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就是他忽悠田松走上吃素道路的!

已有 4269 次阅读 2012-6-3 16:57 |个人分类:敬畏自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健康, 动物保护, 素食, 环保, 田松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604:郭耕:健康环保我行我素

郭耕:健康环保我行我“素” 


郭耕做客首都科学讲堂为大家分享食的经历

【蒋科学按:田松这厮是我的好友,我自己吃素之后,在周围同行师友中一踅摸,发现只有田松这厮最有可能吃素。我就开始向他进行宣传。可惜在下忽悠的水平实在太差,田松这厮就是听不进去,有一堆胡说八道回应过来。虽然其实都站不住脚,但是我知道身边熟人其实是最难说服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应该有别人来劝说田松。

有一天,郭耕要去雍和宫国子监边上那家素菜馆——叙香斋做素食的讲座,本来是邀请我去评论的。我灵机一动,推荐田松去评论,结果郭耕的三寸不烂之舌劝动了田松。田松后来认可了素食的理念,当然搞了一个自己的修正版,而且开始逐步身体力行。这厮是逐步深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先从不吃大牲口开始,一步步深化……现在不仅自己素食,而且到处忽悠,毒害青少年,可喜可贺~】

    “‘字开口两个人,迷人不识往下吞。有人识得其中意,原来吃肉人吃人612日上午,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以自己的一首诗开始了当天名为健康环保我行我’”的科普公益讲座。

 

    “每制作一个汉堡包,就要砍伐掉相当于一块厨房大的热带雨林。郭老师说,我们的饕餮之嘴还啃食了草原。今人的口腹之欲,剥夺了后人的口腹之需。在为听众讲述食素的六大理由时,郭耕老师提到此时正值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食素理由之一就在于素食是一种环保行为,因此减碳生活要从。 素食很环保,就是一种节能减排。例如少吃一斤猪肉,就能节能0.28千克标准煤,减排0.7千克的Co2,郭老师说,畜牧业不是节能环保而是耗能增排。而且禽畜消耗大量的粮食和水资源,造成草原沙化,排放的粪便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过度畜牧业就相当于过量碳排放。因此,吃素可以说就等于环保。

 

    除此之外,郭老师还介绍了食素的另外五大理由,其中包括:演化、分类决定人类不应肉食;荤增加了患病几率,而素对健康有利;素食减少毒素,荤腥病从口入;维护生态平衡,缓解承载压力;降低饲粮转化,力求经济、公平。接下来,还为大家讲解了素食的历史以及自己的食素经历。

 

    郭老师讲座幽默,十分生动、风趣,例如在讲座过程中套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向大家提出肥,与不肥,这是个问题,之后用肉非营养、胖非健康;食肉与病,如影随形做出了回答,并提出饮食中要遵循舍近求远的原则。讲座结束后,一部分听众表示为了环境保护和自身的健康会尝试开始吃素。

(首都科学讲堂)
                                                                    转自:中国素食网门户

 

  

人物现在时

郭耕: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本报记者 丁杨

 

  录制动物保护主题的电视节目、若干场科普演讲、携新书《鸟语唐诗三百首》与读者见面……环保科普专家郭耕的日程排得满满的,记者计划在他担任副馆长的北京麋鹿苑博物馆进行的采访因此只能见缝插针约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他在那里为一个中小学生自然知识竞赛当评委。

 

  贸易专业出身并有5年从商经历的郭耕从小就

 

    喜欢动物,18年前其所在公司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合作修建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他从此开始与动物保护事业结下不解之缘。最初郭耕完全出于个人爱好,只是单纯地饲养、繁育动物,而今天他的工作更具公共性,更有普及意义。“以前我是代表人类去面对动物,现在则是代表动物来面对人。我曾认为人是救世主,是来保护、挽救动物的,但经过这些年我发现,我们不仅在挽救动物,更是在挽救我们自己。我把自己18年来与动物打交道的感受写成文章、做成节目、变成我演讲的题材来向公众普及,这种转变对我而言是质的飞跃。”郭耕对自己的转变感触颇多,他坚持着这样的观念——保护动物的关键不是把动物关起来,而是把人管起来。怎么管呢?他把自己从事的科普工作概括成四位一体:科普基地(北京麋鹿苑博物馆);科普作品(《鸟兽物语》、《鸟语唐诗三百首》等);科普节目(电视、广播中的动物保护节目);科普讲座(到大中小学和各机关团体做科普报告)。身为北京绿色奥运行动宣讲团成员的郭耕半开玩笑地把自己的工作状态比喻成“四不象”。

