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
杨学祥
2014年4月29日,在中国气象局5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正研级高工艾婉秀表示,根据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在今年夏天发生。一旦今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那么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秋冬季都可能遭遇异常天气。据悉,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对我国气候影响比较大,一是当年冬季我国北方容易出现暖冬,二是次年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记者杨舒)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tech/20140430/c_1110485821.htm
一、厄尔尼诺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强度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见表1和表2)。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见表1)。
我们在2月11日指出,12月22日是冬至,地球自转加速达到高潮,此后加速变慢,在1月18日变为减速,在3月21日春分达到自转减速高潮,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但是,2014年2月为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变为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干扰拉尼娜的发展,对拉尼娜事件的产生是关键一环,需特别关注。事实上,3-4月厄尔尼诺3区还问异常超过0.5℃,突破了厄尔尼诺的底线,只持续很短一段时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4月29日日食发生在南极,并没有显著增强厄尔尼诺现象,表明拉尼娜势力仍然很强大。10月23日的北极日食已错过了4月9日-7月28日的大好时机,只能等待2015年的两次日食(一般需要3次以上日食)。
SST Anomaly 201312 (center)
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4月9日-7月28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但是,到 2014年4月29日为止,根据检测,目前尚未达到厄尔尼诺的标准,只处于中性偏暖状态。
http://roll.sohu.com/20140429/n398992105.shtml
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厄尔尼诺在7月形成的预测还需要新的大的动力支持。
表1 日食- 厄尔尼诺理论及其预测(据赵得秀,2012)
2014-04-29 p 极区
2014-10-23 p 极区
2015-03-20 p 极区
2015-09-13 p 极区 2014-2015年发生强厄尔尼诺
表2 日食-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1999)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1995-10-24 10 南赤道 -1 -2 0
1996-04-17 p 南极区 3
1996-10-12 p 北极区 3 6 4
1997-03-09 p 北极区 3
1997-09-01 p 南极区 3 6 12 (极强厄尔尼诺)
1998-02-26 6 北赤道 -1
1998-08-22 -4 南赤道 -1 -2 4 (极强拉尼娜)
1999-02-16 -41 中纬 1
2013-05-10 2 赤道 -1
2013-11-03 4 赤道 -1 -2 0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注:大于10易发生厄尔尼诺,小于-2易发生拉尼娜。
二、厄尔尼诺导致暖冬还是冷冬
2009年6月爆发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一些气候专家根据近30年的经验和全球变暖的趋势,预测2009-2010年为暖冬。令人震惊的是,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低温暴雪频发袭击北半球的美洲、欧洲和亚洲,冷冬重新回归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的错误估计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气候变化的规律,调整气候持续变暖的心态,客观预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2009年暖冬预测失败让气象预报工作备受责难。2009年底,中国气象网上刚刚公布说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又是一个暖冬,紧接着华北就来了强暴风雪的寒冬。
我们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
二、2009年发生的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9814.html
太平洋十年涛动(PDO,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我国)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1976/1977年北太平洋出现了一次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种现象才引起人们关注。主要表现为准20年周期和50-70年周期。吕俊梅等人利用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距平资料、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联合环境分析中心(JEDAC)的海表和次表层海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不同背景下ENSO循环的特征。结果表明,在PDO的暖位相时期,El Nino事件发生的频率较高,强度较强;反之,在PDO的冷位相时期,La Nina事件发生的频率较高,强度较强[3]。
表1 PDO的冷暖位相下El Nino和La Nina事件发生年份(吕俊梅 等,2005)
PDO冷暖位相 | 厄尔尼诺事件年份 | 拉尼娜时间年份 |
1909-1924年(冷) | 1911,1913,1918 | 1909,1910,1916,1922,1924 |
1925-1945年(暖) | 1925,1929,1930,1940 | 1938,1942,1944 |
1946-1976年(冷)
| 1951,1957,1963,1965 1969,1972,1976 | 1949,1954,1955,1956,1964 1967,1970,1971,1973,1975 |
1977-1999年(暖) | 1982,1986,1987,1991,1997 | 1984,1988,1999 |
由于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事件多而强,所以对应气候暖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事件多而强,所以对应气候冷期。历史记录表明,20世纪初期和60-70年代的低温期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30-40年代和80年代迅速变暖与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1998年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这是1998年最暖和近十年气温下降的原因。
申城的“暖冬”自1986年开始,中间间断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共出现20个“暖冬”。与其对应的是,1947-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申城的“暖冬”发生时间与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滞后9年。一个明显的规律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厄尔尼诺年对应申城的“暖冬”,200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到来将间断这个规律,有可能从2010年开始。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带来的不是“暖冬”而是严重低温冻害。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东北地区发生严重低温冻害的1957、1969、1972、1976年都是厄尔尼诺年。1952年至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其中,1957、1969、1972、1976年都是厄尔尼诺年。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最长,预示流感大流行的到来。因此,2009年冬季偏冷的可能性大,超常低温将导致流感爆发增强。
从图1中还可以看到,1952年至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7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冬季强潮汐南北震荡异常55天)、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冬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异常74、45、45天)、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冬季强潮汐南北震荡异常44天)、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异常45天)、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冬季强潮汐南北震荡异常44天)、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杨冬红,2009)。
图1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表(据丁一汇,2008)
资料来源:丁一汇。透视“大雪灾”。日期:2008-02-24 来源:文汇报。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1955年至1984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7次(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时间滞后8年;申城1986-2009年20次“暖冬”发生时间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滞后9年。
根据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年发生低温冷害的规律,2009-201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带给我们的可能是冷冬,而不是暖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7471.html
这一预测得到了事实的证明。
结论是: 厄尔尼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带来冷冬,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带来暖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