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与历法相关的两个猜测

已有 2297 次阅读 2024-1-23 20:16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    公历的源头

现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采用格列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平年365天,每四年闰一天,但逢百年而非四百年不闰,在1582年10月15日执行。此前一天为儒略历的1582年10月4日——通常说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君主儒略•凯撒制定,每四年增加一个闰日,但回归年为365.2422 天,四百年会多3.1 天。

历史研究仍用儒略历纪年,因而不同年代的冬至日不同。上推至公元前1250 年前后,冬至日在1月1日,我总是臆想最初制定阳历时以冬至为元旦。这大致相当于盘庚迁殷或稍后。拙见盘庚迁殷为BC1279,此前商朝或因黄河而多次迁都;最后在安阳附近得以安定,也就能大力发展文化;殷商应该是阴阳合历,以秋分为目标确定岁首。

顺便说一句,周文王在BC1038受命建元,岁首目标冬至:BC1039.12.30乙酉冬至,丙戌实朔,丁亥为岁首。金文常见的 初吉丁亥可能源于周之建国。

2    圭表测影之表高八尺

2.1  《周髀算经》有地中夏至正午日影为一尺六寸,何驽先生将其定为山西陶寺,又误判陶寺尺长25 cm,称彩色木杆遗迹为圭尺,痕迹 No.11 (?) 距顶端39.9 cm 为夏至日影——表高为后世相同的八尺即2米整。

屏幕截图 2024-01-09 080355.png

[1]附记 “2009621日中午12:36圭尺影长41厘米,比判定的陶寺夏至影长39.9厘米略长,系4千年来黄赤交角变化所致。圭尺观测实验成功" 。后注意到史前陶寺夏至影长应为1.69寸42.3 cm)。何驽先生在文[2]又做解释,颇为有趣而截图如下。

屏幕截图 2024-01-08 094934.png

[1]  何驽.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3):261-276

[2]  何驽.  陶寺圭尺补正.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2):151—169  

 “专家卓见需核实证据:以陶寺圭尺为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17125.html 

何驽先生主张陶寺乃尧舜之都,还有许多有趣的“证据”,不再介绍。不过,《周髀算经》以及后世的圭表为什么高八尺而不是高十尺,总该有个说法,倘若授课时同学问到

2.2    《周髀算经》写作于何时,学界有许多讨论,定稿于公元前一世纪则是主流意见。其时西汉使用尺长23.1 cm,表高八尺即184.8 cm,就是华尺18.5 cm 的十尺。陶寺文化使用华尺的证据颇为坚实。

汉尺源于商鞅BC350 制定的秦尺,尺长23.1 cm 完全没有疑问,因有文献记载和大量实物如商鞅方升存世。秦来自西方,商鞅以及西汉学者想来知道史前西部地域使用的华尺18.5 cm,秦始皇祖母墓中出土有适用华尺而非秦尺的玉器,如玉璧M1:58直径22.2 cm 一尺二寸、孔径7.4 cm 四寸,没有偏差!内部纹饰界圆直径八寸准确。

秦始皇祖母墓中器物的尺度和年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82263.html

《礼记·王制》是汉朝著作,“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不过,步长属于人体,不应随着朝代变迁和尺长调整而变短!两处“周尺”或为衍文:18.5*8 = 148.0 而 23.1*6.4 = 147.84, 隋小尺24.6 cm 六尺147.6 cm、大尺29.6 cm 五尺148.0 cm 为步。现在国庆阅兵的步长是150 cm 即四尺五寸。

**********  以上是事实,以下是猜测  ************

2.3    商周都是阴阳合历,史前想来也是如此,需要利用圭表日影判断四时,以确定岁首、指导农业。何驽先生说,陶寺出土复原长度2.20 米的木杆,八寸0.20 米插入土中,上方高八尺为表,前述圭尺平放地上。不过,确保木杆直立并不容易,如 立中新探 kaogu.cn 第15 页有

屏幕截图 2024-01-23 112512.png

容我直言,现代陶寺夏至正午日影计算即可,真不必立杆测量——陶寺遗址北纬35.88 度,夏至正午的蒙气差几可不计,tan(35.88-23.44) =0.2206,表高八尺,则影长1.765 尺;杆高2米则影长 44.1 cm,怎能期望达到No.11 色带的39.9 cm 呢?至于实测结果约41 cm 也是误差过大,又怎能说“圭尺观测实验成功[1]"呢?我不知道。

ECF35E98-272F-4643-8A59-DBA6791E0B2B.jpeg

假如我能穿越到史前,一定在四面无遮的高地建房,室内地面画出一尺见方的网格;朝南开,高十华尺即1.85 米,阳光投射室内,记录正午的日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在地上记录冬至和夏至前后的日影变化缓慢,准确判断交节日期可能困难;但基于多年观察的变化过程,完全可以提前预知夏至和冬至。祖冲之依据日影变化过程计算精确的交节时刻,并为元代郭守敬沿用。

《元史·天文志》的一处疏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94364.html

F527BCA4-E4F6-4712-B754-61DAB2DFE390.jpeg

东西乃至北侧也要开门,合并研究日出、日落的方向,以及与中午日影的关系。若是我,绝不会将一根长八尺八寸的木杆插地八寸,用一根短于冬至正午日影长度的“圭尺翻杆或移杆测量”。

2.4    政权更迭或许引起尺长变化,但测量日影的器物以及痕迹总是保持不变。华尺18.5 cm,门高十尺;周尺21.5 cm,则门高八尺六寸;秦汉尺23.1 cm,则门高八尺。西晋天文乐律沿用汉尺,而晋南渡之后,当然要重新建立测量系统,以晋尺24.6 cm 之八尺为表也能理解;隋以晋尺为小尺,唐朝之后专用于天文乐律而保持恒定,因而表高八尺的实际值也就没有变化。这就是说,测量日影的立表自古以来就是两个标准高度,元代登封郭守敬观象台表高40尺属于特例。

3     考古发掘使我们对先民的生活有所了解,基于事实而略作推测是自然而然的;但不能将推测的结果当作事实,一而再、再而三地推测。读了纪念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徐苹芳先生的文章,敢于直言的“考古界良心”走了 (pku.edu.cn),真是有些感慨。最后一段截图如下。

屏幕截图 2024-01-23 155149.png

北京大学新闻网2011.08.18  敢于直言的“考古界良心”走了.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19063.html

上一篇:尺度不同的器物或来自域外
下一篇:也说最早的中国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6 郑永军 宁利中 王从彦 高宏 葛维亚 刘全慧 郭战胜 刘进平 李学宽 陆仲绩 朱晓刚 孙颉 张忆文 王成玉 孙南屏 姚小鸥 周少祥 段含明 杨学祥 汪运山 李毅伟 聂广 杨正瓴 刘跃 许培扬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