 

  在与动物打交道、向人们普及动物、环保知识的过程中,郭耕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他吃素、不用空调、尽量不坐汽车,这些看起来似乎有些刻意的行为,在他是习以为常的。

 

  这两年国内不断有虐待动物的事件被媒体披露,与此相关的人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郭耕认为,不论前两年清华学生伤害黑熊还是最近曝光的复旦学生虐猫事件,都反映出目前教育的缺失——重才而轻德。谈到从事动物保护、环保普及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郭耕觉得是人类的欲望,“人类不愿意降低已经得到或者别人得到自己还没得到的物质条件,整个社会应该引导公众倾向精神上、文化上的追求,而不是物欲上的占有。”

 

  在身体力行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同时,郭耕陆续完成了多本关于动物保护的书。从《天地动物挽歌》、《鸟兽物语》到《鸟兽悲歌》、《鸟语唐诗三百首》,记者注意到郭耕的这些科普作品在传播动物保护知识之外,还被赋予了浓厚的、感性的人文气息,郭耕表示这是由自己学文科决定的。平日里郭耕有两大爱好,一个是阅读古典诗词,另一个是户外观鸟,在观鸟的时候他常常会油然而生一种诗情画意并陶醉其间,于是萌生了把唐诗和鸟类科普知识、鸟类图片结合在一起出本书的念头,《鸟语唐诗三百首》应运而生,今天的青少年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缺乏这样的人文情怀。

 

  郭耕很健谈,是个极好的表达者,每每谈到动物保护话题的时候,都会眼前一亮,但面对今天人们侵犯动物、破坏环境的种种做法,也不无遗憾。记者了解到,在郭耕工作的麋鹿苑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许多用水泥做成的墓碑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排列,每一块倒下的水泥墓碑代表一种已经从地球上消失的动物,上面刻着灭绝动物的名称和年代,这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设计,也代表了郭耕对于动物保护现状的担忧。采访郭耕的第二天,记者在央视“2005鸟兽悲歌”节目中看到郭耕面色凝重地说:“今天地球上的物种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灭绝……”对他,乃至对于所有人类来说时间都是如此紧迫。 

转自:

 

   郭耕:环保就是爱国

环保专家:郭耕

  万物有情皆可爱,一生无悔为众生!

http://www.veg520.com/html/200902/sushi_123362800017686.html


林柏(以下简称林白):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光临TOM访谈。在今天下午的节目里为大家请到是的环保专家,他被许多人称作“绿色神父”,郭先生你好!


  郭耕: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林白:我知道你在管着许多麋鹿。所谓麋鹿民间又被称为“四不像”,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动物,据说以前中国以外的人都不知道世间有这样的动物。后来突然绝迹了,这几年又冒了出来,先给我们说一下麋鹿的故事。


  郭耕:麋鹿生活在湿地,堪称奇兽、神兽,因为在中国有很多关于麋鹿的记载,甚至屈原、庄子、陆游,甚至乾隆,还有李时珍他们的很多的文字记载、诗文中都有关于麋鹿的描述,所以它跟中国的民间文化有很深刻的渊源,但是它一直不为西方人所认识。直到1865年清朝乾隆四代,一个法国的传教士重走大卫路的时候发现了麋鹿,从那时起才被西方人所认识。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的侵入以及洪灾的原因,麋鹿暂时灭绝了。


  林白:也就是八国联军使麋鹿灭绝了?


  郭耕:八国联军可以说是印证了麋鹿的灭绝,在这之前由于生活在湿地,洪水的侵扰等很多综合的因素,把麋鹿推向了灭绝,八国联军顶多是临门的一脚。过了一个世纪以后,它在英国竟然繁衍起来了,1985年它终于结束了华侨生涯,30头麋鹿终于回到了北京南海子,很多人把它当成中国在外交和在政治上的胜利。我们实际上在实施一项国际合作的濒危物种的拯救工作,叫“重引入、拯救”项目。所以如今到我们北京南海子麋鹿保护场所见到麋鹿就是有着悲喜交加的经历。


林白:那么今天麋鹿在北京,在它的故乡生活状态怎么样呢?


