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人性与猫狗众生佛性

已有 5108 次阅读 2014-2-13 11:15 |个人分类:敬畏自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动物保护, 动保, 佛教, 佛性, 护生

人性与猫狗众生佛性  
                                       
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   释常辉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就是说,人性、猫性、狗性与佛性本是一体。佛性超越善恶,澄清圆明,人性猫狗性染污待清,清净彻底了还归于本原。人性猫狗性与佛性就像手心手背,都是一手,如同佛学所谓智与识的分别,只在一个“转”而已,心迷转众生,心悟即如来。


     一、杀业是极其严重的罪业之一。杀生对被杀众生剥夺生命权,造成极大的伤害,众生的生命价值是极其珍贵的。龙树菩萨于《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早在南朝齐、梁之际,佛子即依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不应食肉”之语而行不食众生肉。梁武帝受志公大师教导就曾下诏禁止杀生,同时又废止屠杀动物祭奠之制。佛教提倡放生,源于《梵网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即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我国大规模放生始于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智者居天台山时,为令临海居民莫以捕鱼杀生为业,曾自舍身衣,并劝募众人购置放生池,复给池中族类传授“三皈戒”,为彼等说《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解救被救众生的苦难,从而开天台放生会之滥觞。倡导戒杀放生,启发自己的慈悲之心,自然人心安宁,社会祥和。


    二、一切有情众生悉皆具有苦乐感受,一旦身陷牢笼,哀苦无告,渴盼救度。值此瘟疫流行、灾难频频之五浊恶世,大量动物都受到程度不同的威胁、迫害,乃至生灵涂炭。一幕幕生命的悲剧每天正在全球各地轮番上演,不仅有大量无辜遭杀的可怜动物,也包括野生动物。正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所言:“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


    关于放生救护之法,诸经多有记载。如《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称,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与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又《杂宝藏经》卷五说,一沙弥因救起漂流水中之诸蚁子,而得长命之果报。这种放生能增寿延年的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唐肃宗于乾元二年(公元759)下诏,在山南道、剑南道、荆南道、浙江道等地设置放生池八十一所。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敕令天下重修放生池。天禧三年,天台宗遵式奏请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自称“放生慈济法门”,于每年四月初八佛诞日举行放生会。天圣三年(公元1025),四明知礼(禅师)亦奏请永久成立南湖放生池之佛诞日放生会,并撰《放生文》以定其仪规。此后,放生习俗彻底佛教化了,并经久不衰。现在通行的《放生仪规》,是依据《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的大意编撰的。明末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记载:“隋朝国师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住在临海一带的地方,每当看见老百姓捕鱼为谋生职业,鱼网相连四百多里,江中设捕鱼的竹墙,大小不下六十余所。智者大师看了心中大是不忍,于是把自己所得的供养金,买临海地方作大放生池。”经常如法放生,还能保持生态平衡。弘一大师曾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也说 :“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佛子在放生时,要对放生的动物说三皈依。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两条命,一条是生命,另一条是慧命。放生是不但救它生命,亦要救它慧命,说三皈依给它听,下一生就不入地狱不做饿鬼不变畜牲,免堕三恶道受苦,如得人身,发菩提芽,深信佛法就能奉持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解脱生死,出于轮回,这就是救它的慧命。又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阿弥陀佛圣号,救度众生出苦海,也就是时刻修我们的慈悲心。


    宋代陆游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元代赵孟頫诗:“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古大德曰:“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半夜屠刀声。” 这些诗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物犹如此》为清代翰林徐谦所著,印光大师曾为此书作序。大师在序中指出,近代以来世道人心之所以愈趋愈下,追根溯源在于宋儒破斥因果轮回事实,致使世人肆无忌惮,以至互相残杀,国无宁日;要想挽回战争的劫难,应从戒杀放生做起,而在诸多戒杀书籍中,“其感人心而息杀机者,此书可推第一”。另外他在给弟子的信中说道:“此书专记物类之懿德懿行,虽不言戒杀放生,实为戒杀书中之冠”,是“戒杀中之特品”,若能使更多有学识的人阅读,对世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云:“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睡梦不安,觉已忧悚,夜叉恶鬼夺其精气,心多惊怖,食不知足,增长疾病……”然而,许多人无视圣者的教言,顽固地坚持食肉能强身健体,结果恰恰与他们所期望的相反,身体不但没有强壮起来,反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明智的人应以此为鉴,戒之慎之。《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又云:“杀彼身命,或食其肉,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轮转,互为高下,无有休息。”一切众生与我,无始劫以来,辗转相杀,彼固因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因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彼此怨怨相报,了无止时!冤家宜解不宜结,今生因缘际会,了知既造杀业必遭杀报,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之真理,固当尽力解怨释结,戒杀放生,消灭所有怨业,且希盼所有怨亲与我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免受六道轮回之苦!


    《大宝积经》所云:“傍生趣者无量无边,作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想到它们的转生因缘,我们务必要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造这些罪业,以免不慎堕为旁生。


     《辩意经》中讲了转生旁生的五种因,如云:“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堕为旁生的因,佛经里说得很清楚,所以我们随时都要注意,否则一旦不小心犯下,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四、除了以上的戒杀放生素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积极护生。《楞伽经》亦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一切众生与我,无始劫以来,辗转相生,皆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儿女,但因彼此业力深浅,果报不同,我今日幸而为人,彼不幸沦为异类,救之唯恐不及,何言杀害!


      水陆空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因无明业障,轮回受苦,劣为异类畜生,一旦业惑断尽,因缘和合,自可超脱六道,同证佛果。佛教对生命的理解,对慈悲的施行并不局限于人道,而是普及于一切有情众生。我们众生皆处于六道中轮回,应以物我一体的悲心来珍爱一切有情。佛在《像法决疑经》中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一大阿僧祇劫中以身体供养十方诸佛和菩萨声闻众,不如有人对畜生供养一口之食,后者福德胜过前者百千万倍,无量无边。全国放生的组织很多,但是护生的基地却很少。当我们解救了动物被杀的灾难后,却给它们找不到一个可以安身的家,众生都是我们无始劫来的父母,怎能忍心救下后又让它们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担惊受怕呢?伏愿广大佛弟子善心人士发大慈悲心,发心护持建立护生基地,让更多的众生得到救护!护生戒杀思想符合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筑和谐社会的理念。如今社会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与掠夺,许多物种快速地从地球上消失,这是值得人们去反省与忏悔的。


   祈愿从法律上早日立法,期待反对虐待动物、保护动物的法律早日出台,从根源上用法律捍卫生命的尊严,用法律保护动物的生存,用法律解救生命的苦难,保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法界众生的和谐。



原载:《妙莲华》,2013年第1期,47-50页。

http://www.dongbaowang.org/read.php?tid=624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767092.html

上一篇:它们是未来的佛——慈心师父访谈录
下一篇:牧羊犬往生记
收藏 IP: 166.111.105.*| 热度|

5 陈小润 庄世宇 刘庆宽 骆小红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