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就二孩教育请教萧斌臣

已有 4712 次阅读 2017-3-20 17:49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二孩教育, 萧斌臣, 家长教育学


1

2

妻下方到洪湖时的高中同学(仅仅半年,而且不是一个班)萧斌臣是个家长教育学专家(听说他对同学非常讲情义),而且人很好,同学们遇到事情,他总是热心帮忙。最近因为孙女的教育有些纠结,我们请教了他。

妻:斌臣,我有两个孙女,因为教育上遇到困惑,想请教请教!

斌臣:没问题,请讲。

妻:大孙女比较敏感,小孙女比较憨但逗人喜欢。我们发现,近半年来大孙女经常闷闷不乐,不爱搭理人。有时候脾气很大,动不动因为一件小事就不依不饶,无理取闹,吃饭也慢慢吞吞。对这件事,我们颇为纠结。

斌臣:信息收到。我不习惯用语音。写字回复你会慢一些,请见谅!

先问您几个小问题。大孙女、小孙女分别是多大?大孩子现在的出生后是一直由父母带着的吗?像现在这样的敏感是一直以来就有,还是有了二孩之后才有的呢?你们作为隔代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管理程度有多深?

妻:大孙女2012年6月出生;小孙女2015年10出生。两个孩子都没有离开母亲,但一直有阿姨带,还有外婆、姑奶奶、大奶奶、姨奶奶等,我们也都在。大孙女从小就敏感,她8个月时,有一次爷爷下班回来没跟她打招呼,不一会她大声地哭了起来,一幅很伤心的样子。我们当时都莫名其妙,后来分析可能是这么回事。大孙女做事非常谨慎,小时候很听话。小孙女就不一样,干什么冒冒失失的,在外面总是抢别人的东西,常常把比她大的孩子都弄哭了。

斌臣:我试着和你探讨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第一、人的性格生来就有差异。有点人天生敏感内向,有的人大大咧咧,皮实。你的大孙女和我的两个女儿很像,都是敏感的孩子。敏感是个性特征,不是缺点。只是需要多一些关注和呵护!这种孩子往往很自律,长大后很谨慎,很在乎同学、老师、家长的评价,不喜欢严厉的老师。家长对这种孩子的方法就是尽量重视、关爱,少批评,尤其是不要冤枉孩子。

第二、我们不要因为孩子小而以为她们没有洞察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从大人的微表情中感受到真爱、假爱、敷衍、厌恶,并能由此判断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妻:是的,别看孩子小,她们对大人之间的微细差异都能体会出来,形成她的行为依据。小孙女总是笑,大家都很喜欢,包括我们侄子的一家三口、阿姨等等。开始,外婆带小孙女,阿姨带大孙女。外婆在小孙女满1岁以后走了,阿姨就带小孙女,大孙女就跟妈妈睡觉。

斌臣:你们对小孙女的偏爱大孙女是由感知的。并因此加重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她的哭闹就是在希望引起你们的重视。这种孩子很精致,像磁器,需要精心呵护!

妻:过去,她跟阿姨睡,阿姨周末回家,她像丢了魂一样,阿姨一回来就连忙扑过去,汪汪汪地哭。现在,她特别在阿姨面前不听话,早上梳头、穿衣折腾老半天,上幼儿园磨磨叽叽的。

斌臣:这就对了,她认为阿姨背叛了她。我们经常讲“因才施教”,不止是在智力开发上,在陪伴中也一样。对敏感的孩子就是要多一点宽容。

妻:难怪。看来还是我们对她关注不够。

斌臣:但是,五岁的孩子也是有心机了。宽容不是溺爱,原则问题上要给孩子立规矩,划界线。

还有就是像你们这样的大家庭,三代同堂、三国四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也会影响孩子。你们要尽量少参与孩子教育,把教育的大部分权利还给儿子媳妇。

你们只能帮忙,千万别替代。

妻:哦,这方面我们也做得不够。

斌臣:这事问题不大,不要刻意处理。你们和儿子媳妇私下里沟通一下,平时注意一下就好了。不要当孩子面强调这个问题,有时候强调反而会强化。

妻:好,谢谢你!专家教授专家,受益匪浅!谢谢!

