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多才多艺的父亲(方言篇)

已有 3756 次阅读 2007-6-20 11:53 |个人分类:科苑记事

从华北大平原到中原和南中国,父亲的足迹遍步半个中国。

真正的足迹!是走出来的。父亲当年就是经常徒步行军,到过多少省份,无从考证了。父亲会说的方言很多,但很少表现自己,这就是父亲一贯的风格,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能耐。

从聊天中知道,战争年代的父亲在连队期间,经常充当“外交人员”,与地方打交道的事情总少不了父亲。比如,借、还东西,处理一些军民间棘手的问题。这种问题,有时很让人挠头,我在连队工作时也经历过。

他每到一地,很快就学会了当地的方言,并且可以恰到好处地使用。一般来说,父亲的连队或者单位在某处驻扎的时间都不太上。在短期内学会当地的方言,并且投入使用,有些难度。父亲是北方大汉,学习南方方言一定有些困难。可是,父亲每次提起学习方言都是兴趣盎然,那些惟妙惟肖的故事让我觉得:新方言的学习其乐无穷。

父亲还注意总结各地人们的心态,比如各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少,喜欢怎样的称呼、爱好和忌讳。

有些连队的小伙子也出于好奇,学几句方言,但常用的驴唇不对马嘴,让人笑掉了门牙。

父亲总结了学习方言的规律,这可能也适用于学习外语。外语也是其他地方的语言吧,可以简称为“方言”嘛!

学习方言,就是要“拿腔做调”。音对了,调不对,意思可能就相反。该升调就是声调,不能用降调;反过来也一样。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很有意思。

可惜,我没有全部继承父亲或者母亲的口语天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3518.html

上一篇:再降一级又如何
下一篇:叶叔华院士八十华诞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