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可能出现大量应急事件,例如,近些年来,核灾难、饥荒、飓风、野火、龙卷风、洪水、地震等事件的发生率上升(Dookie & Osgood, 2021)。这种情形就会导致死亡人数和受影响人数的增加。例如,在2020年,就有8200人死于自然灾害,而灾难的幸存者在心理上却受到了惊吓(Limone & Toto, 2022)。
一个令人难忘的例子是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有275,000名幸存者(Neuner et al., 2009)。这些人患创伤后压力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风险更高,这种障碍通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研究显示,5%~30%的灾难幸存者会出现间歇性和慢性精神症状(Duckers et al., 2017)。并且,这种失调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情绪和心理损害,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进行应急处理,包括应急心理服务。要想使这样的心理服务有效,相应的心理干预应当遵循高的标准。这些心理干预与应急心理学有关,并且这些干预的创设与实施需要考虑幸存者的个人、宗教、文化信仰(Limone & Toto, 2022)。
应急心理学(emergency psychology)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给予创伤受害者及其家庭成员、关系密切者以及创伤事件的目击者即时及其后提供心理社会和精神支持(Limone & Toto, 2022)。因此,在灾难发生后立即或其后提供的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 PFA)、心理社会服务(psychosocial services, PSS)、精神支持(spiritual support, SS)均可看作应急心理干预(Roberts et al., 2019)。
心理急救、心理社会服务和精神支持之间的差异是很小的(Inchausti et al., 2020)。例如,心理急救整合了对灾难幸存者的行为、心理健康和压力急救等方面(Miller et al., 2021)。心理社会服务更有社会性,旨在对创伤事件受害者提供社会与社区支持(Schinina & Tankink, 2018)。精神支持干预通过受害者的信念、个体信仰、存在性与精神性问题而帮助受害者(Harris et al., 2018)。
由于应急心理学强调解决灾难中个体与群体的心理问题,因此,相应研究和实践会形成一些方案、策略和技术,从而,可以把应急心理学看作以干预活动为焦点的应用心理学领域。在这些方案、策略和技术中,有的是基本的一对一咨询过程、有的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支持团体,还有的是大众心理健康教育(Limone & Toto, 2022)。不过,虽然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可以对灾难幸存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显然,应急心理学在现代社会日益重要,可以也应当成为我国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心理学工作者应有的独特贡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