刚才在网上搜索,发现萧斌臣果然不同凡响。看看他的简介:

萧斌臣,1958年生,湖北省洪湖市人。北京大学教育与人力资本研究所个性化教育研究员、“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组执行组长,资深传媒人、知名家长教育研究专家、个性化教育研究专家、报告文学作家。1976年参加工作,第一职业为中学语文教师。后曾在洪湖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新华社湖北分社、中国经济新闻报、武汉作家协会、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单位任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曾多次深入全国各地,采访、考察中国失业问题、粮食问题、“打假”问题,发表了《共和国的阵痛》、《面对失业困惑的中国工人》、《鼎锅效应——中国粮食利益分配模式》等作品以及长篇报告文学《牧歌与陷阱——关于中国失业问题的报告》和《神州真假大厮杀——关于中国打假问题的报告》等。其中《牧歌与陷阱》(出版时更名为《中国失业内幕》)在《报告文学》杂志发表后,被全国数十家报纸、杂志选登或连载;《共和国的阵痛》获”神州杯”全国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其他主要作品还包括:反映城市改革和发展进程的中篇报告文学《慧眼》、《洪湖船大曲》;反映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求索》;反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香炉山交响曲》(上卷)以及报告文学集《牧歌与陷阱》等(新华出版社出版)。

多年致力于对中国家长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其主要教育主张是:倡导家长与孩子平等沟通与时俱进,做“三宽”家长(即“宽容、宽厚、宽松”),已经出版各类作品10余部其中教育题材的作品包括《求索》、《烛泪如歌》、《寻找失落的钥匙》(北京大学“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丛书的开卷之作)、《教育唯真》、《读懂孩子》、《“三宽”家长教程》(上、中、下卷)等。曾受邀在全国各地为20余万家长做家长教育讲座,深受各地家长的欢迎。

一、《读懂孩子:破解中国家庭教育中的80个“怎么办”》

这不是一本闭门造车、高谈阔论的“学术”著作,两位作者都是活跃在家长教育一线的专家,仅去年一年,他们就分别深入到全国数十个城市,面对几十万家长做了数百场家长教育报告会、讲座和沙龙活动,并和其中的上千名家长保持着通信联系。这部书稿中的80个话题以及涉及到的数百个案例大都直接来自于上述活动。

作者萧斌臣等一直坚持认为,由于时代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现在活跃在家长舞台上的这一代人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耕时代代代相传的家教“法宝”现在已经失灵,而新的家教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当代家长的文化水平虽然普遍高于上一代人,但社会对家长本身的教育依然严重缺位,“无证上岗”导致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常常处在茫然、无助、无奈、尴尬、焦虑的状态,一些家庭家长与子女的交流非但不是一首和谐的亲情礼赞,反而演变成了一场场博弈甚至战争……

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引领家长破解难题、穿越“误区”,走出“迷局”,进入家庭教育新境界。并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孩子是一本书。家长要想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首先必须先读懂孩子。只有读懂孩子,家长才能拿到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文化互喻时代,孩子要像家长学习,家长更要向孩子学习。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超越相结合,我们民族的薪火才能代代相传。

图书目录

代序:读懂孩子是中国家长的必修课

1.女儿会不会一开始就落在别人孩子后面啊?

2.男孩不到6周岁可以送他上学吗?

3.什么才是最合适的早期教育方法?

4.八岁的女儿为什么总爱说谎?

5.儿子为什么找警察叔叔告状?

6.为什么孩子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7.怎么才能让儿子安静下来?

8.儿子才10岁就犟嘴,这怎么得了啊?

9.我坚持给孩子系鞋带也错了吗?

10.说儿子的诗是狗屁胡说,是不是伤害了儿子啊?

11.有提高孩子作文成绩的秘方吗?

12.六七岁的孩子居然搞贿选,这毛病是跟谁学的啊?

13.儿子数学不好,说是因为不喜欢数学老师,该怎么办?

14.儿子对学习没兴趣怎么办?

15.女儿和同学闹矛盾了家长管不管?

16.孩子做作业磨蹭怎么办?

17.孩子粗心大意的习惯总是改不掉怎么办?

18.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应该做什么?

19.家长该不该给孩子当“大秘”?

20.儿子不接受他爸补课该怎么办?

21.孩子的梦想总在变,该怎么办?

22.孩子为什么要偷他爸的钱?

23.该不该给儿子买电脑?

24.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

25.怎样帮不会交朋友的孩子在同学中找朋友?

26.女儿班干部落选了家长该怎么管?

27.儿子总爱与“坏孩子”交朋友怎么办?

28.女儿看漫画书人迷该不该管?

29.家有偏科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30.孩子总嫌我“唠叨”,但如果放弃“唠叨”,家长又怎么教育孩子呢?

