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成熟的风景

已有 5113 次阅读 2011-8-1 12:5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滚滚红尘,到了最浓烈的情境中。从南到北,由东往西,烈日炎炎,夏风幽幽。数不清的导游与数不清的游客,在锦绣中华的大地上制造了游玩雅兴和经济利益之间的不可调和性幽怨。于是,导游们日复一日接团和忽悠,游客们归乡都多少有些逃亡的挫败感,真所谓:乘兴而去,败兴而回。
        然而,终究,我不过是个异乡人,在张掖和在青岛,我都是个异乡人。不同的是,我熟悉张掖而不熟悉那个所谓的外地罢了。何况浅表地理的熟悉,本来不是什么困难事。困难在于我们大家其实都是流落各地的异乡人,又不能够明白真正的故土在哪个方向。也许正是这种令人迷糊的不明白和不坦然,使我们蜂拥着去望那经济锦绣之乡、名山大川之地、故皇俯仰之所,以至于产业隆隆人头攒动。终致于汗流浃背、疲惫不堪地回到张掖,我的第一个欲望却是去看望湿地。
 
        清晨,get up的不是很及时,及至出发时已经是7:30分,独身,单车,一手把车一手吃饼,眼见阳光明媚绿满原野,远山若黛而岚气遥遥,风凉气爽,路平宽却人车少,恰到好处的惬意。
       路左边是流泉度假村,被绿树簇拥着的它正睡眼惺忪。万里蓝天下的村落里不时放出叮叮梆梆的声音,宁静无人的繁忙还没有忘记农业社会那古老的谚语-------一日之计在于晨。忽一转眼就看见了水草丰茂,有小羊咩咩地叫着,一边吃草,一边像是撒娇转头甩尾,可是旁边的老羊悠然不为所动。牧羊女坐在水草之滨,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平和安静。
       曾经的沙枣树长在盐碱滩上,如今引水进滩,滩生白草,泽长芦苇,挤挤挨挨,茁壮茂盛。白草劲风,摇曳稀疏,草尖生花,村白淡然。苇子却繁密深绿,白绿割线,相辅相成。沙枣树长在其中,把这景色向着远方伸展。本是旱地的树木,如今被泽而栖,所以,好多的沙枣树其实已死,只有黑灰的枝干张牙舞爪地倔强在蓝天的心中,衬着草衬着苇荡,一望无际地走向天边。
 
        自行车在砖砌的小路上滑行,水塘里悉悉索索的声音尤为清晰。侧目暗觑:有一只小鸭在练习潜水,跌跌撞撞的钻进苇丛,可它还不走远,在我能看见的地方转出转进,那小小的黑色身影,可爱而灵活。大鸭子也是一样机警,靠岸边的地方坚决不停留,就在苇荡边缘傲慢地挺着胸游。我也只能惭愧我的破烂的车技了。只有鸥鸟不怕怕,自信地滑翔在任何地方,旁若无人。
       荷塘风姿卓越,亭亭玉立。荷叶轻摇,红花羞怯,而睡莲,却还在等待着她的阳光。天上没有云,荷塘把阳光打乱了,一闪一闪地暗暗地播送出来,一会在这边一会在那边。你看见的仿佛是一个静静的静静的荷塘,可你听见的是一个遥远的遥远的讲着梵音的荷塘。回过头,唉,她还是那个荷塘。倘若是爱情,荷塘便是最高的境界,最成熟的风情,那恰到好处的爱恋。不深不浅,不浓不淡,不远不近,热烈的安静,灵动的缓慢.......忽然,一只小笨鸭扑棱棱飞出来了,他飞过荷塘飞回自己的苇丛了,那惊慌的嫩嫩的翅膀啊,拂过红花细细的面颊,她也不过轻轻地摇摇头........
 
        绿地很大,沉静的树和草包围着我,独自在行驶中,仿佛是泼墨山水的留白。那远远的零星的人们,是这泼墨的背景。我便在这留白中享受自由。伸出手,皮肤就可以划过草叶,抚摸细小的露珠,还有那草儿的滑滑的褐色的花........咣当声陪伴我摔倒在地,却看见蓝天上有小雁列阵,先是竖着的“人”字,又换成横着的“人”字.......今天要是醉了,就可以“醉卧塞外湿地”了
        回到家中,看到我校诗人才思(http://blog.sina.com.cn/susha1101):

咏      荷

城北有湿地,夏荷满池塘。出水君子意,映日佳人妆。

凌波风沉醉,抚萍月飘香。欲采无可赠,一望到秋凉。

        实在感叹良久,这样“荒凉”地方,如此诗经手法,在夏荷最美的时刻,来看看塞外我们的故乡吧。比起红尘拥挤,这里清亮。而它,依秋而立,落后地成熟着。静立在良辰美景之中,沉醉于风荷依依情韵,寄予那“欲采无可寄”的落然,人生如此完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470620.html

上一篇:"两只狗熊"
下一篇:应用型专业的大学物理要上啥?
收藏 IP: 61.178.176.*| 热度|

8 李学宽 张玉秀 刘艳红 陈湘明 雷栗 曹成 赵宇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