  郭耕:现在应该说比较好了,前几年一直遭受周边环境的威胁,比如过度挖沙、水的干涸,使麋鹿本来生活的湿地环境变成地,特别是垃圾袋蔓延,包括游人丢的垃圾,还有旁边的非法垃圾场,这几年通过大兴区加大治理力度,已经有好转了。


  网友null:不知道麋鹿苑是否对公众开放,怎么样才能够亲眼看一下麋鹿?


  郭耕:一年四季天天都对外开放,从早上八点到十八点,麋鹿随时恭候大家。我稍微提醒大家一下,我们那里是一个麋鹿的小小保护区,它们不在笼子里,而是在在几百亩的草滩和湿地上,小鹿呼唤妈妈的声音,你能听得很清楚,娇滴滴的声音听起来很美,你要欣赏它你必须要管好自己。


  林白:麋鹿心想哪儿来的这么不懂事的动物。这么近距离的跟麋鹿接触不会有危险吧?


  郭耕:它们非常含羞,等你接近的时候它们早就跑了。


  林白:在麋鹿苑除了我们能够见到麋鹿之外,你在那里还搞了非常有名的灭绝动物纪念碑。


  郭耕:我从物种灭绝入手,加上现在世界上进入非常严峻的历史时期,所以我设了一个世界灭绝动物的墓地,这个墓地包括灭绝动物的多米诺骨牌、灭绝的纪念碑、灭绝的十字架和灭绝的壁画,现在可以看到一个黑白照片,这是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立着的石碑是多米诺骨牌的后半部分,倒下是写世界上灭绝的动物的,立着是濒临灭绝的动物,在现存的动物的名字里面还有一个名字是“人类”.另外还有我写的一段墓志铭:风萧萧兮易水寒,众生一去兮不复还。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的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了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善恶终将有报,猎天亦被天猎。当人为造成的物种灭绝事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自然物种之一的人类,你就能幸免遇难,在劫而逃吗?


    林白:来参观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看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郭耕:到那去既有广大的青少年、大学生、知识分子,还有旅游者,还有外国的游客,他们的反应很不一样,这几年有一些少先队员,当我们念完墓志铭,他们非常感动地把红领巾摘下来挂在树上了,在那里堪称一景了。


  林白:以前我们受的教育是红领巾是烈士鲜血染成的。


  郭耕:我对这个事儿是这么理解的:我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保卫我们的江山,今天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江山,爱国不仅表现在爱国旗,爱红领巾,而且表现在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上。所以环保就是爱国!


  林白:我一直盯着你的包,这个包里面好象露出一个动物的尾巴。


  郭耕:这是豹猫的皮,我为什么总是带这个动物的皮呢?就是有一些人总是穿动物毛皮的大衣,自以为很时尚。这些猫、豹子、虎他们天生一副美丽的大衣,正是因为美丽才惨遭猎杀,这些野生动物它们本身并没有招惹人。当你们看到豹猫的形象以后,你说我想穿毛皮大衣,你把你的皮脱下来吧,这就是缺德,缺的是生态道德。世界自然宪章有这样一席话:应信服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为了使生命的每种形式得到这种尊重,所以人类的道德必须得到这种支配。

 

    林白:你说是“美丽的错误”,我觉得还比较客气了,我觉得应该是“美丽的罪恶”!


  郭耕:比如说燕窝,吃鲨鱼翅,这些行为对我们来说都是可有可无,所以在环保讲座我把这些展示出来,我说地球是我们万物的母亲,我们不是地球的独生子,地球有很多的孩子,我们凭什么剥夺其他的兄弟姐妹的生存呢?这就是一个道德问题。


