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牛人”曾不止一次对我说过,他做科研不需要带研究生,也不需要做实验,光靠发文章写综述就能混得很好。若干年后,一份论文“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公布,这位牛人赫然在列,排名甚至超过了某些院士,我不禁为这个学科感到深深地悲哀,如果比的是写作能力,都去当作家啊,搞什么科研?我当然不是说这位“牛人”全凭写的好获得了高引用率,只是觉得至少在实验学科中写作能力不能被过度夸大,如果袁隆平老先生只关心论文被引用率,我们可能都还在饿肚子。
不过,我认为拥有一份超乎寻常的写作能力应该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体验,就算是大家都公认的作家,文笔也可以是很差的,比如作家六六,每部小说几乎都被搬上了大屏幕,但是她的书真是没法读,一点儿也不美,甚至有些粗俗。还有李碧华的《霸王别姬》,电影是真的好,书是真的读不进去。都说张爱玲的小说是很难被改写成剧本的,主要原因就是写得太好,好到不忍改动一个字,所以可以一读再读,永恒之经典。
《使女的故事》写的是在一场政变之后,美国变成了男人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极权国家,女人只是生育的工具,女主人公在政变之前是个编辑,政变之后就成为某一个大主教的使女,使女的任务就是为大主教生孩子,完成生育任务之后,她就被转移到下家继续履行生孩子的义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极权国家的总设计师劳伦斯大主教本人并不践行这种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妻子十分专一,对分配给自己的使女也以礼相待,甚至帮助自己的一个使女偷渡到了加拿大。经过各种曲折辗转,女主到了大主教劳伦斯当了使女,劳伦斯有一次就故意嘲笑女主,说她做个编辑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只能写些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文章,还不如做做饭生个孩子。这时女主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她一眼就看出了大主教的心虚,于是她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写谁也看不懂的文章的人正是大主教本人,制定了变态的政策搞得天下大乱的人也是大教主本人,大主教的身上背负了数不清的人命和血债,他靠对家里的使女友好一点的做法以及其他一些微不足道的善事来缓和自己内心的矛盾。
很多人喜欢说一些别人都听不懂的话,写一些别人都看不懂的文章,做一个假人。人变得越来像机器,机器变得越来越来像人,不知道哪一种更为恐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