31.怎样才能让儿子“急”起来?

32.这样的察言观色的孩子是聪明伶俐的表现吗?

33.如何让孩子由“苦学”变“乐学”?

34.父母离异了应该怎样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35.家长对孩子说的每句话都必须算数吗?

36.能不能用物质刺激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

37.姐姐的“磨砺教育”为什么会失败?

38.怎样对小学的孩子进行与“性”相关的知识教育?

39.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儿”该怎么办?

40. “小升初”择校,应该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41.小学升初中需要关注孩子的哪些变化,要做那哪些方面的对接?

42.怎样提前认识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做好中学阶段的学习规划?

43.儿子小学时一直很乖顺,怎么上中学不久就变成了“刺猬”?

44.儿子突然臭美了该不该管?

45.发现孩子总和老师闹别扭怎么办?

46.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功怎么办?

47.孩子心理素质不好,胜则骄,败则馁,怎么办?

48.孩子一到考前就出状况,怎么办?

49.孩子逃学、辍学怎么办?

50.“饭碗教育”与“梦想教育”谁最有效?

51.如何看待孩子看似不着边际的“梦想”?

52.如何看待孩子“追星”?

53.如何看待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友?

54.发现孩子收到“约会”信息,家长该怎么做?

55.确认孩子早恋了该怎么办?

56.发现孩子有不良嗜好怎么办?

57.发现孩子有话不愿对家长讲怎么办?

58.弦子因为染发被他爸逐出家门,我应该怎么办?

59.发现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怎么办?

60.发现孩子看“黄书”、“黄碟”怎么办?

61.如何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社会中的阴暗面?

62.如何教育弦子正确面对现行的中者、高考体制?

63.如何引导孩子的攀比心?

64.如何学会恰当地表扬读中学的孩子?

65.富裕家庭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财富教育和成功教育?

66.如何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67.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品格?

68.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自闭”的“螺丝壳”?

69.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70.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贵任感?

7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和“良心”?

72.文体特长生到底是成才“捷径”还是新“独木桥”?

73.如何为孩子设计补课方案?

74.中考过后怎样对待择校问题?

75.能否介绍一下近年高考的形势和与高考相关的基本知识?

76.中考、高考的考核目标有什么变化?

77.中考、高考题是怎么出来的?

78.如何让孩子在考试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79.大考前夕,家长应该提醒孩子做哪些事?家长自己应该注意哪些事?

80.怎样为孩子制定人生发展规划?

附录:家庭教育:“三分散,七分等”--萧斌臣与家长通信选登

二、《“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

这部作品是北京大学“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读者可以把这本《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和《读懂孩子》以及连同之前出版的《寻找失落的钥匙——中国个性化教育全景报告》(萧斌臣著、闰浩东策划、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视为萧、闰组合的家长教育“三部曲”。

在这部《“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中,作者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第一次亮出了自己的家长教育大旗——号召中国家长与时俱进,做“三宽”家长(宽厚、宽容、宽松)。

做父母也需要“持证上岗”吗?代代相传的“棍棒”为什么再也打不出“孝子”?父母究竟是孩子的“恩人”还是孩子的“祸害”?为什么说中国的家长“最爱”却又“最不会”爱孩子?新时期中国家长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困惑和挑战?当一个好家长为什么这样难?家长如何认识孩子、读懂孩子、指导孩子、规划孩子?怎样让不爱学习的孩子从此快乐学习?……通过阅读《“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这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图书目录

序开篇:当—个好家长为什么这么难?家长也需要教育吗?中国家长怎么啦?“无证上岗”让中国家长手忙脚乱;代代相传的”棍棒”怎么不灵了?本是一家亲,相煎何太急?当—个好家长为什么这样难?

第—讲:社会转型时代家长面临的新困惑;网络时代:尴尬的家长;“双独”时代:焦虑的家长;富裕时代:迷茫的家长;“PK”时代:困惑的家长;个性化教育时代:OUT的家长。

第二讲: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上);关注孩子考高分的多,关心孩子快乐的少;高指标、高要求严重脱离孩子的实际;家庭教育里“三国四方”的争夺战;焦虑转移:对孩子形成压迫和软伤害;甩金钱代替爱与责任。

