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境界的教育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我的教学日记 蓝莲花瓣---
前天,老公驾车带我去火车西站,在一个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遇到停顿。我们要左转,在自己的车道上,看着直行车道的车子走了一拨又一拨,我们就只能像蜗牛一样挪动,一分一秒得慢慢上火。终于,等着我们前面的一辆车很白很大,它在直行车飞速而过时十分气愤地右扭头,冒着后气跑了。我有些心动,可是老公还是慢慢地又往前挪了一次。又两次直行车呼呼地通过了,我们挪了一点。这回,排在我们前面的一辆比较小的私家车,小心翼翼地也扭了一下头沿着直行到走了。这次我其实很想跟上去,但是发现老公很坚定。就这样,终于等到可以看见红绿灯时,我们前面也只有一辆车。左转绿灯亮了,但是车道没开。于是,灭了,再等直行走完,这一次还没走成。直到下一次左转弯绿灯亮了,我们才得以通过。也就是在这个路口的等待,才让我们明白了如此宽阔大气的路口堵车的原因:红绿灯是让直行车先走,结果对面没有完成通过的直行车挡住了左转车的车道,下一轮左转车又堵住了对面的直行车......我可以发现规则有缺陷,但是我也非常明确地发现自己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对自己做事准则的动摇。
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出了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道德发展六阶段(Lawrence Kohlberg)。这六个阶段用于培养一个“知道自己做什么的孩子”。这六个阶段的培养分别对应着孩子们成长的心理状态,它们是: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的来源其实是大人们的管理,大人总是希望孩子们听话,乖。即使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经过几次“折磨”之后,便也放弃了,因为相比较成人,他们弱小。但事情不只止于此,反思我们这样的成人,在单位上,在面对管理的时候,即使是去银行取个钱,或者是在大街上遇到一些邪门的事,是不是也都有这种心理的存在?所以,教育,或者说成长也许不只是对孩子和学生来讲。只不过,“无趣的成人们”善于掩饰自己罢了。但是,雷夫这样说: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的。成人需要思考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他们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真正的对与错的观念,要是要有教育的效果,成人们还需要自己在百分之八十之上执行自己的标准。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其实已经将孩子们逐步社会化了,也是目前实行最普遍的管理方法的引导的结果。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奖勤罚懒,褒扬先进等等的方法,都是“我想要奖赏”的原动力。雷夫其实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两个层次的答案,首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于奖赏。其次,用工作赚取报酬,这是整个社会的正常。再次对应到成人社会,任何性质的工作,认真负责是必须的,因为你领着相应的工资。当然,那些靠着私下的关系,奖懒罚勤,搞坏环境的做法,就连小学生都该不齿了。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其实是一种成熟,需要价值,需要认可。雷夫的态度和方法我觉得也是很可贵的:虽然孩子们为了取悦某人的出发点是不对的,但是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是应该肯定的。这就要看看那位被取悦的人的涵养和品行了。因为,被人取悦其实很容易膨胀和得意忘形,找不着北。谁不曾想着去取悦某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心悦君兮”其实是希望君知道的,要不然写一首诗或者红一次脸都是没有必要的。这不过人生正事,是修身的必经阶段,总有一些人是一种榜样,但目的和效果仍然是成长。如果被取悦者正是温润君子,是懂教育和引导的人,则是成长的幸福。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是大多数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想要的结果。也许经过一些时间的管理和引导能够得到。这就像我们的某某基层领导,拍拍脑袋,起草一个文件,要求大家都得执行,他就这样确定了规则,但规则不一定具有正确性和可行性。班主任和家长也常常在这样地制定规则。规则被遵守是幸或者不幸,其实很难说清楚。鉴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心理发展,大部分人是会遵守这样地规则的。但是,如果真的是一个值得取悦的人,他会知道制定这样地规则具有极大的不正确性和不合理性。并且,很多时候这种规则是团体生活的毒瘤。因此,雷夫说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线和期待。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成人的学习和慎独。因为孩子们还不能而成人正在运作社会和教育,成人的不当就会造成社会和教育的危害。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体贴别人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在绝大多数人在当时当事都是很难做到的。人们惯常的思维和立场,都只是在自己的角度,由自己的情感体验所困住。但无论如何,雷夫说: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是健全人格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到达的境界。孔夫子“四十不惑”,也只是不后悔自己的人生选择,“五十知天命”,也只是明白自己此生的使命。而要一个人不为了取悦某人,不为了获得奖励,不为了得到肯定,只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准则规范自己,从不后悔和动摇,这已经就是修为的最高境地。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懂得sh生命懂得价值懂得自己,自信和行为准则不需要很大地参照外界。而这样坚定的人,他不是一个标杆都是不行的。
但是,以我昨天在遭遇堵车的时候那些心理活动,我的第六阶段还在很远的地方徘徊着。浙江高速上,那些排在应急车道的车子们也许还没有去想这里的第六阶段,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第四个阶段。所以,雷夫的书或者不只是需要教育孩子们,教育学生。这本书应该需要成人都来看看,成长是一生的事情,不能只对着孩子嚷嚷。看看我们自己到了哪个阶段,能面对哪些问题,愿意解决哪些问题,之后,再对着教育说话。
(图片来自百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