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errace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博文

我是怎么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的 精选

已有 23099 次阅读 2017-6-9 13:30 |个人分类:教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写下这个题目,我知道会引起各位老师、同学的关注。但是这篇文章不是教会学生怎么获奖的宝典,也不是分享我的获奖感言,而是坦诚地把我自己作为一个例子,因为自己的情况自己最清楚,剖析给大家看,有说的不对之处,读者诸君多多批评。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2012年实行的,国家对获奖的硕士生奖励2万元,博士生奖励3万元。我是2013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作为一个寒门子弟来说,这是一种幸运,我相信很多跟我有相同背景的老师和同学都有切实的感受。

国家设奖的初衷显然是好的,这个真的不需要怀疑。但是实行几年后,在具体地域、具体学科可能存在种种不公平的现象,这个毋庸讳言。没有绝对公正,只能相对公正。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热爱公正无非是怕吃不公正的苦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很多人所追求的公正,只是叶公好龙。出现了不公正,可以批评,可以抨击,但是并不是我们不积极向上的理由。

公正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两者是相关关系,即公正的环境可能会使人心态积极向上;积极向上的人多了,也可能会营造出公正的环境,但是并不成因果关系,即因为公正的环境,所以我的心态要积极向上;或者说因为大家都积极向上,所以我们的环境就公正了。世界上很多事情,很多人非常烦躁,其实归根结底在思维上没有想明白这一件事:相关的事物并不一定成因果关系。

言归正传,当时作为学生的我,我想拿国家奖学金。动机有了,怎么行动呢?我就去问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当时我们课题组还没人拿过,所以我辗转跑到隔壁实验室去问,师兄说,主要看文章质量和数量。这里说明一下,我当时所在的是国内一流的学院,每年博士奖学金有17个名额,竞争异常激烈。

不要害怕竞争,要努力拥抱竞争。这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关系,国奖的本质是奖学金,不是助学金,更不是困难补助。作为学生你不能想法太多,想太多就可能迷失了自我。去参评奖学金,你只需要了解评审规则,然后努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不要整天都在设计我怎么得到,而荒废学业,这并不是我们学习和深造的初心。我们当时的规则是:先质后量。文章质量高的优先,数量上也采用3-5篇代表作的形式,如果有的学生文章数量特别多,但都是小文章,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激烈竞争环境下是不可能通过初审的。当时公示出来的最后一名同学,拥有三篇影响因子超过3.0的文章。

男女当自强,要阳谋,不要阴谋。前面说了,当年我们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学院同届的同学可谓俊采星驰,绝大部分同学都很优秀,属于优中选优。最近这几年,科学网上不断有老师和学生写过博文说明,在国奖评审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公平现象,比如胡乱挂名、游戏规则不明确、人情评审等现象。我认为,这和学校、学院的风气有很大关系。作为普通学子,不要太在意成败,连国奖都不能公正评审的单位,其他方面肯定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甚至是黑白颠倒的情况,评不上也正常。比如说,你靠着导师挂了一作上了国奖,那后面呢?这就好比拼爹,拼爹只能拼一时,拼不了一辈子,只有自立自强的能力才会跟着你一辈子。耍阴谋诡计、小聪明也只是一时,难道导师能跟你一辈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好自己。当时我们经过申请、初审再到面试环节,每一个步骤之前都在我们学校BBS上通知和公示,每一个参评学生的材料,你都可以找专门负责的老师看到,这里再次点赞母校,还是前面说的,要做到公正,对于国奖这件小事,真的不难的。当时有21人面试,各个专业方向负责老师参加,每位学生去讲一讲自己的科研,老师提问,主要考察这些成果是不是你做的,如果出现科学错误或者答非所问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面试结束以后,很快宣布面试结果。落选的同学可以申请看一看其他同学的材料,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书面材料说明,相关老师也会回应。

从得失中学习,不要得失心太重。当时我记得,有同学在BBS上对最后一名同学表示有点不服气,学院也给予了答复。我当时处在中游位置,还算幸运。正如施一公院士所言,做科研主要看三点,一曰勤奋,二曰批判性思维,三曰个性。你如果真的很优秀,其实不管拿不拿国奖,迟早都会有出息,这并不是风凉话,而是我的切身感受。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年的榜单,从后面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国奖的同学总体上还是十分优秀的,但是毕业之后,也有很多没有获得国奖的同学,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如有一位同学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等,俊采星驰的学院自有人杰地灵的理由。

最后,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告诫各位同学,国奖只是我们求学旅程中的一朵鲜花,不管你采不采,或者谁采了,你都要走向诗和远方,你不会一辈子抱着这朵鲜花过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138-1059867.html

上一篇:【文献阅读10】席夫碱多孔有机笼组装研究领域获得新进展
下一篇:为什么我不同意大幅度增加大学学费?
收藏 IP: 58.213.93.*| 热度|

22 史晓雷 李东风 张启峰 徐瑞华 杨云平 王忠媛 樊采薇 向海峰 文克玲 刘立 强涛 张彬 皮江 唐小卿 谭庸桢 张昊 李学宽 彭真明 徐磊磊 xlsd chenMM99 ykg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