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已有 402 次阅读 2024-6-2 12:0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谭树生庄小强黄强民李建敏.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河南中医20123291246-1248

摘要:中医药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方法种类众多,日前尚无特效疗法。中药内服不易出现副作用,和外敷中药皆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易复发、治疗时间较长等问题。针刺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有的患者难以接受,而且要求医者很好地掌握进针的深度。推拿和运动疗法是易于为患者接受,推拿单一治疗效果不稳定,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用。运动疗法发挥病人的主动性,对巩固疗效非常有帮助。采取综合疗法能更好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也称肌筋膜炎、肌痛征、肌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据报道,MPS的发病率高达30%93%MPS 在普通人群中亦十分常见。骨科诊所有 21% 的患者患有 MPS。而在疼痛治疗中心,则有高达85%93%的患者有 MPS的表现。MPS患者女性偏多[1]。美国临床教授简娜特·揣姬(Janet Travell)首先开创这一事业,通过几十年来对疼痛治疗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她发现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肌筋膜痛性触发点所造成的。这种触发点是由某种原因引起骨骼肌内张力带的形成,造成肌内长期的肌力不平衡,而导致一系列的肌筋膜痛性综合征。Bryan O'Young [2] 认为由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yofascil atrigger pointsMTrPs)引起 MPS,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因而经常未被识别、被误诊和错误治疗,导致不必要的疼痛、功能障碍、痛苦和残疾。本文就近 10 a 来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医药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中医学将本病归入“肌筋痹”范畴,最早记载于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现代各医家虽然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都仅限于临床疗效的观察,理论研究很少,尤其对该病中医病机、证候与治法的研究鲜有报道。周贤刚等[3]通过对 116 例肌筋膜炎病例进行动态观察,建立肌筋膜炎病例中医四诊症状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与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肌筋膜炎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认为肌筋膜炎的基本病机是筋络劳损,失于温养,寒湿凝筋为主兼以气滞血瘀,温筋通络是其基本治法,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治疗手段。遵“劳则温之”“损则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及“病在筋,调之筋”(《素问·调经论》)之原则,创立了温筋通络为主,散寒除湿、行气活血为辅的治法,强调以温筋通络为主法,制定了局部拔罐(闪罐)、药物(麝香舒活灵)外搽、TDP照射、温热型中频调制电流理疗和推拿理筋的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案,突出了“筋络劳损”在致病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筋络劳损”与寒、湿、气、血之间的关系。程功华[4]认为骶肌筋膜炎乃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滞而不通产生疼痛。选用仲景良方乌头汤加味治疗骶肌筋膜炎 106 例,疗效满意,疗效稳定。许崧杰等[5]观察痹祺胶囊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口服痹祺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氯唑沙宗治疗。4 周后对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进行总结。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痹祺胶囊的主要成分为党参、丹参、川芎、三七、马钱子等,其功能为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杨秀荣[6]认为腰肌劳损病机多属脾肾不足,脉络瘀阻。重用生白术组方治疗腰肌劳损,方用生白术3060g,杜仲 20g,川续断 20g,炮穿山甲粉(冲)10g。辨证加减,疗效显著,10 次为 1 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周贤刚等[7]用补肾活血汤治疗腰肌劳损 216 例,治疗以补肾活血为主,加以祛瘀止痛、通脉络药物,水煎服,日 1 剂,早晚2 次分服,10 d 1 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3. 11%。母泽刚[8]用肾着汤加减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35例,每天 1 剂,水煎,早晚分 2 次服,结果 35 例患者服药820剂,治愈率为 85.17%。内服中药对于腰肌劳损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服药过程长,病情复发率较高。

从中医外治报道文章来看,针灸为主治疗本病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针灸方法有针刺法、火针法、温针法、铍针、电针法等。因肌筋膜炎属局部筋经病变,针刺法多采用浅刺、齐刺、平刺、透刺等。张纯娟[9]报道了应用三针齐刺法治疗背肌筋膜炎,即取结节状、条索状物之压痛最甚点为进针部位,45°斜刺,并在其上下 2 寸处各刺 1 针,治疗患者 43 例全部有效。其认为三针齐刺能增强舒筋通络止痛之功效。程爱萍等[10]运用“纳支法”择时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 30 例,与普通针刺组对比,治疗组的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下降均较对照组多。熊军霞等[11]采用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 60 例,60例治疗前 VAS 评分为(6.4±0.8)分,治疗后为(4.2±0.5)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火针疗法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非药物自然方法,火针在人体表面特定的部位进行点刺,可改善血液循环,温经通络,从而达到宣通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黄明华等[12]运用铍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满意,作者认为该法疗效好、创口小、损伤小、无痛感,临床疗效理想。