  林白:现在有很多美女,号称美丽却穿裘皮等等,她一点也不美丽,我曾经看国外拍的一个广告,穿着漂亮的裘皮大衣在上面走的时候,滴下的鲜血已经满地。今天请郭耕给我们讲讲人类在自然家园里究竟做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郭耕:刚才讲的是穿裘皮大衣的故事,现在这个图片是我们的亲戚黑猩猩,黑猩猩跟人类的DNA只有极微小的差别,我们为了娱乐,为了在马戏团取笑,为了做实验动物,所以大批的捕捉黑猩猩。每养一只黑猩猩背后都有六到七只同伴要被杀死,这是其中的一个。这是美丽的小雪豹,他们的颜色是白色或者金黄的,为什么那么美,因为它们可以和冰天雪地合为一体,作为保护色,但是人们为了送礼竟然要吃海豹鞭。


  现在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挺悲惨的故事,这个画面是一只被射倒的犀牛,后面还有一只大象,我在97年曾经在印度工作学习三个月,当时遇到了这样一个事件,在印度有一种旅游是骑大象到公园旅游,有一个人骑着大象的时候看到了两只犀牛,这个游客希望能够看清楚犀牛,就一直打大象往犀牛旁边赶,没有想到这是犀牛母子俩,大象挡在了两头犀牛之间,母犀牛看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就转头往后走,这时候公园的看护员知道大事不好了,母犀牛是要退后助跑顶大象,就在这个时刻,公园的看护员就拿抢打死了犀牛。这幅画上表现就是地球上少了一个妈妈,多了一个孤儿,这是我们无意中对它们造成了生离死别。其实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还有一件真实的事情,我经常说一个论点,人类不是唯一感情的动物,动物也同样有母子之情。曾经有一个探险家在稀疏的原野上奔波,想找一个树乘凉,向那个树走的时候,发现迎面来了一只豹子,这太可怕了,他就绕过去,从右边躲过去,豹子从右边迎上来了,人豹就搏斗起来,在搏斗之中当豹子要咬探险家的喉咙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拳头一下堵在豹子的嘴里面了,这个豹子就死了,但是他觉得挺奇怪为什么那个豹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大树,死不瞑目。他回去的时候告诉朋友他打死了一只豹子,当朋友和他一起回去看看那个死的豹子时,豹子却不见了,只看到了一潭血迹,一直延伸向阴凉的树荫,过去一看才发现那只死去的母豹子,在它的身后有两只小豹子。那只母豹子为了自己的孩子,哪怕自己只剩下那么一口气了,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当时这些探险家都愣住了,说这就是母爱,这种母爱甚至不次于人的感情,万物有情皆可爱,我希望把这些动物的情感,动物的语言,甚至动物的精神世界也展示给大家。


    林白:刚才你展示了的豹、猫的皮是一些事情。还有其他的事情比如鱼翅、熊胆等等。

    郭耕:所谓的鱼翅就是鲨鱼的翅,现在鲨鱼面临着灭顶之灾,我们吃不吃鱼翅都能活得很好,这个船满载而归都是鱼翅,他们把鲨鱼抓住后,把它们的鳍割下来,然后再把鲨鱼放回大海去。


  林白:放回去之后它们还是继续生活吗?


  郭耕:放回去之后它们就会死的,所以有时候我说这是一种“暴殄天物”.我们万类的大千世界成了一个大屠宰场了,这就是因为我们的贪婪。


  网友美食家:饮食文化是我们中国的重要文化传统之一,如果按嘉宾所说岂不是很多著名的菜肴都将失传吗?


  郭耕:这种所谓的文化是我们文化中的陋习,但愿这种野蛮的菜肴失传。我认为历史的东西未必都是文明的东西,我们可以摒弃它。


  网友牛肉干:我们平常不都是吃肉吗?难道那就是对动物不好吗?嘉宾就不吃肉吗?


  郭耕:没错,我真是不吃肉,我最近多了一个讲座,叫素食与环保,我写了食素的十大理由:首先人是灵长类动物,灵长类的动物大部分是素食动物,大猩猩百分之百是素食,可是人类正在进行肉食,这和我们的自然本性是非常不相符。其实有时候我说吃肉是对生命的一种侵害,那么有人会说你吃素,你吃植物,植物不也是生命吗?好,我这样说:我吃肉是为了保护我自己,美国一个科研机构得出一个结论说肉中的农药、添加剂,这些对人体不利的环境荷尔蒙是菜中的十几倍,因此我们吃肉无益于吃毒,所以我干脆就食素吧,为了我自己的健康。


