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上海博物馆见而未入

已有 1964 次阅读 2024-1-27 16:32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元月23日晚贴了“与历法相关的两个猜测”,本拟继续以“陶寺观象台”为例,具体阐述 “不能将推测的结果当作事实,一而再、再而三地推测”。可惜,24日早晨觉得身体明显不适,静卧床上;到了下午感觉更是不好,打算次日去医院检查,因而将早已写好的“也说最早的中国”略作润色,晚饭后贴出。说是 “写好”,只是大致成稿啊,博友或许也能看出。

25日晨觉得症状没有加重,因而对小孩说“到下午再决定是否去医院”。午饭后症状似稍有和缓;16时56分有短信通知亲戚寄的香肠到了,见到太阳还好,穿上衣服去学校快寄中心。到家电话向亲戚说“谢谢”已是17时44分。来回2.5 公里,真觉得远呢。26日晨对小孩说,“夜里整睡六个小时,好多了”。今天27日吃了早饭,觉得该起来写几句话。 

1    说到“最早的中国”,当然该说马承源先生发现成王五年何尊底部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为“中国”二字首见。 

R-C.jpg

[1]  马承源. 何尊铭文初释. 文物, 1976,(1):64-65+93

1963年铜尊出土于宝鸡贾村镇,1965年宝鸡博物馆以30元得之于废品收购站;1975年运到北京准备出国(?) 展览,马先生得以注意到内底铭文,真是运气好啊;器物因此而身价百倍。建设上海博物馆,更是马馆长非凡的事业呢。

 书何尊.jpg

MACY2.jpg

2    许礼平先生的文章“想起马承源馆长”(上方两张图片),我读过多次。2023年10月20日因事去上海,恰有半日闲暇,下午从外滩沿南京路走到人民广场——中途绕道福州路买了四本书;虽然早已知道上海博物馆闭馆——新建东馆而调整馆藏,四点钟还是去看一下。

20231020_161655.jpg

先在人民公园略坐,而后去上海博物馆。上图从西侧拍摄,时间2023-10-20 16:16:55。

上博文创在南门西侧,右侧立牌为中英文闭馆公告。征得门口先生同意向内拍了一张照片。

20231020_162120.jpg

20231020_162011.jpg

20231020_162025.jpg

下图是南门,门上方玻璃墙映出身后楼房,真是漂亮。

20231020_162237.jpg

上图南门;下图北门,站立处为广场,高出北侧人民路11 个台阶。

20231020_164336.jpg

20231020_164351.jpg

博物馆北广场(上),与上海四大班子办公楼相隔人民路。20231020_165023.jpg

广场北侧台阶前是上海公路零公里标志,大楼为东南向。

20231020_165104.jpg

绕着博物馆走了一圈,最后在北侧广场站到天黑。马先生该不是就坐在这台阶上拍照,北面上海四大班子。老学者已廖若晨星,新专家则****。真是胡思乱想啊! 

MACY.jpg

屏幕截图 2024-01-27 121414.png

我编排的西周历谱,何尊“王五祀四月丙戌” 为六日,正月朔BC1022.01.03;《洛诰》七年十有二月戊辰(05) 三日需正月朔BC1021.12.12倘若该记录不可信[1],则该年正月朔可改为BC1020.01.11冬至后12天,如此上海博物馆藏保卣(下)“二月既望乙卯” 可为成王七年二月十五日。成王十六年建正基于《顾命》“四月哉生魄甲子”。周初主体两平一闰,但改元前后可能多闰或失闰。西周晚期铜器存世较多,确定建正容易,大致十九年七闰。 

图片1.jpg

屏幕截图 2024-01-27 103104.png

3   器物精美则尺寸严谨。周尺21.5 cm,前述何尊通高38.8 cm一尺八寸过1.0 mm,保卣(上)通高25.8 cm 一尺二寸整,尽管不是科学发掘,器物为真,不必生疑;文[2]介绍 “鄂曾楚”青铜器,仅随州羊子山M4 的尊、大卣和方罍提及形体参数,通高 34.5、49.5和60.1 cm:即一尺六寸过1.0 mm、二尺三寸过0.5 mm和二尺八寸欠1.0 mm。西周早期青铜器尺寸偏差可以在1.0 mm 之内啊,古代工匠真是技艺精湛呢。

[2]  李学勤. 由新见青铜器看西周早期的鄂、曾、楚. 文物, 2010,(1):40-43

[3]  何驽.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3):261-276

又,何尊_百度百科 (baidu.com) 摘要说尊高38.5、口径28.8厘米,后面介绍尊高39、口径28.6厘米;宝鸡博物馆介绍是通高38.5、口径29 厘米。您说,一件器物的通高竟然有38.5、38.8和39 cm、口径28.6、28.8、29 cm, 各 三个数据,可不有趣吗。或许还是马先生文章 [1]通高38.8 cm 一尺八寸过1.0 mm 可信,另两个想来是圆整数据;口外径 28.8 cm 不整,与铸造工艺相关——内芯直径一尺三寸(27.95 cm),不再细说。

屏幕截图 2024-01-27 192856.png

何尊AA.jpg

说到数据精度,又想起考古专家夏至正午在陶寺的“成功实验”[3]:测量杆高2 米的日影约41厘米。不过,北纬35.88 度处杆高2 m 夏至影长应为44.1 cm,计算即可,怎么需要那么多人去科学实验呢?最后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误差31 mm 啊。 如此考古,岂不愧对古代工匠?泥范铸造青铜器,通高偏差1 mm 之内。至于说四千年前陶寺尺长25 cm、表高八尺、夏至日影一尺六寸约39.9 cm,都是不能成立啊。

ECF35E98-272F-4643-8A59-DBA6791E0B2B.jpe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19564.html

上一篇:也说最早的中国
下一篇:事实、逻辑以及推测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7 宁利中 高宏 刘进平 许培扬 胡泽春 张晓良 刘永红 王成玉 孙颉 张忆文 葛及 黄河宁 刘跃 杜占池 王从彦 崔锦华 汪运山 马臻 杨学祥 王启云 郑永军 李世春 朱晓刚 周少祥 马鸣 杨正瓴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