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成大(1126-1193) 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有善政;淳熙四年(1177年)权礼部尚书,召还;五月取水路东下,于十月抵临安;途中日记而成《吴船录》。本文仅就其宜宾至巫山的长江行程略作分析。
下面是南宋时期的历史地图,长江全线港口里程表以及《吴船录》撮录附在文末。当然,古今地理或稍有变动——如叙州与宜宾的位置略有不同,但影响不会显著。
对书中数据先作简单考订。
(1) “江津县。二十里,过渔洞,宿泥培村。六十里,至恭州”。不过,实际行程是江津19 km 猫儿沱 20 km 渔洞溪 32km 重庆,即江津距泥培村大于39 km,而泥培村距重庆小于32 km;或许“二十里” 为“百十里”之误。
(2)“壬子。发涪州。百二十里,至忠州酆都县。晚行数十里,至竹平宿。癸丑。发竹平。七十里,至忠州”。基于涪州、酆都和忠州的位置,将“数十里”确定为70 里。
(3)“又十余里”就以10 里计算,数据精度总是小于5 的。
(4)《读史方舆纪要》数据略有错漏但大致可信,撮录相关内容附后而不再细述。
从宜宾开始计算,12个地方在《吴船录》与今长江航运的里程如下。显然,除重庆至涪州、忠州至万州的两段路程与实际值相比偏短,其余各段里程均很好地符合 1 里 = 0.444 km 。或许水道顺畅而行船较快,路途就显得稍短——我们不是常说“快活”么? 此外,原文漏记或误写的可能也是存在。笔者觉得,仅两处数据的误差并不影响判断。
南宋用于路程的里长不是通常所说360步或1800 营造尺约556.4 米,而是与唐朝确定的300 步或1500 唐大尺相同,1 里约0.444 km。此前已论证,该里长同样适用于明朝和清朝的两地相距里程。
补充:重庆至涪州依现在航运里程 123 km 则应为280 里;而《吴船录》所记为一日行程140 + 70 里,从地图看也是偏少的;若注意到后面撮录的第一条“叙州至泸州总计300 里,方申时”即到达,似乎重庆至涪州的一日行程有可能错漏了70 里左右的路程。忠州至武宁(今武陵镇)大江颇曲折,明显长于武宁至万州;因而前者50里偏短。
《吴船录》相关行程内容 https://www.shicimingju.com/book/wuchuanlu/2.html
乙巳。发叙州。十五里,有南广江来合大江,通百二十里,至南溪县。四十五里,至泸州江安县。道中有滩,号张旗三滩。谓湍势奔急,张旗之顷,已过三滩也。百二十里,至泸州,方申时。
丙午。泊泸州。登南定楼,为一郡佳处。
丁未。将解维,泸帅马骐德骏移具江亭。比散,风起,日亦昏,不可行。
戊申。发泸州。百二十里,至合江县。
己酉。发合江。二百四十里,至恭州江津县。二十里,过渔洞,宿泥培村。
庚戌。发泥培。六十里,至恭州。自此入峡路。大抵自西川至东川,风土已不同,至峡路益陋矣。恭为州乃在一大磐石上,盛夏无水土气,毒热如炉炭燔灼,山水皆有瘴,而水气尤毒。人喜生瘿,妇人尤多。自此至秭归皆然。
辛亥。发恭州。嘉陵江来合大江。百四十里,至涪州乐温县。七十里,至涪州排亭之前,波涛大汹,濆淖如屋,不可梢船。过州,入黔江泊。此江自黔州来合大江。大江怒涨,水色黄浊。黔江乃清泠如玻璃,其下悉是石底。自成都登舟,至此始见清江。
壬子。发涪州。百二十里,至忠州酆都县。晚行数十里,至竹平宿。
癸丑。发竹平。七十里,至忠州。又行五十里,至万州武宁县。八十里,至万州。宿在江滨。邑里最为萧条,又不及恭、涪。蜀谚曰:“益、梓、利、夔最下,忠、涪、恭、万尤卑。”然溯江入蜀者,至此即舍舟而徒,不两旬可至成都,舟行即须十旬。
甲寅。早游西山,食顷回,解舟。六十里,至开江口。水自开、达州来合大江。四十里,至下岩。四十里,至云安军。又十余里,风作水涌,泊舟宿。
乙卯。过午,风稍息,遂行。百四十里,至夔州。余前年入蜀,以重午至夔,鱼复方涨,八阵在水中,今来水更过之,六十四蕝不复得见,颇有遗恨。
丙辰。泊夔州。丁巳。水长未已,辰、巳时,遂决解维。十五里,至瞿唐口。十五里,至大溪口。七十里,至巫山县宿。
《读史方舆纪要》相关内容
◇成都府东南至重庆府九百五十里,至江宁府七千二百六十里,至京师一万四百五十里。
◇叙州府东至泸州三百五十里,东北至重庆府千一百里。至布政司一千二百里,至江宁府六千三十五里,至京师九千二百五十里。
◇重庆府东至夔州府一千一百里,西南至泸州五百七十里,至布政司九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五百里,至京师八千七百里。
○江津县府南百八十里。
◇夔州府西至重庆府忠州七百里,至布政司一千九百里,至南京三千五百三十里,至京师六千九百八十里。
○白帝山府东十三里。瞿唐峡府东三里。又有南乡峡,在府西十五里。
○巫山县府东百三十里,县东三十里巫峡。
○万县府西四百五十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