小针刀医学是近期发展的一门学科,应用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个方向。张苏杰等[13]观察小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共观察病人 62 例,其中小针刀微创治疗组 32 例,复方氯唑沙宗口服对照组 30 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 7 d。治疗前后均用针极肌电图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肌电图检查结果比较显示,“小针刀”疗法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并优于对照药物组,对项背部肌筋膜炎有较高的治愈率。小针刀微创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可使局部粘连迅速解除。吕菊红等[14]观察小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独特疗效,把6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为针刀组,对照组为理疗组。结果显示针刀组明显优于理疗组。黄明华等[15] 630 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予针刀疗法,患者疼痛、压痛指数均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小针刀等针刺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样存在易复发、治疗时间较长等问题。

推拿治疗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具有肯定的疗效,尤其结合其他的疗法。肖一宾[16]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96 例,并与用电针治疗的 90 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组颈椎牵引治疗加推拿治疗,对照组颈椎牵引加电针治疗,以 10 d 1 个疗程,治疗 1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对患者肌肉粘连分解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余晓慧[17]推拿结合体育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随机将 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45 例和对照组 45 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外搽治疗,治疗组予以推拿结合体育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P0.01)。孙德斌等[18]探讨推拿结合耳穴贴压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将 85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推拿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应用膏药敷贴治疗,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每周治疗3次,6 次为 1 个疗程。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推拿结合耳穴贴压法,配合功能锻炼,医者病家共同参与治疗,取得理想效果。

中药外治也是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一种手段。廖曼霞等[19]采用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把腰肌筋膜炎患者 70 例,分为观察组 38 例和对照组 32 例,均采用超声波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热敷。治疗 1 个月后,2 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4% 87.5%P0.01)。刘保新等[20] 65 例患者均采用热砖配合祛风活络精烫疗法治疗: 祛风活络精,由中药黄锁梅根、四方藤、铁包金、杜仲、钻地风、当归、五钻风、续断、五爪龙、牛膝、鸡血藤、千斤拔、茜草及毒蛇(金、银及扁头风蛇) 组成,米酒浸泡 3月而成; 治疗时将半块陈砖放于火上烧红,再浇水降温,后用棉布包住砖块,将祛风活络精倒在棉布上,与患者疼痛部位皮肤接触,并保持棉布湿润和一定温度(4560℃),开始时快速移动,防止烫伤,以后逐渐减慢至砖冷却为止,每天 1 次。经过 15 d 治疗后,治愈 45 例,显效 15 例,有效 5 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由此可见,中药外敷对于肌筋膜炎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着治疗时间较长,药物作用时间短、操作实施复杂等问题。

传统医学提倡导引治疗和预防疾病,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取得长远疗效,更能预防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王大鹏等[21]应用太极拳运动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0例,有效率为 100%,认为太极拳既可健身,又可治疗腰背部疾患。汪春等[22]72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电针治疗的同时,进行4周八段锦锻炼。分别于治疗前、2 周后、4周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定(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程度评定(Melle 评分)。3 个月后随访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 VAS 评分和 Melle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 2 周、4 周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和 Melle 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 2 周、4 周后 VAS 评分和 Melle 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 VAS评分和两组 Melle 评分与治疗2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0.05)。3 个月后疗效比较,治疗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作为一种温和的体育锻炼方法,结合电针治疗,对肩周炎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方法种类众多,日前尚无特效疗法。中药内服不易出现副作用,和外敷中药皆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易复发、治疗时间较长等问题。针刺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有的患者难以接受,而且要求医者很好地掌握进针的深度,否则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推拿和运动疗法是易于为患者接受,推拿单一治疗效果不稳定,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用。运动疗法发挥病人的主动性,对巩固疗效非常有帮助。笔者非常赞同周贤刚等对肌筋膜炎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制定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案。采取综合疗法能更好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尤其要对个体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针对不同部位肌筋膜疼痛选择不同的运动疗法,以期取得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6581.html

上一篇:[转载]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下一篇:[转载]骨骼肌衰老的研究进展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2 0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