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玻尔和安徒生

已有 6563 次阅读 2010-7-5 08:35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丹麦人把海的女儿带到上海来,也把安徒生作为国家的象征。西班牙是不是该带堂吉诃德的长矛来呢?如果每个国家都选一个代表,中国该选谁?法国呢?美国呢?有人曾为科学家排名,牛顿第一,第二就不大容易找了,爱因斯坦?可是,不论多么伟大的科学家,在大众心目中,似乎都不如文学家和艺术家那么亲近。
 
假如丹麦人把玻尔的塑像请来,游人大概会睁大好奇的眼睛:他是谁呀?啊,和爱因斯坦吵过架,而且赢了,太了不起了!可惜,丹麦失去了一个机会,物理学也失去了一个机会。
 
玻尔其实很喜欢安徒生,他曾多次引用这位前辈的诗句:  
In Denmarks I was born, there is my home,  
There are my roots, from there my world unfolds.  
还特别强调from there (derfra)。
 
玻尔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奥斯特(Oersted,电磁场强度的单位就用的这个名字)的画像,奥正是安徒生的好朋友,也是安老师“最喜欢的人”。【武夷山老师曾写过“作家安徒生与科学家奥斯特的友谊”,正好可以补充: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670 】 玻尔在很多方面都和奥斯特相似:对物理学有巨大贡献,建立了新的研究机构,有广泛的交游,在科学圈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奥斯特领导了丹麦的“黄金时代”,玻尔领导了物理学的量子时代。还有一点有趣的巧合是,奥斯特1822年入选瑞典皇家科学院,玻尔在100年后从那儿领走了诺贝尔奖。
 
Pais的玻尔传记(Niels Bohr’s Times, In physics, philosophy, and polity,有商务印书馆的中译本),安徒生在The Clock里把Oersted写成王子,而把自己写成穷孩子。我没找到那个标题的故事,也许是The Bell(“钟声”)?这篇故事有点儿费解,不该叫“童话”。故事说,森林里传来钟声,但不论王子还是贫儿,都没找到钟在哪儿。故事最后说(独白者“他”是王子;译文借叶君健先生的):  
“我将永远看不到我所追寻的东西!现在太阳已经下沉了,夜——漆黑的夜——已经到来了。也许在圆圆的红太阳没有消逝以前,我还能够看到它一眼吧。我要爬到崖石上去,因为它比最高的树还要高!”他攀着树根和藤蔓在潮湿的石壁上爬。壁上盘着水蛇,有些癞蛤蟆也似乎在对他狂叫。不过,在太阳没有落下去以前,他已经爬上去了。他在这块高处仍然可以看见太阳。啊,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象啊!海,他的眼前展开一片美丽的茫茫大海,汹涌的海涛向岸上袭来。太阳悬在海天相连的那条线上,像一座发光的大祭坛。一切融化成为一片鲜红的色彩。树林在唱着歌,大海在唱着歌,他的心也跟它们一起在唱着歌。整个大自然成了一个伟大的、神圣的教堂:树木和浮云就是它的圆柱,花朵和绿叶就是它的柔软的地毡,天空就是它的广阔的圆顶。正在这时候,那个穿着短袖上衣和木鞋的穷苦孩子从右边走来了。他是沿着他自己的道路,在同一个时候到来的。他们急忙走到一起,在这大自然和诗的教堂中紧紧地握着双手。那口看不见的、神圣的钟在他们的上空发出声音。幸福的精灵在教堂的周围跳舞,唱着欢乐的颂歌!  
如果照Pais的提示,这个故事就比文学评论家们想象的更有趣:它隐喻了科学家的追求,也隐喻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握手
 
玻尔晚年住在CarlsbergGammel Carlsberg's Hovedbygning),安徒生当年是那儿的常客,在那所房子里向大家朗读他的故事——玻尔住进去时,也许还能感觉那读书的余音。
 
科学家与文艺家能成为朋友,文艺家能成为大众的朋友,但科学家却很少成为大众的朋友——借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话说,“这时代脱节了”(The time is out of joint)。(Hamlet, Act I, 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341247.html

上一篇:陆小曼的山水画
下一篇:原生态的汉字
收藏 IP: .*| 热度|

20 刘俊明 武夷山 王铮 刘全慧 杨远帆 钟炳 陈国文 黄晓磊 金小伟 吕乃基 赵宇 张芳 陈湘明 李学宽 鲍海飞 许培扬 李朝君 张肖飞 luxiaobing12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