  林白:诸位如果能够做到平常的牛羊肉畜我们吃就仅此而已,别品尝一些珍惜的野生动物,更不要吃鱼翅、猴脑等这些珍贵的东西。


  郭耕:我是为了生存的更健康、更坦然,更清新。


    林白:我看你还写了一本书,叫《鸟兽物语》。


  郭耕:对,是我新出的一本书。在《鸟兽物语》中我写了一个故事,我的小女儿看了这个故事以后都哭了,这些穿着白大褂,每天当他们走进熊的笼子的时候,熊就知道他们大难临头了,这种日子永无尽头。幸好一些国际保护组织以及国家林业局,最近他们拯救了一些黑熊,养熊场的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做了一些植物的替代品。不要活熊取胆,更不要杀熊取胆。我们为什么偏偏集成这种陋习呢?


  林白:说起来很可笑,由于有很多所谓的偏方、秘传,变着法把动物都宰了,把它们的内脏吃了也没有见我们都强壮。


  郭耕:这张照片是一个漫画,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像一个平衡木或者一个翘翘板,现在这个熊为什么浑身哆嗦,眼冒金星呢?大家看到漫画的另一头人向它伸出枪口,今天我们所说的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是一个平衡,我们不能打破这个平衡,我们要跟它们相依为命,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处于一个生命共同体之中,就是生态圈之中。


  网友abalan:你认为按照这种对待自然、对待动物的行为,人类最终的结局会怎样呢?


  郭耕:我觉得人类暴殄天物的行为最终会把自己推向一个苦难的深渊,因为我们怎么对待它们,大自然最后还会把这份恶轮回到自己的头上来。我说轮回好像有点宗教色彩,但是老子曾经说过天令其亡,必定其亡。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建立在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上,否则我们的子孙恐怕要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因为我们共有一个生态圈,我们处于生命的共同体之中。


  网友平衡:郭耕你觉得不觉得自己有点偏激?


  郭耕:可能是吧,我觉得取其上、得其中。其实我非常热爱人类,但是我抨击的是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中的恶,所以我要告诉你,我可能是比较严厉的抨击人类中心主义,不留情面的抨击了人类沙文主义。


    林白:鲁迅先生说的好,如果在中国你想在一个四面封闭的房子开一扇窗户,最好是提出把房顶掀了,人们才会同意你开窗户。


  网友真相:嘉宾你对马戏团是怎么看的?


  郭耕:我觉得马戏团是地狱,它在扭曲动物的天真、自然的行为,它在亵渎着神灵,而且它不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利,所以我认为马戏团这种方式只是博得一种非常低俗的人,不懂事的人非常浅薄的一笑。任何对生命,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生灵的人都不会对马戏团采取欣赏态度的,所以我抨击马戏团,我厌恶马戏团,甚至憎恨马戏团,它比动物园还要可恨。


  网友芍菲:你这样不辞辛苦的传播环保理念,有没有想过有多少人真正能够理解和接受你的理念?


  郭耕:这不要紧,我有一句话也算是我的座右铭:睡去感到生命之美丽,醒来感到生命之责任。我知道我这种奔走呼唤可能是为了无言的生灵,它们没有地方告状,它们是弱者,是我们造成的事端,在它们眼中我们是恐怖分子,所以我们应该自己要约束自己。甘地有这样一句话:人类的伟大之处与其表现在善于征服自然,不如说善于改造自己。大家以为就是开发,破坏、掠夺,把一切自然都变成财富,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戕行为,虽然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是我觉得也应该敲响生态安全的警钟。


  网友普通公务员:当今社会有许多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下岗工人等等等急迫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嘉宾对人世间的这些问题就不关注吗?


  郭耕:这些我也关注,包括我弟弟的一家,我家邻居都是下岗职工,我也在帮助他们找工作,但是我做的工作可能是比较超前。我们国家有专门的部门,有专门的政策,那么这些动物的权利,这些野生生灵的生存空间却很少有人关注,我作为一个个人关注可能比较超前,大家可能稍微好一点的时候会关注,到那个时候可能很多物种都灭绝了,但是它们灭绝之时也是我们走向末路的时候。


    林白:人无远虑必有进忧,其实我们出现这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与我们只顾眼前利益有关,只顾眼前利益就会不断碰到新的困境。


  网友小心:请问嘉宾是怎么样走上环保教育这条道路的?


