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江南游历了八天,当真是风景秀丽,山青水“绿”。所到之处,没有哪个景点的水是清的,不知黄河何时移形换位到了江南。水最好的地方大概是龙井的九溪十八涧,基本是清澈透明的。在龙井村喝的茶十分的棒,回北京泡就没有那么好。考虑到龙井村附近基本都是山,没有工业和商业,属于特例。因此可以说江南这四个城市景区的水资源都不怎么好。
这些景区的水都是有色的,十分浑浊,一些景点的水还散发着臭味,和周围优美的景色很不协调,让人十分遗憾。
从南往北看,绍兴周围水网十分发达且近海;杭州坐拥西湖和钱塘江;乌镇旁边就是京杭大运河,还有不少湿地;苏州也是水系众多,背靠太湖。景点的水大都是同周边的河流、水库、湖泊连通,如此流通的水系都产不出好水来,可见中国总体水资源情况堪忧。
虽说景点的水非饮用水,但我窃以为其重要性不比饮用水低。首先,每个城市的景点都是这个城市的窗口,外地人、外国人了解城市首先就是通过景点,景点的形象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其次,游客对景点留下良好印象,回乡后传达出良好口碑,吸引新的游客前来,无疑会拉动城市的旅游收入;最后,鉴于苏杭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来游玩的外国游客不计其数,很多游客可能只在苏杭游览过,如果景点的水质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好体验,回国后对我国的整体形象无疑会有极大影响,而游客中,又不乏国外的政、商、学界要人。因此,保持好景点的水质,十分重要。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治理好景点水质,是一个三赢的结果:首先是当地老百姓赢,整体水环境上去了,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环境,同时,因为游客增加而使当地经济繁荣,当地老百姓肯定受益;其次是游客赢,他们享受到了更好的旅游环境;最后是当地政府赢,他们获得了政绩和老百姓的感谢。如此三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之呢?
然而要治理好景点的水谈何容易。前面提到,景点之水大多跟周边的水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改源不可能,如果同源头断绝之后景点之水成了死水,水质将更加糟糕。也就是说,要治理好景点之水无疑要首先治理好周围水系之水,这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甚至涉及到城市之间、省份之间的协调问题。
而对水系周边的湿地的处理更让人担心,比如原长于太湖边上湿地中的经济作物“鸡头米”(芡实),由于太湖周边湿地锐减,鸡头米的价格也从原来的二十元左右一斤,上涨到四五十元一斤,甚至更贵。湿地对生态和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湿地消失,将使得该地域的生态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太湖蓝藻事件已经给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了个醒,希望全国都要以此为戒,平衡好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水污染问题真正重视起来,真正的做一些实事。不要认为治理污染是只花钱不产出的工作,环境上去了GDP自然就上去了。
中国人向来好面子,像景区这样最代表面子的地方,水都搞不好的话,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我们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亡羊补牢未为晚,我呼吁所有人尤其是直接责任部门认真起来,负责起来,行动起来,还景点一个山青水秀,碧波荡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