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术数学的演变与门派

已有 2159 次阅读 2024-5-1 09:07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一、术数的演变

术数学浩如烟海,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流传久长,种类也颇多。术数最早起源于原始信仰和巫史文化,它有着很深的天文学背景,从术学学的发展来看它是于中国的早期哲学思想是一并发展的,它融合了大量的八卦、阴阳、五行、干支学说。深深地影响着其他的中华文化如算术、地理学、气象学、医学等等。术数学本质有神秘色彩,确实夹杂着一些迷信成分,这点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古代术数多由祝宗卜史执掌,历秦火而不焚,至汉代随着周易象数学的发展而大盛。

术数学的祖师是战国时期的邹衍。邹衍倡导的阴阳五行学说成为术数学的基本范式,他提出了“类同相召,气同相合,声比相应”的天人感应原理也是中国术数学的理论基础。

《易经》作为中国的最权威经典,从本质上讲,也是一部术数书,其中蕴含了至真、至善、至美的“道”。孔子解《易经》而作《易传》,成为易学的“正传”,老子也解《易经》,其解释为“别传”。

汉代象数易非常发达,从孟喜到焦延寿,到京房、大昌。但象数易最终和谶纬的流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终于在魏晋时期被天才王弼的义理派代替,直到宋代陈抟老祖那里才开始复兴。

汉代以来的象数易,一支入于术数,以卜筮占验为其长,另一支入丹道,作为丹道的理论支柱。

象数易经陈抟老祖,最终在邵雍那里得到发扬光大,邵雍之《皇极经世》成为象数易的里程碑。大圣朱熹吸收邵雍的象数易,作为其理论的根本支撑。

二、术数学的门派

1、奇门遁甲

源传说源于九天玄女传授给轩辕皇帝以征战蚩尤,后经风后、姜尚、张良删改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十八局。实际上,奇门遁甲是根据洛书九星之理以阴阳而至为序配八门九星,以时间的差异造成的格局及星的排列不同来预测事物发展的的趋势并加以趋避吉凶的一种预测方式。奇门与遁甲应分开区别。奇字含有变化灵活之意,遁有隐藏之意,奇门为预测体系,遁甲为法术体系,其代表著作为《遁甲符应经》《奇门金章》《奇门精粹》等,按因超神接气之理又有分为无润派和置润派。按盘论可分为排盘法及飞盘法。

2、六壬神课

源于河图天一生水之理,取六壬能生万物之意。亦传说为九天玄女传与黄帝。此法定天地二盘以时起四课,明三传,定人事吉凶相当准确,预测体系吸取了大量的神煞,素有学会大六壬,来人不用问之说。代表作有《六壬指南》《六壬大全》《六壬粹言》等。其中又有传说为战国孙膑所创的金口诀有小六壬之称。民间还有以六壬之理定的天罡法。

3、太乙九宫

又称太乙神数,此法侧重天时及社会兴衰和广义的天灾人祸战争等。今其法多以失传。流传至今的著作有《太乙神数统宗大全》《太乙人道命法》等。

4、紫微斗数

相传为陈抟老祖所创,是依紫微天府两组一百多颗星依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定局派宫,来推测人的一生祸福吉凶。其流派很多,有白云派,中洲派,四化派,昆仑派,洛阳派,江南等派,今港台地区又有天机派,奇门派,河洛派及归元派之分。但观其大体分割而言大致可分为南北二派,南派以星情,格局为主注重总体把握,配以活局运转,用“三方四正”原理推运,北派以四化为牵引,重河洛九宫之气数,精于细微的推断,如能将二者合并可称紫微为天下第一神数是也。

5、四柱八字

这是以生辰干支结合五行原理来预测人的吉凶祸福,有书房派及江湖派之分,当今又有新派与传统派之分。其代表著作很多有《渊海子平》《滴天髓》等书流传。

6、六爻

起源于汉代京房易,又名火珠林,历来广为流传,是大宗预测法其代表著作也很多《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冒》等。民间尚有大衍卦,小衍卦之法,其理论多来源于河洛理数。六爻预测范围广泛,其预测体系严谨.

7、梅花易数

简便易学易用,是邵康节观梅所悟,广在民间流传。实为心易之法。梅花易数特别强调断卦的灵感和观察事物的征兆,训练占卜者具备预测家的素质。

8、相学

起源很早,在《春秋》《史记》都有记载。相学主要以徽派为主又有粤,川,陕,鲁之分,各地相法不一,自从宋代相学名著《麻衣相法》面世后学此术者颇多,流下的相学故事也很多,明代袁柳庄父子又撰《柳庄相法》,尚有《水镜神相》《铁关刀》《金较剪》《燕山相法》《大清相法》至清《相理衡真》是为大成,民间尚有很多相学书籍,在此不一一列举。今世人又有骆驼神相传出,实为徽派相学。

此外,还有占星术、谶纬学、望气、测字、梦占、堪舆(原为汉代五行家推测天文、地理的五行气运之术,多用于选择墓葬、修房、卜居等)、扶乩、杂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2239.html

上一篇:[转载]实践标准与“观察渗透理论”
下一篇:[转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术数之学(下)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7 曹俊兴 孙南屏 尤明庆 宁利中 杨正瓴 王安良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