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5年严重灾害持续:厄尔尼诺变强的可能性

已有 7390 次阅读 2014-12-17 21:3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流感, 拉马德雷冷位相, 地震, 灾害链

2015年严重灾害持续:厄尔尼诺变强的可能性

                杨学祥

 

一、强厄尔尼诺可能卷土重来

 

20141216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在今年春季,西太平洋的风场显示出很强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前兆,但春季之后,赤道东风出现,并且很快减弱了6月至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温幅度。然而,进入9月后,监测发现暖水东传,这又让专家对出现厄尔尼诺事件增强了信心。

虽然厄尔尼诺事件的出现可以肯定,但丁一汇指出,经历了夏季的“波折”后,此次厄尔尼诺已不可能发展成强事件。“现在的监测和预测显示今年12月和明年1月将达到弱的厄尔尼诺事件标准。所谓弱的厄尔尼诺事件就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增温在0.51之间。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41216/2851937.shtml

世界气象组织(WMO98发布最新简报说,今年夏季没有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简报说,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今年5月至6月高出正常值0.5摄氏度,此后回落;海平面气压、信风等多项气象指标显示,最近数月大致处于“厄尔尼诺中性”状态,即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均未发生。根据气象模型分析和专家观点,太平洋中部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可能会再次升高,未来三个月内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为60%,并且其高峰可能出现在今年末并延续至明年初。不过,世界气象组织指出,结合当前情况判断,今年出现弱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较高,强厄尔尼诺现象几乎不可能发生。

http://roll.sohu.com/20140908/n404151721.shtml

中新网94 中国气象局今日举行20149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李清泉介绍,目前厄尔尼诺状态仍在维持。预计10月左右,能达到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最终发展成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

http://gongyi.sohu.com/20140905/n404092886.shtml

2014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54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厄尔尼诺在7月形成的预测还需要新的大的动力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1225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为“圣婴”。

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厄尔尼诺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使厄尔尼诺发生在2015年初的可能性最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4478.html

按照林振山等人的预测,2014年的两次日食和2015年的两次日食都发生在极区,导致较强的厄尔尼诺发生(见表1)。所以,2015年较强厄尔尼诺可能卷土重来,2018年可能发生极强厄尔尼诺。

 

1  日食-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12]1999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二、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

 

统计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2004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2]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

 

1.地震灾害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2.台风和飓风灾害

 

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重新进入高活动期。

 

3.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强震频发与低温冻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

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易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5)、1957、(1964)、1969197219761977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的“冷位相”。

 

4.流感

 

最近研究表明,流感爆发年有以下8大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为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第8大特征是湖南严重冻害发生后1-4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两个特征。湖南严重冻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20094月爆发的甲型流感验证了这一预测。

我们在2010914指出,200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流感暴发强度远小于预期;2012-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流感暴发强度可能在2012-2013年增强,人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5.干旱与洪涝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98972.html

 

三、2015年严重灾害将持续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四、结论

 

2004-2012年全球发生了68.5级以上地震,证实了我们在2006年的预测。

2009年全球发生了甲型流感,证实了我们在2006年的预测。

1998年以来全球变暖停滞了16年,严重低温冻害连续发生,证实了我在2004年提出的“地球已经入变冷周期”的预测。

2015年的灾害多发可能性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8-9.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 (3): 90-9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上一篇:全球变暖的真正威胁:导致中国地震活动快速增强
下一篇:2014年经济危机的警钟:俄罗斯经济危机加剧卢布暴跌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