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刘柏龄国医大师与天池伤科流派

已有 8999 次阅读 2017-1-23 14:33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国医大师, 刘柏龄, 天池伤科流派

一、刘茜等:刘柏龄从医之路

刘柏龄(1927~),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全国首届“中医骨伤名师”,东北天池骨伤流派“刘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及第二、三、四、五批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吉林省“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并被美国国际中医药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刘柏龄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20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吴阶平副委员长颁发全国九名中西医获奖专家之一)及全国华佗金像奖和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教师”光荣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他“国医楷模”称号及“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和“成就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他还是校内“优秀共产党员”(2010),在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卫生忠诚奖”(长春市卫生局党委,2011)及全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在全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中被评为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吉林省卫生厅,2012),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先进个人(中共卫生部党组,2012),2014年获评第二届国医大师。

刘柏龄崇尚“肾主骨”理论,提出“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形成了当代的“补肾学派”。从医60余年,任教50余载,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并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

1. 从小立志学医

刘柏龄1927年6月5日(农历丁卯年五月初六)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一个中医世家。刘柏龄的祖辈皆以医为业。在他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全靠祖父和叔父行医维持生计。

刘柏龄的祖父刘德玉是“东北刘氏正骨”第三代传人。刘柏龄从小受祖父的熏陶,爱书成癖,过了五岁生日,祖父就开始教他读书、背书、写字,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他都能熟读成诵。到七八岁时,他继续学习《大学》、《中庸》、《孝经》、《濒湖脉学》等。193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高小毕业。在小学期间,他还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聪慧,又在叔父的指导和帮助下,基本上读完了中医学的入门书籍,为他以后深研中医学奠定了良好基础。同年他又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新京(长春)国民高等学校。毕业后,他便毅然决然地回家乡继续随叔父刘秉衡(刘氏正骨第四代传人)学医治病。

刘柏龄正式学医是在16岁。他从“国高”毕业回到家乡,在叔父身边开始悉心学习中医理论,并跟随叔父出诊,立志秉承祖业,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不为良相愿做良医”的人生理想。

看着刘柏龄入门的医学书籍学的差不多了,又强调他深入研读《濒湖脉学》,开始让他重点学习《医宗金鉴》,这部医学巨著,重点要读透的是《正骨心法要旨》、《外科心法》以及《幼科心法》。还要重点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本草备要》、《温病条辨》、《伤科补要》、《疡医大全》等。

2. 实践出真知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自从叔父给他指出了中医入门医书及中医经典著作后,他就开始了反复研读,尤其是《濒湖脉学》让他几乎翻烂了,且能熟背下来,可是放下书之后,他还是不得要领,到了给患者切脉,很难确定诊断。叔父说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指下难明啊”。叔父看他一脸茫然,就笑着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学切脉,关键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啊!”此后,他逢病人就给人把脉,然后再看叔父对病人把脉,并讲解病人的病情病理和治疗方法,从中慢慢体会,时间长了,他自己就多了心得体会,对各种脉象渐渐有了认识和粗浅掌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切脉,刘柏龄日积月累,逐渐掌握了要领,对病人的切脉准确程度越来越高,以至后来几乎跟叔父切脉的结果基本达到了一致的水平。

第一次正骨。学习正骨的重点是正骨手法,须在临床实践中体会运用,久而久之,才能得心应手,收到实效。所以刘柏龄经常和叔父一起为患者接骨、拿环,顺骨捋筋。

一次叔侄俩接诊了一个六岁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叔父让刘柏龄给他手法复位。当时,刘柏龄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不免有些胆怯,叔父看出了他在犹豫,就说:“你不是跟我看了多次正骨吗?自己不动手做,永远也学不会。”

刘柏龄鼓起勇气,决心和叔父把这个儿童的骨折整复好。他把用什么手法,怎样进行复位,向叔父说了一遍。叔父点头笑着说:“很好,就这样。不过,这次正骨,咱俩配合,要以你为主。”在叔父的鼓励下,终于大着胆子,请叔父握住患儿的上臂,自己握住患儿的前臂,作顺势相对拔伸,然后用手挤压远近骨折端,纠正重迭移位,复以两手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两手其余四指重迭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同时用捺正等手法矫正侧方移位,在拔伸下屈曲肘关节,且感到复位的骨擦感而成功。

