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吃得菜根,方是境界 精选

已有 4940 次阅读 2007-7-21 21:43 |个人分类:求道|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前言:董子竹老先生是佛教大家,他在新浪博客中用了十数篇文章劝说中国企业家要“明明德”,亚辉问我的看法,我简单写了此文。联系到科学网最近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学生/导师的关系,知识分子要保持独立的人格等话题,也许 能吃菜根 是做好学生/做好老师/做好企业/做好学问 的共同前提吧。

实话讲,我只全文看完了老董大约5-6篇文章,其它的扫了几眼。照说不该有太多的评论,不过,就看过的这几篇谈点感想,应该无妨。

首先要说的,我不在董老的博客里回复这些,是因为我觉得,董老的文章委实不错,此外,中国也确实需要董老这样的人这样的文章,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董老,是好事。说明在浮躁后大家的心态逐渐在回归,因此,若要发表一些不同的见解,反而不是好事,多给些鼓励和赞赏,是应该的。

虽然董老所说言之成理,但是如果真希望董老的理论能打动企业家们或者,帮助大家“立地成佛”却未免有点天真。

董老的文章佛是一个很强的支撑点。我们知道中国禅宗一度盛行,乃至今日,很多佛教流派亦是禅宗的各个分支。从拈花微笑到慧能的“菩提本无树”,再从德山棒临济喝到赵州茶,佛教的这种思考和修行方法,很容易让人钻空子。“心即佛”、“众生皆佛”、“见真如”、“空即是色”、“在佛的眼里一切皆佛,狗的眼里众生皆狗”、“佛乃不可说”等言论甚嚣尘上。但若说是背了几段公案,看了几本故事就说开悟了,未免有点强不知以为知。前有佛印棒喝苏东坡的公案:“苏东坡读了几本佛经,就觉得悟了,写了几句歪诗给佛印,其中一句是‘八风吹不动’,佛印看了,在纸背后写了‘放屁’二字,请人回送给苏东坡,苏东坡看了大怒,马上过江找佛印算帐。佛印写了两句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看完恍然大悟。”这个公案,相信老董博客上的人都知道;还有一个公案来自红楼梦,“宝玉听了曲文,再看了南华经,就开始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看见了,就说‘我看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玉叹服。”但我们是否能够就此说黛玉比宝玉更“禅”呢?所以说,写几句歪诗,说点佛理,离佛还远。

我不知道董老的追随者们有多少打坐、冥想、斋戒、修行,我自己不时打坐和冥想,并把在公司的锻炼和写博客作为修行,有时候形式也很重要!小乘派讲究苦修,并非一无是处,我们纵观古往今来,于苦难处顿悟和有大成的例子比比皆是,反是顺境中不易出成果。老董有多年牢狱之灾,方有今日之妙文,而这一点亚辉兄显然也看到了。虽然我们不能说老董今日之成不能完全归为牢狱之灾,但是谈“如果老董没有牢狱之灾怎样怎样”没有意义。

我前段时间偶尔看看北京台的电视剧《曹雪芹》,虽然曹氏的艰辛我二十年前便知之,但是看到情动处仍然唏嘘,当时就要写文《天下士子皆在哭》。但曹氏八十回红楼梦是“一把辛酸泪”“字字看来皆是血”绝不是妄言,“诗必穷而后工”,古来皆是啊。

所以苦行有助于境界的提升。即便是不强调苦修的禅宗,很多人开悟亦是在逼入绝境后顿悟,平时任凭怎么棒喝都没用,死死的抠什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之类的字眼。这方面的公案太多,就不再举例了。

老实讲,佛教的最大好处就是,你不必读完所有经典,就可以修佛。知道点“戒、定、慧”,知道点“八识”,差不多也能修了。但是修佛并非如此简单,否则天下皆真佛也。若真让人一动不动打一小时的坐,今人没几个做得下来;我试过冥想,那种拼命想摒弃杂念而反而导致更多杂念的痛苦感觉,意志不坚定者只试一次便要放弃。

吃饭,睡觉,做功课即是佛,大家都知道,又有几人虔诚的,几十年如一日的修为?即便那庙里的老和尚,又如何不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甚或如水浒传“一个字僧,二个字和尚,三个字鬼乐宫,四个字色中恶鬼”也是常有的。

