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的认识与进展

已有 2010 次阅读 2022-4-3 08:13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栾世超,周付荣,张华东,李庆盟,栾英辉. 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的认识与进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2):178-180

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其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之首。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创伤较大、不良反应较明显,患者难以耐受。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包括按摩、针灸、熏洗、敷贴、针刀、膏药以及足疗等多种疗法,应用方便、广泛,不良反应小,疗效可靠,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延长其生命周期。本文就中医外治法干预恶性肿瘤的理论见解和治疗进展做一阐述。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外治法,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治疗效力或能量通过非口服的其他各种媒介或途径传入患者体内,达到祛除病邪,调理阴阳,促进机体运转功能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或经贴敷、浸泡、声波、光照等传药力;或借推拿、按摩、导引、针灸等通经络。

1.1 疮疡的病因病机 热毒之气蕴结于内,则疮肿之毒生诸于外,类型有生头型、漫肿型,皮浓型、皮薄型,有的毒疾深着、有的毒疾浅蓄。治疗上,有适合于用温药敷贴者、有适合于用凉药敷贴者,有的可以湿换药、有的可以干换药,病邪层次有深、浅区别,用药施方也有轻重之别。假如是初生疮肿,似有略无的迹象,则应当用温热药贴熨,导引出热毒,这就是“毒火就燥”的意思; 在肿疡周围泛红地方,用寒性药物捣涂贴敷,就能折伏炎威与热势,驱散逐灭恶瘅,正是“驱寒扑火”的意思。大概敷贴运用的方法,目的皆为欲消散其肿毒,疏通其血脉,寒热逆从断其去就,执方无权慎为不可,不仅不能散于郁结,几近化而成脓。遇到肿皮薄的例子,就使用疏纱,或者薄纸贴敷涂药,不必等候药物干燥,就应当更换调涂。假如是脓溃破败后的疮口,贴敷上温肌生肉的膏药,目的在于逐祛臭腐,排除恶汁,去死肌,生新良,全是藉助于温热膏剂的效能功力,切而不要用寒凉药水调贴,因为血脉恶寒而喜温,若着受冷气侵入凑理纹路,恐怕就血滞难以速瘥了。大抵而言脓水稠黏、形肿高痛之类,得知幸而元气未损,治疗起来就容易; 脓水清稀、漫肿微痛之类,得知咎于元气虚弱,治疗起来就困难; 漫肿黯黑不溃或是不肿不痛的隶属于元气虚甚类,治疗起来就尤为困难。

1.2 疮疡的治疗原则 浸渍疮肿的治疗大法,适宜于宣通、发散、行表,邪气散于外,疮毒则消于内。古人已有论,汤药有荡涤之功力。肿物初生,经过数天仍不自行消退,便即需要用汤水药水淋射洒射,部位在四肢者就浸渍之,部位在腰腹背者就淋射之,部位在下部委曲者就浴渍之。这就是通调血脉、疏导腠理,使之无滞的道理。

疮疡肿恶的产生,多来源于膏粱浓味,醇酒炙爆,七情郁火,房劳过度,阴虚阳亢,荣卫虚弱,外邪所袭,精虚气节,命门火衰,不能生土,气血受伤而为患。应当审视其经络穴位感受证候,治之以标本缓急。如若是元气实但病情急骤的,则应当先治其标; 元气虚但病势缓的,则应当先治其本; 或元气虚病又急的,必当先于治本,而后兼以治标。

李东垣先辈治疮疡肿恶,有疏通、托里、和荣卫三种大法。临床中如果用之得宜,厥疾瘳然。假如是遇到疮疡肿硬木闷,加有烦热,便秘,脉沉而实的情况,便应识得其邪在于内,故而当先疏其内以下之。肿物作痛,便利调和,脉浮而洪,则是其邪在表的征象,故而当先托其里以汗之。“疮疡虽面赤伏热,不得攻里,里虚则下利”。

内经有云:“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化浊毒,祛瘀阻,六淫外邪分别驱之。古代医籍,刻刻以书;历代医家,谆谆告诫;中医基础理论,条理分明。纵观临床,万变不离其宗,以“整体为观念,辨证论治”统揽全局,内外兼治,中西并用,不可偏颇,让患者最大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3 对肿瘤的认识 肿瘤恶性者,蔓延肆虐,侵城略地,使合理存在没有了生存空间,生灵凋敝,它则无休无止,直至溃决千里之堤,生态之生命化为乌有。其最初之起因至今难明,中西医皆是宽泛而释,广义而论,无非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 抑或起居失常、饮食失节、劳逸失衡。然而亦有犯诸诱因仍康健无疾者。笔者认为,责之因不若克之果,风寒暑湿燥火瘀,概可全其状,无有出其类,关键是能够辨明出其为风,为寒,为暑,为湿,为燥,为火,为瘀,或相互夹杂,但总有一因为主要,这种“辨别明了”的能力是如今广大同仁亟待增强之处。

现代有学者认为,恶性肿瘤兼备阴阳两种属性特点,是一种阴阳合体的邪气,具有生命属性。“体阴而用阳”[1],易走窜于周身各处,夺人气血。它具有明确占位病变,为有形之邪,具有“体为阴”的特点,而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容易远处转移,又具有“用为阳”的特点。基于黄金昶教授针刺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研究,李波等[2] 推测云门、期门、章门和京门四个“穴门”囊括了肺、肝、脾、肾等影响水液代谢的 4个主要脏器,云门可通调水道,期门调肝以通畅三焦水道,章门健脾运化水湿以治其原,京门是聚肾气引水下行的重要门户。通过针刺这 4 个穴位可打开“排水”的要道,四门同治,从而排水的“闸门”通畅,动力充足,胸腔积液则很快消退。

