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烟花三月 精选

已有 8897 次阅读 2014-4-29 06:0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评价, 林则徐, 历史人物, 红色娘子军

烟花三月

贾伟


又到烟花三月时。记得有一年我们课题组的春游选择了扬州,当时心里有点要寻觅瘦西湖畔如烟的柳絮和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文人雅士般酸叽叽的想法,当然结果肯定是失望的。纵然烟花三月、梦里江南的景致早已不再,课题组少男少女们结伴游园、围坐聚餐的好心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一晃眼,当时一起春游熟识的男女同学中,后来有结对成家的,现在孩子已会走路了。


发觉人总会处于自相矛盾的一种偏执中–希望岁月依旧而视觉常新。景色最好还是一如(记忆中的)旧时那么美好,而思想和视野却要与日俱进。而事实正好相反,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早已回不到从前,而我们脑中的思维却远没有希望的那样进入了新的时代,多半停留在过去,或者介于过去和现在的某一个半新不旧的地方。


不少处于半新不旧思想状态下的人,有一个特点,喜欢用貌似新式的思维恣意地指点江山、臧否人物!而他们在此过程中享受着一种岁月依旧而视觉常新、众人皆醉而唯我独醒的梦幻般的优越感!


小学时我们都学过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评价过去的英雄人物(譬如农民起义领袖等),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我不懂,但是,感觉评价古人需要一种平衡的思维 – 既不把历史人物现代化(地拔高),又不把历史人物妖魔化或诡异化(地扭曲)。有人说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这几百年也太长了吧?),意思大概就是说后人其实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滤除很多时代的、文化的因素才能获得这种平衡吧。另外我感觉,对于逝去的人,除了需要理性看待外,还是不能完全失去感性的。敬重前人的功绩、敬畏历史,是一种应有的人文底蕴,因为我们这些“今人”迟早也会被身边的“后人”评判。


有人说林则徐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中国近代开篇第一位民族英雄,中国的民主革命要“从林则徐算起”。也有今人说,因为林则徐对的自由贸易的无知和过分倚重清政府的强权,一手导致了鸦片战争,实乃一位历史罪人!这些观点网上有相关讨论,这里不多叙述。这两种说法,前者是主流性的带政治色彩的看法,后者是一种视角下把古人进行现代化的诠释。两者我都不认同,但我个人还是认同林的历史作用– 他让近代的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


很多人知道林在虎门销烟、与英军开战后被朝廷革去两广总督而遣戍新疆伊犁,但不一定清楚后来发生了什么。林在新疆“支边”工作了四年后,在道光二十五年被朝廷落实政策重新启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期间成功地平定了几起藏民叛乱、饥民作乱和回-汉冲突。四年后因病辞职,但一年后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平定广西的太平军,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11月22日)病死于赴任途中。


前些时候读了网上一篇题为“真实的林则徐,真实的中国”的博文,觉得其观点比较“平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里面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因为跟英军直接交过手,林则徐心里对西洋火器之先进很清楚。他在一封致友人信函中说: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鬼子的大炮射程远达十里内外。咱们的炮还够不着对方,人家的炮弹就先打到自家头上来了,这是咱们的兵器不如人;鬼子开炮就跟中国放排枪一样接连不断,咱们开了一炮之后得折腾许久才能再放一炮,这是咱们的战斗技能不如人。打仗除了兵器精良与战斗技能娴熟之外,别无什么过深的技巧。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就算调来百万大军,也不够敌人一阵炮轰。更何况鬼子的军舰机动性很高,朝南暮北,只有水师才能尾追,陆军只有干瞪眼。就算是陆战,虽然中国将士不乏久历戎行者,但从来是面对面打仗。像现在这样,彼此相距十里八里,连面都见不着就接仗,自古以来从没听说过。我曾讲过剿匪的八字真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大炮。现在连这问题都解决不了,就算是岳飞、韩世忠转世也只有束手无策!)


有意思的是这封写于道光二十二年的私函里,林让他的朋友不要给别人看。换句话说,林则徐不想让别人知道中外军力之悬殊的真实现状。这种既看着残酷的现实着急又不愿叫醒睡在梦中的朝廷和国人的纠结心态,加上他晚年持续为朝廷出任高官,救火于四方,除了说明林则徐是一名具有极高悟性和能力的“学者官僚”外,更能说明的是,他归根结底是清廷的一名忠臣!


大约十天前,新闻里报道了中国最后一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卢业香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说到红色娘子军,我们这一辈都不陌生。它实际名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成立于1931年5月。与舞台上的《红色娘子军》光辉形象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其人生经历大多艰难坎坷!她们生命中成为“红色娘子军”的革命一幕仅持续了不足一年半,娘子军连随海南的红军主力部队被打散而大部香消玉殒,活下来的姊妹大多被遣散,少数连级干部被捕入狱。后来当地国民政府释放了她们。这些走出监狱的女红军干部因生活所迫,有的嫁给了国民党军官,有的嫁给了地主,其中二连指导员做了一户人家的小老婆。


一批热血的革命女战士最终嫁给了她们的革命对象 –反动的地主老财和国民党官员,肯定是让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一个现实,作为叛徒、变节分子,她们在文革当中受到了残酷的批判和揪斗。但时代毕竟在不断前行,她们那一段历史,在今天考虑到当时的历史、文化习俗和环境的“比较平衡了的”眼光下,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里有一幕党代表帮助吴清华提高觉悟,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句话的大意是个人的自由和解放需要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人类的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人的解放。我个人的理解有些不同,任何一个阶级的彻底解放,对于其他阶级来说就意味着新的统治的开始。而我们如果要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作贡献的话,首先得解放自己、提高自己。用半新不旧的思想去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是不中用的。历史会证明我们的浅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789609.html

上一篇:喝茶(二)
下一篇:落后与自信
收藏 IP: 98.155.165.*| 热度|

65 武夷山 陈小润 戴德昌 王春艳 曾泳春 齐国臣 李学宽 刘立 袁海涛 蔣勁松 郑小康 褚昭明 王桂颖 陆俊茜 苗元华 李笑月 陈楷翰 王善勇 文克玲 王芳 陈安 蒋永华 叶剑 刘艳红 鲍海飞 卫军英 徐晓 王锟 赵美娣 何士刚 丛远新 曹俊 万海峰 邢志忠 陆雅莉 杨正瓴 柏舟 李天成 肖海 金拓 吴飞鹏 李宁 张鹏举 张忆文 季丹 吉宗祥 唐凌峰 李泳 陈湘明 单进军 汤建 蔡庆华 陆泽橼 李锡帅 雷栗 王修慧 biofans zzjtcm fumingxu anran123 jimiyg 者仁王 htli aliala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