这是第一次以他为主进行正骨,刘柏龄已经紧张的大汗淋漓了。用小夹板固定后,X线摄片检查:完全达到解剖复位,这年刘柏龄18岁。

身怀“起死回生术”的小大夫。随着临床经验的丰富,刘柏龄的医术也在不断提高,叔父不在的时候,他也能给患者诊治一些常见病。

早春的一天凌晨,天还挺黑,就听有人叫门接先生(当地对医生的称呼)。刘柏龄披衣开门一看,两个农民赶着一辆花轱辘车站在门前,那个年轻的农民急切地找刘老先生出诊。

不巧的是,叔叔昨天给人往诊没有回来,那个岁数大的农民得知老先生不在,当时就哭了,哭声惊醒了刘柏龄的奶奶。奶奶一向心地善良,一听这种情况,也跟着着急,就对来人说:“我们家的老先生虽然不在,可小先生在家。你们要信得过,可以让他先去看看,等老先生回来,再给接着治。”听了这话,那个年岁大的农民犹豫了一下,最后无可奈何地说:“那也只好这样了,能不能救过来,就看我儿子的造化了。”接着他又叮嘱道:“我儿子伤的很重,你要多带些药,特别是止血药。”刘柏龄为了救人,他不能推辞。于是,认真地检查一下药包里的药,坐上花轱辘车,跟着来人一阵颠簸,终于到达病人家中。刘柏龄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不大的土炕上躺着一个浑身都是白面的人。刘柏龄来不及细问,忙检查一下伤势,发现病人伤得很重,创面特别大,从左侧眼眶及脸颊至唇上全部被撕裂开了,颧呈凹陷性骨折,而且伤口还在渗血,病人已经处于昏迷状态,脉沉细无力,呼吸微弱,口唇苍白干裂。

刘柏龄凭着跟叔父多年从医的经验,从脉象上推断,这个患者,还有救治的希望。他紧忙把大剂量当归补血汤加大剂量人参急煎给病人灌服,紧接着给患者进行创面处理。由于创面很大,处理起来很费事,只能一点一点地清洗,然后敷上止血药。这时刘柏龄就全神贯注的仔细观察病人的神态、呼吸和脉搏。令人高兴的是病人有了好的转机。脉搏虽然仍处于沉细无力的状态,但病人的神态较好,呼吸逐渐变得均匀了。

现在病人已经脱离危险了!”刘柏龄兴奋地说。于是患者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患者的父亲拉着刘柏龄的手说:“小刘先生你可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没想到我儿子能活过来,太感谢你啦!”这次用中药救治病人,刘柏龄也感到不可思议,他暗自庆幸这次抢救危重病人的成功。

刘柏龄时年19岁,初次独自行医的成功,给他以极大的鼓励,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要学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陈实功、叶天士等中国古代名医,博采众方,开拓自己的医学新领域。

3. 执业与再学习

1946年10月初挂起了“刘柏龄中医正骨诊所”的牌子,便独立正式接待病人。1948年初成立了扶余县第十八区(三岔河镇)中医联合诊所。刘柏龄率先参加了诊所,并将自己诊所以往的一些用具、医疗器械和药品送进了诊所。同年参加了卫生工作者协会,被选为扶余县第十八区(三岔河镇)分会组织委员。

1951年,扶余县人民政府,将刘柏龄调到区人民卫生所(今扶余县人民医院前身)任中医师。正当刘柏龄专心致志地、夜以继日地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方法、方药等的紧张时刻,扶余县人民政府卫生科通知他报考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他按县政府通知要求的时间,如期报道迎接考试。

1955年8月上旬的一天,刘柏龄被省中医进修学校录取,并担任班内的学习委员。

1956年11月,一年的进修学习结束了,经过毕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得“品学兼优奖(奖状与奖品)。后留校担任《中国医学史》的教学任务。1958年学校领导经过挑选,决定选派刘柏龄和任继学两名出类拔萃的年轻教师去北京深造。

1958年8月10日,刘柏龄一行来到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柏龄被学校推荐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医学知识上跨越式的提高。使得刘柏龄有机会在北京学习期间主持并组织编写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第一版教材《中国医学史讲义》。

经过五个月的紧张忙碌,终于完成了《讲义》的初稿,由刘柏龄进行了统稿,然后交给宋向元老师审定。后来又经过在广州(1961年)召开的全国中医教材会上审定通过,于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4. 挑起教学重任

1960年他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已经于1958年8月更名为长春中医学院,即现在的长春中医药大学。

校领导让他担任中国医学史教研室负责人和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并兼管五官科教研室。那时的中医外科教研室包括疮疡外科、骨伤、皮肤和肛肠等科,是全校最大的一个中医教研室(也叫大外科教研室)。

