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止于至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le

博文

参加会议归来

已有 3618 次阅读 2010-11-15 21: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交流, 研究生, 会议

昨天下午从科大西区到科学岛参加会议注册。

今天早晨7点起床,吃完早饭,坐上8:15的去岛上的班车。到了会场,开幕式已经结束,正好赶上照相。然后听了柴院士的讲座。

后来陆续有几个老师做了报告。

下午在分组讨论时候,我用了十几分钟讲自己做的方向概括介绍及在微梁阵列设计的想法。

我的讲的主要是微梁传感器原理及技术起源,应用和研究进展。

在阵列设计部分介绍了两种流行的PSD和CCD的读出光路,在自己设计阵列过程中,介绍自己构思实现二阵列的过程,并介绍了自己对二阵列改进原因。

最后提出如何用单束激光器实现照射8阵列微梁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心里有一个解决方案,但是汇报止于这个问题即结束了,因为心里也是害怕导师以前告知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泄密了。
感觉我开始时候有些紧张,但是很快就将认真听的听众带到我的设想中,很快就将我的思考问题的过程带给了大家。

我介绍在二阵列过程设计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微距离平行光照射微梁,并介绍最初用电源开关控制激光器系统存在的问题。

遗憾的是,我想用激光笔照射手机上演示光杠杆原理,但是没有成功。

会议得到经验和教训:

报告时间要守时,会议主持人一定要控制好。就是这个原因将上午报告直接推到下午。

2  会议要积极提问,今天不少报告听着很有启发,我也只是在本上记着,没有勇气去提问交流。

要积极主动和报告人交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午听了田扬超老师的报告,很有启发,但是更感兴趣的是他介绍中写的内容,微制造和微流动及微反应器的设计。中午休息时候(13:30后吧)就跑过去和他交流,才知道他90年代就开始做微流动,并且后来引用他论文的人工作都很好。也得知他在微反应器设计也有比较好的工作。其实我更关心的是能否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实现制作软刻蚀的模板,进而制备微梁或者微反应容器的问题。而田老师关系的是如何利用现在微制造的条件应用到不同领域进而做出好的工作来。还是有交流的切入点的。

    一个意外就是,田老师和伍老师及导师张老师也很熟悉,还是陈老师的导师。看来圈子有时候真的很小,要了田老师的联系方式希望以后有机会向他交流更深的问题。

和不同人交流总会有能展现给别人的东西,今天武汉理工的一个女同学,由于认为与会的人员没有交集,后来就上来直接简要介绍和大家的交集,就是matlab啥的,没有把自己工作讲给大家。她说的原因就是,讲了你们也不明白。

参会就要有参会的态度,今天下午好多同学都放弃了讲自己的工作,而我和到会场才发现的光测力学实验室的另外两个同学,都认认真真的准备了ppt,而且都是英文的,而另外一个师弟还是准备好了用英文讲。而下午有15个人放弃了报告,只有8个人讲了。

我想参会就是要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放弃了这个机会,等于失去了一次可以站在上面展示自己的舞台。

遗憾的是:

1  没有和黄行九老师在生化传感器方面进行交流。

2  没有见到并请教张忠平老师关于分子印迹能否可以用在微梁传感器上的问题。

感谢我的导师,准许我参加这次会议。写完博文,静下心来,专心将最近的工作做完。最近做事效率不高,也让导师操心了。感谢导师一直以来的指导和鞭策。

后记:

回到西区感觉到特累,在实验室坐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去芳华吃了炒面。

慢慢的走在回实验室的路上,在十字路口不能向右走,那是去生化实验室的路。

看见图书馆方向灯还明亮,就有想去的冲动,不能在那里学习,就去WC吧!

一直走到图书馆,发现那里还有好多同学在学习,我最喜欢看在图书馆学习的同学了。从05年进校开始,我曾经在那里自习过很长时间,直到实验室有位置。

到了一楼的厕所,发现原来红色木门已经没了。

一楼的检索电脑已经从两排变成了一排。

而现在原来用锁可以锁自己物品的箱子,已经换成了那种超市用存放东西的数码柜子。

走进期刊阅览室里面看了看那些年轻而不熟悉的面孔,我知道我只是看看,只是逛逛,很快我就回到了大厅。

郭老的大副题辞依旧挂在那里没有变化,想想当年,在图书馆学习累了,在这个橱窗面前多少次驻足。

一切都仿佛是昨天,可是时间已经到了2010,一切又不能回到从前。

该回到实验室的座位了。

工作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9-384079.html

上一篇:流氓做大了就成了警察 360 QQ kingsoft
下一篇:做一个理性的中国特色的青年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