  郭耕:这个非常有意思,从家传来说我爸爸是原宣武区环保局局长,现在退休了,我妈妈是教师。更有意思的是,我爸爸是东北人,我妈妈是西北人,我开玩笑说我是东北虎和西北狼之后,所以今天我要代替东北虎和西北狼来呼吁,来嚎叫的。


  林白:你最早并不是学环保的?


  郭耕:我是学经济的,我认为保护环境是最大的经济。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动物蜂鸟,它来无影,去无踪,它到了一个花朵上进行吸粉,然后到另一朵花上再进行传粉,所以它既进行了传花授粉,又满足了自己的消费。我们相对蜂鸟,为了建一个矿就砍一座山,为了建一个厂就堵一条河,这是绝后的生产方式,所以在其他生物我们应该施法自然,我们的经济行为应该走一条循环经济,走一条生态之路。


  网友青鸟的天空:毕竟人类主宰大自然,虽然有一些作为可能并不对,但是那些被吃掉的动物也不可能找人类报仇,嘉宾能够告诉外面人类会因此遭到大自然怎样的报复吗?


  郭耕:比如我们砍伐森林,有一句话是树倒猴孙散,今天一片像荒山凸陵一样,换来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泥石流,这种天灾就是因为人祸,我们破坏了猴子的家园,大熊猫的家园换来就是所谓的地质灾难。我们把鸟抓到笼子里养,鸟吃虫子,我们今天把自然界的鸟都抓到笼子里或者被我们吃掉了,鸟少了,虫子就多了,我们用杀虫剂,用农药喷在苹果,喷在作物上的,几乎50%的农药就循环在我们的消化道中,这是我们自己饮酒止渴,咎由自取。


  林白:我说呢,古代人怎么没有得癌症的啊,我们现代人得癌症变着法的来。


  郭耕:上半年非典刚过去,病毒病菌作为一种形式封存在自然中,我们非要把野生动物从自然中抓出来,大家如临大敌,中国一年由于环境问题因癌症而死的人是160万人,仅台湾一个小岛一年就死三万人,这就是环境问题,工业社会给我们带来了福旨的同时也丧失了健康。


  林白:少吃肉是不是大家都能健康呢?


  郭耕:那当然。食素也是环保,圈养也导致污染,探视过犹不及,食素有利身体,要想活的健康,活的舒服,活的轻盈,就要吃素,我刚刚吃素一年,刚刚回头是岸。我说人类有时候可悲的地方,据说有一个动物园,作为一个科研课题,研究让老虎吃素,真是可悲。我们是灵长目动物,而人家是食肉动物,凭什么你使劲吃肉,让食肉动物吃素呢?我觉得真是有毛病。


  网友TRUTH: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够用什么方式参与到环保之中?


  郭耕:保护生灵,从穿衣上首先不穿裘皮大衣,特别不穿野生动物的裘皮制成的大衣。然后食,首先我们不吃野生动物,不要把我们的嘴变成动物的坟,当然吃尽量选择一些素食,降低我们的生态胃,以免浪费很多粮食喂猪、喂牛,降低我们的食肉比例。然后住,不要因为有钱人就选择大的住宅,我们要尽量在住宅中选择一种生态设施,节水、节电,在家装之中也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环保的材料。出行尽量多种方式,根据你的情况,骑自行车、步行、坐公交,坐小车是最后的一种方式,即便你有钱人,你买了小车,可以在探亲访友的时候,或者周末出游的时候用小车,平时的时候尽量用公交的方式,这样既减轻了交通的拥堵和压力,也减少尾气的污染,同时使自己多运动,身体也健康。


  林白:我相信许多网友和我一样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以后的节目我们还将请过老师给我们更多的教育。


  郭耕:我再送给大家一句话“万物有情皆可爱,一生无悔为众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578138.html

上一篇:田松:素食者的道德感
下一篇:死亡的自覺(小時候的蔣科學5)
收藏 IP: 166.111.105.*| 热度|

9 陆俊茜 武夷山 吕喆 李学宽 吴飞鹏 骆小红 陈沐 李宇斌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