当时的教学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急需教材,尤其需要《中国医学史讲义》和《正骨学讲义》。一个暑假,他编写了两部教材,真可谓“三更灯火,五更鸡!”在长春中医学院建校之初,由于设备奇缺,人员不足,刘柏龄一人承担了《中国医学史》、《中医外科学》和《中医正骨学》的教学工作,成为一人兼三个教研室的负责人。

十年动乱后期,根据新的教学精神,刘柏龄又重编了《正骨学讲义》(大学本科用)和《中医伤科学讲义》(西医学中医用),均由长春中医学院出版应用。1974年刘柏龄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外伤科学》(史称三版教材),197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80年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中医伤科学》(史称四版教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84年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中医伤科学》(史称五版教材),1985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1996年主编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中医骨伤科学》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柏龄还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教材:《中国骨伤科学·治疗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一版、1998二版)。自著《刘柏龄治疗腰病手法》(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DVD光盘,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刘柏龄在中医骨伤科教材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5. 令人称赞的科研与发明

刘柏龄从事中医药教育和临床工作以来,始终把科学研究工作放在首位,他遵照《黄帝内经》所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又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将振掉,骨将惫矣。”的论述。研究治疗骨质增生的“骨质增生丸”新药处方。该药经吉林省科委、省卫生厅主持科研成果鉴定,专家们认为:属国内首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该药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应用半个多世纪,取得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在90%以上。从而填补了治疗骨质增生病的国内空白。

20世纪80年代,在骨质增生丸处方的基础上,又研制出治疗颈、肩、腰、腿痛新药“壮骨伸筋胶囊”;20世纪90年代研制出治疗骨质疏松的“健骨宝胶囊”和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复肢胶丸”。这是刘柏龄第二代、第三代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疗效均较满意。治疗骨质疏松的“健骨宝胶囊”、治疗风湿的“风湿福音丸”、治疗软痛及风湿骨痛的“汉热垫”、“药柱灸”,均获得省级科研成果鉴定并获奖。

刘柏龄自创“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点刺“暴伤点”治疗急性腰肌扭伤、“一牵三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旋转牵拉松解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理筋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不仅独具一格,而且疗效卓著。他开辟了无需手术,用中药能治好骨伤科疑难病的新途径。

6. 走出国门,弘扬中国医学

1992年9月,刘柏龄应香港中医学会的邀请,进行讲学、会诊活动,长达三个月。在此期间,香港中医学会组织当地中医工作者,举办了多次学术讲座和多次大型会诊。对常见病如颈、腰椎病,肩、肘病等,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并进行了手法、针刺治疗的演示。同时还接治了一些典型病例,如点刺“暴伤点”治疗急性腰肌扭伤、“一牵三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都是立见功效。多数患者被抬着或背着进来,经过治疗自己走着出去。另如肩周炎、网球肘经过针刺加手法治疗,收效甚速。使海外的中医学者,领会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医正骨大师的风范。

一次香港讲学,让刘柏龄在国际中医正骨界名声鹊起,先后又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地收了研究生,将自己所学毫不保留地传给了这些海外华人,让中医正骨这朵艳丽的奇葩在世界医学领域绽放。

1996年,在新加坡期间治愈一位60多岁的当地企业家王某,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椎管狭窄,卧床长达半年之久。经过德、法、美国及当地专家诊治过,均不见效。该患者又不同意手术治疗。经过刘柏龄给他用针灸、手法及服中药治疗三周,竟能离床活动,四周后,基本痊愈。这一例证在新加坡轰动很大,誉称刘柏龄为中国神医。

一次次走出国门,一次次精彩的讲学和会诊,奠定了刘柏龄在世界中医骨伤界非同寻常的地位。每到一地,他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不同的讲学、报告、会诊,力求实效。他不顾自己古稀年龄,只要有机会就宣传中医骨伤事业,推广和弘扬中国中医骨伤技术。

刘柏龄在美国期间,接收了美国国际中医药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美国国际华佗中医学院聘为教授兼副院长、美国健康组织协会聘为常务理事以及美国世界骨伤专家协会副主席等。