第三讲: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下);家长太强势,不尊重孩子、包办一切、监控一切;家长不爱学习、观念落伍,无法与孩子交流沟通;家长无视孩子的实际,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家庭长期处在冷战状态,孩子缺乏安全感;单亲家庭,父爱或母爱缺失,影响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四讲:家长角色的定位;对家长角色的再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错误的家庭教育给社会带来什么?中国家长的”最爱”和”最不会爱”;家长毁掉自己孩子的“七大绝招”;改变孩子应该从改变家长做起。

第五讲:认识自己的孩子也需要有眼光;认识自己的孩子需要根雕艺术家的眼光;孩子“早慧”的四大特征;如何发现孩子的“早慧”密码;切记不要做扼杀孩子早慧的刽子手;孩子的潜在优势是可以提前预测的;换—个角度,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

第六讲:无论家有什么“才”;家有“天才”:家长要有伯乐的眼光和胸怀;“天才”并不等于全才;陪伴“天才”,要多读《伤仲永》;家有“偏才”:扬长教育才是有效教育;家有“庸才”:要千方百计点燃孩子的梦想;从众多“短板”中找出一块相对的“长板”;家有“蠢才”:用满腔的爱去发现他(她)的闪光点。

第七讲:正确认识生命成长的规律;多元智能理论帮我们读懂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别;叛逆期: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青春期:两情相悦是美丽的生命花蕾;0-40岁: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策略。

第八讲:莫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0-6岁的孩子:爱玩不是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科学命题;什么是科学的早期教育。

第九讲:如何改变不爱学习的孩子?孩子不爱学习也是一种“病”;孩子学习不好的“病因”是可以准确查出来的;“饭碗危机”教育是无效教育;“梦想激励”是帮助孩子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五步棋”。

第十讲:好习惯胜过黄金万两;好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财富;孩子没有好习惯责任主要在家长;培养好习惯要从小抓起;习惯养成的“21天法则”与“60天定律”;放下“皮鞭”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

第十—讲:三代同堂家庭的教子原则;0-6岁的孩子:谁带最合适;父母的心理抚育是给孩子童年的最大礼物;“隔代亲”是培养溺爱的温床;家庭教育,要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三代同堂的家庭,必须给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十二讲:幸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家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家对孩子而言最不应该成为什么?强势家庭:培养“窝囊废”和“叛逆者”;溺爱家庭:是在刻意培养“啃老族”;聪明的家长要学会“四装”;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AWE教育法;感情存款与感情提款。

第十三讲:家有考生:应对策略及离效助考;中考的两大使命:选拔和分流;科学备战中考及家长如何高效助考;什么惰况下可以为孩子“择校”;认识高考:传统考试和新课标考试;高考命题趋势;高考备考的五大软肋;影响考生正常发挥的常见问题分析;考前三件事;家有考生:家长职责的定位。

第十四讲:网络时代:如何与爱玩电脑的孩子沟通;网络不是洪水猛兽,但是一柄双刃剑;“网瘾”危害不容忽视;“网瘾”成为社会新公害的背景和原因?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染上“网瘾”?根治“网瘾”的策略:是“疏”而不是“堵”;变“菜鸟”为”老鸟”,跟着孩子一起进步。

第十五讲:“双独”时代家长与孩子相处之道;80后家长崛起:“双独”时代到来;独生子女“最高兴”的事和“最烦恼”的事;“双独”时代:孩子的“亲和需求”;家长大联合;“独养”变“群养”;把帮助孩子交朋友当做大事来抓;双独时代:孩子世界无小事。

第十六讲:“富时代”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为“财富”?两个“孩子”都成功,才是真成功;财富教育的两极:“有求必应”与“有求不应”;财富教育的他山之石;中国学校和家庭的理财教育尝试;财商教育刻不容缓;也说男孩的“穷养”和女孩的“富养”。

第十七讲:家长与孩子沟通的32字箴言;多用拇指,少用食指;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告别抱怨,放弃唠叨;宁做农夫,不做木匠。

第十八讲:与时俱进,做“三宽”家长;中外家庭教育观念比较;美国家庭教育中培养品德、修为的12法则;家庭教育的三种养育方式与“三宽”原则;与孩子相处的8字方针:心怀敬畏、如履薄冰;后记。

三、老地主开博客

第一次叫我“老地主”的是一个朋友,到现在已经记不清他叫我“老地主”时是因为什么起因(但记得他当时的表情,有点坏笑,有点调皮)如今想来,大约是说我象地主一样霸道、封建、占有欲强,有些生活习惯有点土老冒,很农民……

