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远去的天鹅 精选

已有 5319 次阅读 2010-5-7 09:16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打开电脑,发现Google又变脸了,原来今天是柴可夫斯基诞辰170周年。好像他150周年时,我在杭州的一个剧场听过他的《悲怆》。
 
我是乐盲,却喜欢古典音乐——大概像文盲喜欢谈楚辞,科盲喜欢说相对论——特别是旋律优美的曲子。老柴正是旋律大师,于是成了我最喜欢的人(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我都听过,有几首自己还能“指挥”呢。我有时候喜欢一边听,一边学卡拉扬。我说这是音乐体操——对我这样懒得不想运动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锻炼形式(推荐)。
 
每当我听到《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头的亮音,就会像Wordsworth看见天上的彩虹,心儿会和着音符一起跳,而电脑的键盘仿佛也成了钢琴的键盘。每天早晨练习一遍第一乐章,就等于长跑一万米了——可惜我没能坚持下来。
 
比那第一乐章更辉煌的是《1812序曲》,据说买音响的人都喜欢用它来测试低音的效果,那最后的炮声(好像有的录音室用真正的炮声),和着马赛曲的旋律,也许是人间最雄浑的战斗号角。玉皇大帝如果搞庆典,都可以用它作为“会歌”。
 
当然,好旋律似乎最喜欢幽怨,喜欢幽怨的就听听《如歌的行板》(《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托尔斯泰曾为它老泪纵横,它也成了老柴的标志。我们听惯了《二泉映月》、《江河水》,似乎都不如它那么如泣如诉。真可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东坡《前赤壁赋》)。我想,林妹妹如果听到这只曲子,大概不会写《葬花吟》,而会为它填一首词呢。
 
从老柴的音乐,还能感觉俄罗斯。我对俄罗斯很陌生,不过从《第四交响曲》我还是仿佛看到了那一棵“田野里的白桦树”。
 
我与老柴还有一个小故事。有次去沈阳,正好路过沈阳音乐学院,门口有家书店,乐谱豆芽儿我自然是不懂的,正好就看到一本《我的音乐生活: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集》,虽然有些破旧,我还是留下了。这本书还在,可是眼下没看见;不过,在办公室的书架上还有三联书店的新版本……
 
老柴的感觉这会儿是说不完的,借狗儿的提醒随便扯几句,让我们伴着《天鹅湖》的序曲,走进新的一天吧。
 

今天的Googl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320889.html

上一篇:科学的感觉与观测
下一篇:胡适的文学改良
收藏 IP: .*| 热度|

21 武夷山 孟津 刘玉平 郑融 陈绥阳 曹广福 钟炳 张焱 吉宗祥 赵宇 杨芳 苗元华 柳东阳 卢洪健 陈湘明 李学宽 彭春艳 唐常杰 苏鹏程 丛远新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