7. 业绩永驻医史

刘柏龄对国家作出的突出贡献,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而是给了他很多、很高的荣誉。他是吉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3),省优秀科技人员(1987),省医药先进科技工作者(1996),全国杰出科技人才(1997),当代华佗医学教育家(1998金杯奖),跨世纪骨伤医学杰出人才(2001金杯奖),世纪骨伤杰出优秀人才(2004环球金杯奖)以及吉林省暨长春市资深名医等。他还被评为国家名老中医,带国家高徒和硕士、博士生导师,在全国业内享有盛誉,他的名字和业绩已经被收进《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现代中医骨伤科流派菁华》、《当代中国骨伤人才》、《吉林英才馆大观》、《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辞典》以及《中国骨伤科学辞典》等志书中,被永远地载入史册。

刘柏龄经常以继承先贤、启迪后学为己任,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他在诊疗之余,教学之暇,致力于理论著作和实践经验总结,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关“肾主骨”理论在骨伤科临床应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骨伤科手法治疗和理论与临床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公认。不仅如此,他还以充沛的精力著书立说,先后编著(7部)、主编(10部,其中全国高校教材4部)、参编学术著作(7部,其中高校教材3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一部),共24部,这些著述中渗透了刘柏龄60多年医疗实践理论和50余年的教学经验,为现代中医临证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技术,在理论和疗法的阐述方面,颇有见地,对继承发展中医事业,做出了辉煌的成就。

刘柏龄作为一位医生、一位学者,他虽然已经是耄耋之年,仍一线在岗,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模范履行岗位职责,急病人所急,千方百计为病人康复而努力;他刻苦钻研,攻克骨伤疑难病,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首创治疗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新药“骨质增生丸”,使骨质增生从“不治”向可治方面转化前进了一步,该药于1987年获长春发明与革新一等奖,1991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该药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研制的“风湿福音丸”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壮骨伸筋胶囊”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复肢胶丸”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刘柏龄治疗腰病手法”(DVD光盘)获首届“优秀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及“CAL课件奖”一等奖(2006),主编的《中国骨伤治疗彩色图谱》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2003)。

刘柏龄一贯谦虚谨慎,以诚待人。时时以“矢志岐黄,继承、创新、为人民”为座右铭来鞭策自己。决心为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二、天池伤科流派

天池伤科为东北地区骨伤流派的代表流派,由于长白山天池作为东北地区的代表名胜,因此流派得以命名“天池伤科”。天池伤科流派始于清代刘德玉老先生,经传承至刘秉衡、刘柏龄、赵文海。

1  第一代创始人

2  第二代传人

天池伤科流派依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柏龄教授及赵文海教授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学术带头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骨伤学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骨伤名科、吉林省重点学科、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2010年启动的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系统整理和挖掘了流派的学术思想,并在传承方法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目前天池伤科已成为北方骨伤流派的代表流派,逐步确立在骨性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症、脊柱疾病、创伤疾病的诊疗和科研优势,成为国内领先的骨伤科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中心之一。中医伤科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3  第三代传人

天池伤科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刘柏龄终身教授现为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一、二、三、四、五批具有带高徒资格的国家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受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级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干部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人员、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当代华佗医学教育家、跨世纪骨伤医学杰出人才、资深名医,全国华佗金像奖和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为他颁发了“二十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2014年获评第二届国医大师。

刘老承家学而集众家之长,尤注重手法的应用与研究,荟萃隋、唐以来骨伤手法之精华,结合家传手技,进行整理研究实践,自成体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自创“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点刺“暴伤点”治疗急性腰肌扭伤,“一牵三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旋转牵拉松解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理筋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不仅独具一格,而且疗效卓著。

4  第三代传人

其手法在我国北方独称一派,并在全国一定范围内得到公认和应用。刘老的学术经验的传承工作已获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资助现已结题。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首创治疗骨质增生病新药“骨质增生丸”,该药获长春发明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中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研制的“风湿福音丸”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健骨宝胶囊”获吉林省中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壮骨伸筋胶囊”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复肢胶丸”获吉林省卫生厅科研成果二等奖。另有治疗骨折筋伤的“接骨续筋片”、治疗风湿骨痛的“汉热垫”和“药柱灸”等,均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并投入生产。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第四代传承人赵文海教授为刘柏龄教授的首批高徒,是天池伤科流派主要传承人,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骨伤科教研室主任,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专科、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精品课程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名科负责人。先后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创新拔尖人才,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学科成就奖获得者、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高徒奖获得者。

赵文海教授为吉林省中医骨伤领军人物,其成果在国内中医骨伤科学界处于领先地位。流派的优势病种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质疏松症、肱骨外上髁炎。目前天池伤科流派传承工作室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6项,共计科研经费2500万元。

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其中吉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3项。

