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学画,老师用悲鸿的方法,让我学素描。他们画油画,也画国画,还画仕女——现在只记得用极细的毛笔画眉毛,可我没学。后来看历代仕女画,从洛神到簪花女到摇扇子叹炎凉的病美人到大观园里小姐丫鬟,把图排列起来对比也许能分魏晋唐宋,看时世装和周家样,但总的感觉是,她们除了胖瘦不同,红细胞都只有2.5的水平,像从蜡像馆平移出来的。老杜在长安水边见过“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丽人行,但如今纸上绢上留下的倩影,几乎都是“天寒翠袖薄”的竹林仙女,不接地气,也没生气。
看过敦煌壁画,才算见了古代的活美人。就算赶不上漫舞的飞天,也能站在顾盼的菩萨面前听她说法。敦煌的一个画家说,临摹壁画时间长了,会与古代画师“神通”,感觉自己就是作者。“你能看出这条线,原作者画的时候偷着乐,很得意;那条线,他画得很犹豫。”著名的“美人窟”(莫高57),“我们推测,作者可能有一个很漂亮的情人,或者有一个很漂亮的妻子。我们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渐就能感觉到作者的情绪。”如此感受,是不会从文人仕女画中生出来的。
159窟文殊伎乐
401窟菩萨
57窟的美人菩萨
71窟思维菩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