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分四次贴完“春秋的日食和鲁历”。是否给出244年的岁首实朔,一直有些游移而最终放弃,至于如文[1,2] 完整复原鲁历即设置大小月而确定所有的月首,则是动笔之前就知道“不可能”。 现在的认识是,春秋前期延续西周晚期的建丑和岁首靠近冬至的建子,僖公八年天王崩而失闰,其后鲁历调整为建子和岁首靠近冬至的建丑,年终置闰,十九年七闰是知道的;大小月间隔设置,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 天,所余0.0306 天之累积或许通过公布岁首调节。
现在的农历即所谓夏历以实朔为月首,无中置闰,较为复杂;有连小月、连大月,三个月连小、连大也是有的;个别年份可以出现四个月连大。先秦大小月间隔设置,失朔不可避免,部分日食不在月首。
[1] 陈美东. 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0,(2):124-142
[2] 郜积意. 经学与历学的贯通——春秋朔闰表与经文历日考证. 学术月刊,2020,52(1):151-184
[3] 张培瑜, 陈美东, 薄树人, 胡铁珠. 中国古代历法.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 《春秋经》孔子编订,另有《春秋三传》,历日资料颇为丰富;且有日食记录可得绝对日期,不然仅凭年月和日名干支的历日不能确定岁首:干支以六十循环,建子与建寅相差两个月为59天。日食记录总计37条,3条不实,4条可勘订,30条可靠(其中3条所定建正欠妥);不过,同年多个历日而不能协调可以发现记叙差错(从文[3] 剪贴部分,作者为张培瑜先生),而一年中孤立日期的讹误则难以发现。但讹误想来存在,协调这些历日的岁首并不可靠。学界或许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而文[1] 的新编鲁历置闰混乱也与此相关。
2 “定公十二年冬十月癸亥(60),公会齐侯盟于黄;十有一月丙寅(03)朔,日有食之”是BC498.09.22全环食,西安、北京、南京的食甚在11时30分前后,食分在0.85 左右,孔子或许亲见;岁首实朔BC499.12.02壬申(09);8月15日戊子(25)立秋,而十月实朔8月23日丙申(33)似不能称冬。建子意味着冬至在正月,“春王正月”不能成立。
春秋期间想来以平朔为月首,倘若失朔一天,则日食可能在月尾、月头和二日。《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所说“凡春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穀梁以為朔二十六,晦七,夜二,二日一。公羊以為朔二十七,二日七,晦二。左氏以為朔十六,二日十八,晦一,不書日者二”,与现在所见《春秋三传》以及《春秋经》不符。《汉书》介绍当朝日食并给出统计“凡汉著纪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朔十四,晦三十六,先晦一日三”,则是难解:是汉历合朔不如鲁历,还是汉唐学者基于建寅的夏历对《春秋》有所增补、修改。笔者倾向于后者,至于文[2] 结语“如何设置闰月与连大月,于编排春秋历表最关紧要。……至于连大月之法,不得逾于十七月,亦不得少于十五月,凡不合此数者,其历表亦不可信”,乃编排历表而非“复原鲁历”。
3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对春秋日食都有解读,录出数条。
(1) 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全食)”。董仲舒、刘向以为,前事已大,后事将至者又大,则既。先是,鲁、宋弑君,鲁又成宋乱,易许田,亡事天子之心;楚僭称王。后郑岠王师,射桓王,又二君相篡。刘歆以为六月,赵与晋分。先是,晋曲沃伯再弑晋侯,是岁晋大乱,灭其宗国。京房《易传》以为桓公三年日食贯中央,上下竟而黄,臣弑而不卒之形也。后楚严称王,兼地千里。
(2) 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晋栾盈将犯君,后入于曲沃。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误衍)”。董仲舒以为,宿在轸、角,楚大国象也。后楚屈氏谮杀公子追舒,齐庆封胁君乱国。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3) 襄公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刘歆以为,五月鲁、赵分。“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误衍)”。董仲舒以为,比食又既,象阳将艳,夷狄主上国之象也。后六君弑,楚子果从诸侯伐郑,灭舒鸠,鲁往朝之,卒主中国,伐吴讨庆封。刘歆以为六月晋、赵分。
(4) 定公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晋三大夫以邑叛,薛弑其君,楚灭顿、胡,越败吴,卫逐世子。刘歆以为十二月二日楚、郑分。
如此解读似乎表明汉儒尚未理解日食的机理,也就不可能预测日食。
4 最后重复给出《春秋》的日食及朔晦记录。日食记录3条无效,34条有效,No.9 和 No.11依 《春秋经》、《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氏传》而未录“朔”;《春秋经》朔晦记录4条皆合天(C先天,但实朔戊辰22:01),一并列出。日食记录勘订 7条:改No.13 之七月为十月,No.15 之十七年为七年,No.19 之八月为六月;No.26 之十二月依《左传》改为十一月; No.28之六月丁巳朔改为四月(晦) ;No.29之六月甲戌朔改为八月(癸酉晦);删No.31之朔。日食的日期分布与平朔月首之失朔大致协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