流派主要传承人赵文海教授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冷向阳教授为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以学会为平台,通过每年举办的学术活动及学术会议,推广天池伤科流派学术成果及特色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流派工作室在吉林省内学术引领和辐射作用。我流派为腰痛病诊疗规范验证工作的国内5个分组长,目前为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临床路径的组长单位。

1. 天池骨伤传承谱系

天池伤科学术思想主要以“肾主骨”理论指导临床,刘柏龄教授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以“肾主骨”理论指导临床的骨伤名家。肾藏先天之精,禀赋于父母,受助于后天之水谷,肾精充足则身强体壮,筋骨刚韧;肾精不足,幼则成长、发育迟缓,筋骨软脆,年长则体不强健,筋骨松软,甚或别生歧异,故在治疗时,若因先天肾精不足引起之筋骨发育迟缓,骨生偻疾等诸候者,当以调养脾胃为先,以后天水谷之精,充补先天之不足,以强健筋骨而疗诸病候。年长因肾精不足而引起的诸骨疾病,常伴有腰膝酸软,或不能久坐、或不能健步、或头项不能转摇、或手摄失职不能抓取等,除调补脾胃,扶助正气外,且以补肾益精的方法为治。若系劳倦失护或外伤诱发骨赘者(骨质增生)则以补肾养肝的专门方药施治。肾虚者,易患腰部扭闪和劳损等,而出现腰酸背痛,腰脊活动受限等症状。又如骨伤折断,必内动于肾,因肾生精髓,故骨折后如肾精不足,则无以养骨,骨折难以愈合。临床治疗时,必须用补肾之法,以续骨、接骨,“治肾亦即治骨”也。

在临床应用中,天池伤科流派虽重补肾,但反对按图索骥,而主张详查病情,随症为治以求效。根据症情之阴阳、寒热、虚实、瘀湿之不同,随症加减,灵活变通,效应更佳。如以肝肾亏虚为主的加炙龟甲、黄精,或可减少鹿角片、淫羊藿药量;以脾肾阳虚为主的加补骨脂、巴戟天;以外伤血瘀为主的加炙乳香,炙没药,延胡索;发于颈椎者加葛根;发于腰椎者加杜仲、狗脊;发于髋、膝、踝加牛膝、木瓜,痛甚瘀肿加三棱、莪术;发于肩、肘、腕加桑枝、姜黄、桂枝;局部有热加黄柏、虎杖;血虚加当归、阿胶,肢体重着,挟湿或瘀肿,加薏苡仁、炮山甲、防己,气虚加黄芪、党参。

2. 特色技术

(1)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北派代表手法。第一步运用按、压、揉、推、滚五个轻手法。第二步运用摇、抖、搬、盘、运五个重手法。该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起效快,治疗效果好,同时充分体现传统医学“简、便、验、廉”的特点,适宜基层推广应用,2003年“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腧穴主治临床研究项目(课题号为:03XDL18)。2006年6月13日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并通过课题验收,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关于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推广应用研究获吉林省卫生厅立项资助,并申报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推广应用。

(3)复肢胶囊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从疾病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治方面入手研究,并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一整套对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的独特方法及诊治标准,其诊疗规范已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在业内实施。研制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复肢胶囊”系列新药,获国家药品监督局临床研究批号。

(4)骨质增生止痛丸治疗骨性关节炎:研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药物“骨质增生丸”已收入药典、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提出了“二补一健一通法”,即补肝肾、健脾胃、通经络,治疗骨性关节炎。总结确立四步八法治疗骨性关节炎。

(5)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肾主骨理论,研发的以鹿茸为主药的“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复方鹿茸健骨胶囊已于2006年获新药生产批号,并批量生产,投放临床使用,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2008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颈椎病治疗的系列方案:三步八法治疗颈椎病为代表性手法,院内制剂“颈肩痹痛胶囊”、“舒筋片”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新药“壮骨伸筋胶囊”已开发为中药新药,该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学派传承

(1)成果转化基地——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工作站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学术思想主要以针灸推拿“通经络、调脏腑”理论指导临床,综合运用针灸推拿的中医外治法治疗代谢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眼科疾病等,效如桴鼓,多年来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经络与脏腑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功能单位,经络与脏腑之间也紧密相连,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它们“内灌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各脏腑器官得以营养。若经络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受阻,影响人体正常功能活动,进而出现病理变化,引起疾病发生。经络不通,则气血运行受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等。通经调脏流派即是以经络脏腑相关为主要的理论依据,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手法在外疏通经络,既而调整脏腑,取得“通其经脉,调其脏腑”的作用,排除病理因素,促使气血正常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经络宜多针浅刺,宜梅花针叩刺,宜推膀胱经,疏通经络,调整气血,针对面瘫、斑秃、腰间盘突出等疾病效果较好。

