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度权力的链条
健康的权力系统不存在权力链条,但在集权系统,却存在一个权力链条。首先,权力系统事实上掌握着资源,或者说资源的分配权,尽管二者应该是分离的,但在集权系统却是合一的。然而,海绵的大小决定了海绵的吸水能力,集权系统在个体数量上不会太多,这就决定,集权系统虽然拥有并分配资源,但集权系统并没有加工资源的能力,即便集权系统想加工资源,其加工资源的效率也很低(这里不展开分析),因此,集权系统往往通过寻租的方式出售资源,一方面通过出售资源换取直接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资源的处理能力,于是,如果社会中没有租户,集权系统的权力将被架空。求租者是在集权系统之外的合作者,他们的存在事实上助长了权力。
集权系统还必须要有一些职能部门来完成自己的控制,因此,在核心系统之外还必须有一大批寄生者,他们依托集权系统为生,是海绵里吸附的水。
当求租者和寄生者出现后,集权系统的力量就完整了,加强了。在这三者之外,是挣扎者。在过去,集权系统对挣扎者是直接予取予夺,这样做的后果无须再说,当挣扎者生存的成本比造反的风险还要大的时候,以困兽犹斗的方式来挣扎就成为唯一选择。
文明社会这种方式已经不存在了,保障所有人的生存权利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无论集权系统怎么胡闹,这一点还是牢记在心。但要警惕的是,集权系统对挣扎者的予取予夺改变了方式,变成了隐蔽而不直接暴露的方式,一个是耗尽挣扎者赖以生存的资源,二是耗尽挣扎者的未来(通过金融方式)。两种方式都不会对挣扎者当前的生存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但它们都会让挣扎者感觉没有未来。为了未来,挣扎者有这几条出路:
一、 离开集权系统所在的社会;
二、 投靠集权系统成为集权系统的一员或者成为寄生者;
三、 购买集权系统出售的资源,成为求租者;
四、 顺应天命,混吃等死。
第一条出路从某种程度上极小程度地削弱了集权系统的力量,第二三条路则使得集权系统更加强大,第四条路是集权系统喜闻乐见的。
权力能给你保障吗
大家相信,权力能给自己保障。即使是那些心怀美好理想的人,也认为权力可以给自己保障。
从一个较小的时间尺度如月,年,十年来看,权力肯定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保障,但是否会实现你的理想很难说。我们不花很多时间去展开讨论,思考几个问题:
一、 王安石获得皇帝支持,等于得到了权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成功,从长远看呢?为什么会失败?
二、 为什么几乎每个朝代的开国者都能获得较广泛的支持?他们是通过什么口号获得支持的?他们的理想实现了吗?他们的后代秉承了他们的理想吗?用一种权力去取代另一种权力能从根本上解决集权系统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吗?
不说历史。在企业多年,看到很多职业经理人希望同老板、其他职业经理人博弈中争取资源,争取权力,以实现他们的理想。最终他们发现,即便一开始他们的目的和计划是好的,当他们争取到权力和资源后,往往事情的进展会严重偏离他们的预想,最终他们确实能满足个人利益,但他们的理想却无法实现。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权力不能像兵器一样,好人用就能制止坏人行凶,而坏人用就会伤害好人呢?如果可以用物理学来比喻社会问题的话,权力最像引力。引力只对能量敏感,不会分辨粒子的带电是正还是负;而权力只对可以帮助权力增值的力量敏感,不会分辨人的好坏。当你进入天体的引力范围之后,你的力量是通过天体表达出来的,你事实上已经失去了自我。你只有在天体之外,才能独立地对天体和其他物体施加影响。你只有在集权系统之外,才能实现你个人的理想,当你同集权系统合作之后,你只能实现集权系统的理想,你个人的信息已经被系统抹平了,表达出来的只有毫无差别的;力量:权力。是的,权力是无差别的。这是为什么妄图用权力对抗权力最后都必然会失败的原因。
回过头来看企业里的这种现象。如果你不能用正常的方式获得资源的话,那么你的理想一定是不符合权力的利益的。于是,你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资源,在企业里表现为通过猜测老板的喜好、联合其他人造势等方式争取资源,在这些博弈过程中,你理想的那些核心信息一定会被抹平,最后只剩下利益。只有当你的提案符合审核你提案那几个人的利益时,你的提案才会被通过,那么这时候,你的提案还是你原来的提案吗?
我并不反对人们用权力去保障自己的个人利益,本来从社会尺度讲,个人利益是短期行为;但如果社会体制符合所有个人利益的话,社会的长期利益就凸现出来了。但如果如果只能用权力才能保障个人利益,那么无论个人利益还是社会利益都只会是短期行为,你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挣扎者的精血会被耗干,你只知道:它一定会被耗干。
更者,那些怀抱理想,希望通过用权力或者暴力的方式改善的人,他们收到的效果也只会是短期行为,如果社会对权力的依赖不消除的话,那么社会就会在权力的引力下做周期运动,每一次波峰暗示着下一次波谷即将到来,它迟早会来。
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先去权力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