心理学有个术语叫“行为内化”,意思是说,一个行为久了之后,就会“内化”成为这个人的认知和态度,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古人礼多,是以古人知敬畏,今人少礼,是以今人慢而自矜。

所以说知道不难,说道亦不难,难的是求道,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今天知道的人一抓一大把,能写点东西的一抓一大把,难的是坚定的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求道,行道。所谓“行百里半九十”,亦是此理。

再说董老以“业”、“明明德”劝诫企业家,我有两个疑问,要与老董商榷,一为何要专门针对“企业家”?是“企业家”比百姓更需要“明明德”,或者,没有任何意图?二老董何以认为,如此就能改变中国企业家?或者,一切皆在老董所知之中,是我太浅薄?

中国的企业家,其实更多的是指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根据的。首先,外企企业的老板多半不懂中文,老董的文章若是包括他们只怕对牛弹琴。其次,由国企而剥离演变成的上市公司等,仍然带有很深的政府气息,他们的掌舵者,由于资源不是自己奋斗所得,亦不能称企业家。而那些总经理、总监层面的人,他们是职业经理人,也不能称企业家。

中国的企业家,或者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很多特点。第一有很强的原罪性。中国的资本积累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各位,从哥伦布开始的2-300年中,西方国家从世界各地掠夺了多少财宝?仅以中国而论,一次赔款的数额就在亿两白银以上,若以100年前1两银子的购买力,我估计数量在今天的十亿美元左右。西方国家的资本积累即是从那时开始。但是这种积累方式,是以他国的利益损失而使己国的资本得到急剧的膨胀。国家有了钱,就可以刺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那些来中国打仗的士兵抢到了财宝,回国卖钱做买卖,等于凭空获得了资本。关于这个话题,我会专门搜集资料著文。中国在300年前或许从他国获得过利益,然则近200年来只出不进乃是不争的事实。及至今日,钱,资本,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之所以说有很强的原罪性,我们知道,民营企业家的资本很多来自于贷款。而这些贷款,呆账坏账有多少,恐怕没有人敢去客观认真地算一算。这些贷款从哪里来?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二官商勾结或者说官商勾搭严重,这个不用说了;第三受到大型国企和外企的夹击,生存艰难。

在这样的状况下,民营企业家首先想的是企业的生存和企业发展带来的自己生存状态的改变。

我们说企业家对企业的态度很容易影响企业家能否接受董老的观点。一种态度是把企业看做工具,自己是操纵这个工具的主人,这种情况下你要企业家接受这样的观点是痴人讲古,他为的利润最大化,你去跟他讲“明明德”和“业”未免太天真,他宁愿去看卡耐基;第二种态度是把企业看成一个实体,看成一个系统,自己是这个系统中的人,做企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让这个实体得到成功,其次才是个人的回报。这种情况下董老的理论实有不可小视之威力。然而中国的企业家有多少是第二种情况?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我敢说70%以上是第一种情况。当然,随着资本积累的完成,也许更多的企业家会改变追求,但我觉得应该是在20年之后,发展不会如此之快,尤其是在没有外部增值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看国外的很多企业家,我们知道很多富而俭的例子,那表明的就是一种“明明德”的立场,他们身家几十亿,然后出入步行,一切从俭,他们做企业,显然不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其实,这些行为是符合儒、佛、道的规范的,董老的文章说得很清楚,不多说了。

中国有本奇书,叫《菜根谭》,实在是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书里说,“吃得菜根,方是境界”,若真要成佛,则要先放下名利心,先放下自己是聪明人的心,放下自己要成佛的心,吃菜根,耐寂寞,做实事。我不知道董老和董老的追随者们是否成佛了,反正我还没成佛。

所以老董要劝企业家“明明德”,就要劝企业家“吃菜根”,虽然今天的“吃菜根”含义跟以前有所不同,但是出入奔驰,几栋别墅肯定是不可取的了但今日天下有几个老板在企业赚了钱是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如果看清了这一点,老董的文章能有多少实际意义,就值得怀疑了。

当然,纯粹从博文角度讲,老董的文章仍然是好文章,但我不会教人“明明德”,我只会教人“八戒”。要做“明明德”的企业家,要做大家,一定要放下,放不下,一切都是扯淡。

吃得菜根,方是境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4773.html

上一篇:静夜狂思
下一篇:寻找失落的世界-梦的解析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