其实,依他的年龄和生活阅历,还真的没见过什么“老地主”,充其量也只是从电影和小说上获得过一些印象,而我则不一样,,我对真正的老地主是有直接或间接感受的,我的父亲年轻时很苦,是靠着给张家地主放牛,给李家地主帮工(帮工分长工、短工两种,我父亲是两者都干过)讨生活长大的。我小时候,也见过我们村里的“地主”,不过那个地主是个很可怜的糟老头,据说是靠吃咸菜、喝白水攒了些钱,置了几亩田地,还没等到享受当地主的感觉,土改了,土地充公了,天天挨批挨斗,村里隔三差五会听到他敲锣游街,每次喊的都是那几句话“防火防特防盗,严防阶级敌人破坏”……这是一个倒霉的地主!

而今我自诩为“老地主”大约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纪念一段值得怀念的日子,虽然一切都会如白驹过隙,烟消云散,雁过无痕,人过无声,但人总还是想记住些什么罢(其实那么多人热衷于博客,不就是企望让自己的生命哪怕留下一鳞半爪的轻轻划痕?)二是提醒自己得跟得上趟,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三天不学习,就会成为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啊!现在,和好些同龄人聊天,他们都说,“不晓得是我们老得太快,还是这个时代变得太快,反正如今外面流行的好多话,我们都听不懂啦!”我说,“可不是吗,我们都成了没跨过世纪的老地主了!”

我自称“老地主”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有两张特殊的照片,那是1999年,正好在上一个世纪的最末几天,我在一个电视连续剧组“客串”制片部主任,因为那个戏是个名人传记片,历史跨度很长,出场的人物走马灯一样换,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剧组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必须充当群众演员去客串不同角色,一会儿长袍马褂,一会儿西装革履,一会儿匪兵甲,枪一响,倒在地上当了炮灰,一会儿又爬起来,穿上红军军装,一脸正气凛然……

我在有一天里演了两个无名无姓的角色,上午是拖着长辫子,戴着斗笠一样的官帽,扮了个清朝官员,到了下午,又换了瓜皮帽,长袍马褂还被化妆师粘了个络腮胡子,弄不清是个土豪还是劣绅,记得那一天,满剧组的人都起哄,说这个装扮好,一定得来一张定妆照,于是剧组的剧照摄影师(记得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小帅哥,叫张刚)真的给我拍了两张“定妆照”,这些年,南北迁徙,好多的东西,包括曾经视作生命的几部书的手稿都丢光了,这两张“定妆照”居然还在,偶尔翻出来一看,不禁哑然失笑,这不活脱脱就是一个“老地主”吗?

老地主”居然也要开博客,想来凑这个热闹,也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女儿的影响,今年春节后,女儿和女婿从中部的一座城市来到了北京,和我住在一起,女儿女婿的孝顺给我孤寂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慰藉,女儿是一个生活态度非常积极的人,比如说很多时尚的女孩子最不愿涉足的下厨做饭,女儿不仅做得举重若轻,而且能从中找到乐趣,她不仅每天乐此不疲得变换着饭菜的花样,每次忙完了围裙没解,便举起数码相机把端上餐桌(多数时候是以一只旧茶几替代)的美食认真的拍下来,然后在电脑上去鼓捣她的“懒人菜”博客,一来二去,菜越做越好,文章也越写越顺,博客的人气也一天比一天旺,隔三差五还会有作品上排行榜,每到这时,女儿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这种气氛对我的感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终于有一天,“老夫聊发少年狂”我对女儿说,“我也开个博客,你看怎么样?”女儿大笑说:“好哇!何不咱父女俩来个竞赛”

老地主”开博客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还有一个心愿,想我十几年前也曾经混迹“文坛”,也曾做过三年五载的所谓“坐家”,因为“著书难为稻梁谋”故而卷了裤管下海,原以为下得水来,三年五载即可上岸,做个富足雅致的文人,岂不甚好?不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一别竟是十多年,每每在精疲力竭奔波于“苦海”时,希冀着上岸后品茶、读书、爬格子的幸福,却总如在沙漠里看“海市蜃楼”美则美哉,可惜又遥不可及,没想到如今的人竟聪明到发明了“博客”这东西,窃想,与其空想,何不也赶一回时髦,借新浪的宝地去博客一番,也许天长日久,也能给自己攒个三瓜两枣的。

2006.11.12日萧斌臣于光棍节翌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040600.html

上一篇:儿子:追随马坪少年
下一篇:怀念那拉提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