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从静簋的两个初吉说西周的四季

已有 2443 次阅读 2023-2-11 12:45 |个人分类:金文历谱|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静簋“隹六月初吉,王在蒡京,丁卯(4),……雩八月初吉庚寅(27)……”,有多种解读,王国维、董作宾、吴其昌、郭沫若先生都曾研究,近来更有许多学者予以特别的关注。笔者的认识是,历日可入昭王十七年BC978,六月丁卯三日即胐,八月庚寅廿七日为立秋(前一日),与静方鼎的十月甲子(1)二日正好衔接。西周在昭王世之前已有四时八节。


西周青铜器铭文的部分历日含有“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后三个与月相肯定有关,但初吉真是难以确定。目前至少有五种说法而没有主流意见:朔、胐、1/4 、上旬的初干吉日、可分布全月的大吉之日。静簋有两个初吉,因而得到特别的关注,已阅读相关论文总有二十篇。

     “隹六月初吉,王在蒡京,丁卯(4)……,雩八月初吉庚寅(27)……”,一眼可见的问题就是丁卯是初吉吗?中间有“王在蒡京”, 蒡京或许就是蒿(京。主流意见丁卯(4) 就是初吉,因为其他月相词汇与干支也有分隔,月份位置也多变。

依着大小月间隔,两个月59天,则八月必有丙寅(3),至八月初吉庚寅(27) 总计二十五天,庚寅将在后半月。不过,倘若六月或七月置闰,可以使两个初吉居于上旬乃至前1/4 月,但直至西周晚期十三月是常见,年中置闰未见证据;而六月、八月依序叙述,说分居两年真是没有道理(参见从文[3]复制的内容),尽管说者都是历史大家。至于初吉定点于月首,有初一朔或新月初见的胐日(初二或初三)两种说法,解释更是困难;此外,另有静卣“四月初吉丙寅(3)”,若是同年,则六月有乙丑(2),静簋六月丁卯(4)就不可能是月首。


解决的途径似乎有两条。一是刘雨先生所主张,“初吉就是好日子,可以分布全月”[1],但没有说什么是好日子。如此就是不存在问题,只是铭文历日的“价值”降至。另一就是铭文铸字有误,但类似的铭文历日很多,如克盨和克钟各有一个初吉而需分居前后半月。铸器是郑重的事情,铸铭更要经过多道工艺,发现错漏总是设法补救。错漏不可完全避免,但不该有10% 以上的历日有错。又,自己将EXCEL 文档中序号换算回干支偶尔也错;发现错漏之后都在博文下面勘误。

值得介绍的是,张闻玉先生主张初吉为朔,说“八月朔丙寅(3),铸器者并不书为丙寅,而是书为吉日庚寅(27) ”。这是说人为更改历日,实在难以理解。更难理解的是,认为既望丙寅、乙亥也可以改为既望庚寅、丁亥,只是因为庚寅和丁亥是个好日子——这就相当于现在将婚贴上日期23日星期六改为28星期六,因为八是个好字眼。截图如下[2]。核对月朔表,所说无误,但宣王二十七年建子而二十八年建寅,意味着二十七年有十四个月,也是非常的事情啊。这样的年历可信吗?张闻玉先生2022年再版了专著《铜器历日研究》,仍维持“月相定点”的主张。


断代工程采用初吉为“上旬的初干吉日”,但未确定何为吉日没有排出可信历谱。

2  《史记·周本纪》“厉王出奔於彘。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静就是未来的宣王,因而过去多认为静簋乃是厉王世,利用月朔表确定静簋的许多年代。后来藏日本的静方鼎介绍到国内[4],静簋的年代提到穆王世以前。如沈长云先生说“静方鼎与传世器小臣静簋的作器者在成康之世;而静簋、静卣之静为另一人,主要活动在穆王之世[5]。又,静方鼎适用周尺21.5 cm,想来不是伪器[6, 7] 

断代工程静方鼎 “隹十月甲子(1),王在宗周……;八月初吉庚申(57) ……,月既望丁丑(14),王在成周大室……”为昭王十八年和十九年,但昭王世折器“隹五月,王在(广干)……,戊子……隹王十又九祀”应在静方鼎后一年;如此昭王元年为BC994,而不是断代工程的BC995。静簋的两个日期恰巧可以排入昭王十七年BC978,六月丁卯三日,八月庚寅廿七日,与静方鼎的十月甲子(1)二日衔接。

六月丁卯三日即胐,自是吉日,而八月庚寅廿七日恰为立秋(或前一日),天气开始转凉,当然可称吉日。BC979.12.30 庚子(37)10时、BC978.12.30乙己(42) 15时冬至,与八月庚寅(27)相 距230天、135天。这是青铜器历日中见到的第五个立秋

西周昭王世已经有四时八节,与现代天文回推的日期偏差在一天之内。

  西周以胐为月首,金文既望为十五至二十日,既生霸、既死霸分居前后,指称其后数日;初吉就是吉日,包括新月之胐日、月圆之望日以及冬至、春分、立秋等时节。倗伯簋为2006年山西横水出土,简报称墓葬为穆王时期或稍晚;铭文“廿又三年初吉戊戌(35)”脱漏月份,入穆王世BC950,三月则是十五日,且距年前冬至91天,恰为春分。

现存美国静簋是昭王十七年BC978器,六月丁卯三日即胐、八月庚寅廿七日立秋;现存日本静方鼎十月甲子(1)二日(虽是胐日而未称初吉,或与牧野之战有关),次年八月初吉庚申(57) 三日,月既望丁丑(14)二十日。1976年陕西扶风窖藏出土的折尊“十又九祀五月戊子(25)”应为其后的BC976,该年531日中午荆楚地区可见的日全食即《古本竹书纪年》“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8]”。

上述结果为昭王元年BC994 而非断代工程的BC995 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或许也能为百年以来静簋年代以及两个初吉之讨论画上句号——在相关王世、建正确定的年代排入六月初吉丁卯(4)、八月初吉庚寅(27),前一个为胐日而后一个为立秋,想来不是巧合。

[1]  刘雨.金文“初吉”辨析. 文物, 1982,(11):76-84 

[2]  张闻玉. 西周金文“初吉”之研究. 考古与文物. 1999,(3):49-52

[3]  叶正渤. 西周金文月相词语与静簋铭文的释读研究. 文博, 2002,(4):17-23

[4]  徐天进. 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 文物, 1998, (5):85-87

[5]  沈长云. 静方鼎的年代及相关历史问题.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3,(7):64-70

[6]  王恩田. 静方鼎铭文辨伪. 2017.04.05. http://fdgwz.org.cn/Web/Show/3002

[7]  尤明庆. 器物的适用尺长与制作年代. 2021.1.3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69756.html

[8]  刘次沅. 从天再旦到武王伐纣——西周天文年代问题.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附注: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为椭圆,现在元月4日前后(小寒)到近日点。因地轴缓慢转动,到达近日点的日期大约70.6 年退后一天。这就是说,三千年前的西周,小雪时节地球到达近日点。请注意,在近日点地球运行较快,以开普勒基于弟谷观测结果发现的第二定律来描述。从网上找到过去一年四时八节的时刻,计算出西周节气距冬至的近似时间,而冬至可以查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75778.html

上一篇:西周的四时八节与金文初吉
下一篇:从琱生簋再说西周的四时八节(修改)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9 许培扬 杨正瓴 卢东强 郑永军 刘炜 李学宽 史晓雷 杨学祥 范振英 晏成和 孙颉 谢力 宁利中 杜占池 刘全慧 吕秀齐 窦华书 王成玉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