当下,几千年后还能如此方便地看到文字的原生态,比古人幸运多了。
 

中华书局《殷周金文集成》

  原生态的汉字

 【 原来找个图片,是为看字;二师兄问译文,遵命补充如下

这是六祀邲其卣的铭文:


乙亥,邲其赐作册【“孥”字将“女”换成“唯”的右边】徵一,【玉宁】一,用作祖癸尊彝。在六月,唯王六祀,翌日。亚貘。


 邲【左边或为“弋”】是人名,作册是官名,那个结构像“孥”的字,是作册的名字。是族名,把字写在“亚”中,代表族徽。铭文大意是,帝辛六年六月乙亥那天,邲其赏给作册几件玉器,做了这件纪念祖父癸的器具。(此件为,是装酒的。)
        殷人称年为“祀”;我们知道这是帝辛的年代,是因为发现了很多件相关的青铜器,其中一件明确祭祀“文武帝乙”,祭祀者当然就是帝乙的儿子帝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殷纣王。这些时代明确的器具,对历史和历法的考证,是极其难得的原生态标本。 我没有研究过金文,更复杂的东东,我也不懂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341507.html

上一篇:玻尔和安徒生
下一篇:网上周年咏怀
收藏 IP: .*| 热度|

18 武夷山 刘全慧 鲍得海 陈绥阳 朱志敏 曹聪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赵宇 杨芳 张天翼 魏玉保 陈湘明 鲍海飞 柏舟 luxiaobing12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