2 治疗手段

中医外治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临床应用后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外治药物通过局部与整体参合辨证获得,具有个体化的优势,临床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明确提高局部治疗效果。

2.1 针灸 在中医经络学说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对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调节机体功能的疗法即为针刺疗法。它具有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功效,以传统针刺疗法为基础,结合脉冲电刺激来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即为电针治疗方法。艾灸的治疗是一种多层面、多方向、多靶点的治疗方法,既从局部又从整体改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辅助手段。艾灸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有临床疗效,选穴上多采用足三里、三阴交以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重用大椎,温阳益气;注重背俞穴,调整脏腑[3]。吴薏婷等[4]选取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 60 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2 组均在采用常规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组施予热敏灸(大椎、肾俞、足三里、膈俞),对照组予药物用鲨肝醇、利血生,结果说明热敏灸能有效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同时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张惠玲等[5]以针刺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及百会、人中联合止痛膏(生附子、天南星、没药、乳香、穿山甲、皂角刺、冰片、山慈姑、守宫)外敷疼痛部位,发现能缓解疼痛及降低不良反应。

2.2 中药外敷 在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基础下,根据上病下治、内病外治等原理,应用中草药制剂调成膏状或糊状,作用于皮肤、腧穴、孔窍等部位的治疗方法即为贴敷疗法,它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又称为“自灸”或者“天灸”。不仅能调节机体内外环境,增强患者的免疫耐受力,而且在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优势。而且该法具有使用操作方便,患者依从性高,无不良反应及创伤,不易造成污染等优点。刘猛等[6]根据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论和“扶正祛邪”的治则,研制成抗癌消水膏(黄芪、桂枝、莪术、老鹳草、冰片等),应用于治疗阳虚水泛,气滞血瘀型恶性腹腔积液,取得了可观疗效,丰富了晚期肿瘤姑息治疗的内涵。李佩文教授采用中医外治的方法,以“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为治疗原则,应用溃疡油(黄芪、当归、大黄、紫草、炉甘石等,经与植物油熬制而成)防治放射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7]。黄启云等[8]予中药粉剂(生半夏、生南星、马勃、重楼)外敷并配合磁热疗法治疗乳腺癌癌性溃疡,效果不错。许荣等[9]将 87 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 2 组,观察组 43 例在化疗期间采用中药自拟方(生姜、半夏、丁香、吴茱萸)贴敷于神阙、天枢、上脘、中脘,与化疗前后予静脉滴注托烷司琼预防呕吐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认为穴位敷贴治疗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金红露等[10]用玉屏风散内服联合五倍子粉贴敷神阙穴,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中晚期肺癌患者出现的盗汗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 90% 。

2.3 微创透入 现代微创透入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助于射频、微波、超声聚焦等治疗手段将药力推达于恶性肿瘤生长处,或是透入于热效应,或是透入于寒效应,或是透入于共振效应,目的均为杀死肿瘤细胞,截断其发展。周琴等[11]运用华蟾素注射液局部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刘仁春等[12]选取肾脏肿瘤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20 例,2 组均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施予穴位(命门、肾俞、太溪、膈俞、腰阳关)微波药物(附子、干姜、泽泻、丹皮、泽兰等加减)透入,2 组对照,发现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时效果更加突出。任松文等[13]以艾灸背俞穴(膈俞、肝俞、脾俞、肾俞)透入药物(轻粉、红粉、煅石膏、广丹、火硝、没药、血竭、冰片)防治乳腺癌术后大面积感染患者疗效观察,表明艾灸背俞穴透入药物法能够保护创面,祛腐生肌,有效缓解病患症状。李薇薇等[14]采取刺络拔罐(先三棱针刺破疤皮,挤出浊液,然后在疤疹周围及中间空隙处点刺至皮肤轻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并留罐)、局部围刺(先在疤疹起始部位和终止部位边缘各斜刺,然后在两针之间沿疤疹区域周围每隔1寸等距离进行围刺,方向均指向疤疹区,后捻转提插,平补平泄,得气后并留针)、红外灯照射(对皮损区及相应神经根区给予红外线照射)的方法治疗肿瘤并发带状泡疹 16 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遗留神经痛的发生概率。赵尚华应用自制腧穴治疗仪(用特种新型固定温度的瓷片,通电加热,通过经络腧穴结合体表给药进行治疗的新型外治仪器)加热促进双生止痛液(由生川乌、生半夏、细辛、白芷、乳香、没药、透骨草等组成)吸收至于阿是穴位缓解癌后疼痛患者,疗效斐然[15]。

3 展 望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是药物在口服之外经体表皮肤或体外穴位等途径吸收而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如药物外敷、熏洗、针灸、涂擦等,已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疗效显著。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以放化疗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不仅免疫力迅速下降,而且还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轻则影响继续治疗,重则会危及生命安全,需要引起重视。但是,对于肿瘤放化疗并发症西医缺乏有效方法,而中医却具有独特优势,为进一步减轻患者服药的压力,中医外治法则更具实用性,而且多年临床经验已证实了其有效性。为使肿瘤治疗手段不断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放化疗效果,应发挥中医药优势,并不断探索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西医治疗紧密地结合起来必将开辟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32262.html

上一篇:[转载]益气养阴法在恶性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应用现状
下一篇:[转载]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定位思考与研究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