调脏腑结合脾胃学说,运用中脘、足三里治疗胃腑疾病,运腹推经法治疗肥胖症、糖尿病,另外通过手法刺激合募穴、俞原穴等特定穴,调整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肾俞、太溪治疗阳痿,镇静安神法治疗失眠,五脏俞取穴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镇静安神法采用“天-人-地”“三才”配穴法,上取四神聪,中取内关,下取三阴交,诸穴相合,上抑下引,阳趋缓,入于阴则得寐矣,同时又根据子午流注针法的时间针法规律,定于每日未时针刺。相关课题“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在2011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研究”在2011年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中华名医展广州国际中医药大健康服务业博览会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疗六腑病”、“俞原配穴治疗五脏病”、“郄会配穴治疗急症”等特定穴配伍理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他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镇静安神法”治疗失眠、“振阳针法”治疗阳痿、“调胱固摄法”治疗小儿遗尿等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着,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全国9地设立二级工作站

2016年6月4日,国医大师刘柏龄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春召开,北京、广州、三亚等9地设立的刘柏龄二级传承工作站揭牌。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伤专家齐聚一堂,针对国医大师刘柏龄骨伤学术思想与传承、刘柏龄针对骨伤疾病用药经验的思考、手法治疗脊柱侧弯的研究等课题进行专题交流。

刘柏龄深明经旨,对《内经》提出的按摩、导引的治疗作用领悟颇深,他认为手法治疗疾病,是我们先贤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应当继承发展。于是他荟萃隋、唐以来的骨伤科手法精华,进行整理研究,并涉猎后世骨伤科名家手法之长,融汇贯通,加以分门别类,制定出各法的实施要领、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使之既便于临床应用,又适于启迪后学。他认为骨伤科手法治疗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治骨手法,一为治筋手法。治骨手法,他特别强调接法、端法、提法。治筋手法又细分为按法、摩法、推法、拿法。刘柏龄在古法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把治骨手法归纳为拔伸、屈伸、旋转,端挤、提按、分骨、折顶、牵抖八法;把治筋手法分为推、摩、揉、按、分、理、弹、拨八法。他还自创治疗“急性腰肌扭伤”的“点刺‘暴伤点’”疗法,取效甚速,往往背着、抬着来的患者经过1次治疗即可痊愈,自己步行离院;自创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一牵三扳法”经1~3次治疗均可痊愈;自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二步十法”推拿,安全且疗效好;自创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按摩理筋法”和“旋转牵拉松解法”疗效颇佳。刘柏龄创新的治疗手法独具一格,疗效卓著,在我国北方独称一派,在全国亦得到了公认和应用。

(3)招收海外弟子

2016年11月8日,长春中医药大学举行国医大师刘柏龄招收境外弟子拜师仪式。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副校长邱智东,刘柏龄国医大师弟子骨伤科专家赵文海教授以及学校有关学院及处室负责同志出席了仪式。此次参加拜师仪式的境外弟子有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以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3位中医从业人士。这些人中,既有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博士,又有来自香港和台湾医药界从医多年致力于中医药发展的成功人士。

在拜师仪式上,国医大师刘柏龄教授一一接受了13位弟子的敬茶礼,并要求弟子们要谦虚谨慎,孜孜以求。告诫弟子,“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在致辞中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以独特和不可替代的疗效为中国人民同疾病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春中医药大学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中医药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医药学文化的历史重任,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教育国际化大背景趋势的引领下,我们适时的举行了刘柏龄国医大师海外弟子拜师仪式,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教书育人的方式和方法,为那些致力于弘扬中医药文化、品德高尚的境外中医从业人士创造一种专业深造的机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感受国医大师的医德医术和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同时他希望弟子们能够秉承大师的学风和门风,继承和发扬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使自己成为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

台湾中华禅修气功养生协会的杨武财先生代表此次拜师的13位弟子发言,他表示,作为国医大师的弟子是一种荣耀,也倍感肩负责任的重大,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加坚定了中医药济世救人的决心和意志,表示一定把大师的崇高医德深谙在心,尽可能多的把大师的精湛医术学到手,回台湾后惠及更多的民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029461.html

上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十六)
下一篇:慢乙肝HBeAg血清学转换:白细胞介素-27的预测作用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