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深圳动保组织举办抵制牛仔竞技入中国签名活动

已有 2620 次阅读 2011-8-12 21:03 |个人分类:敬畏自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动物保护, 牛仔竞技

深圳动保组织举办抵制牛仔竞技入中国签名活动

http://bbs.xwhb.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5048&highlight=

 

 

 

 

      

小学生:不要美国牛仔竞技

“不要伤害动物,动物也知道疼的”

 

  据悉,美国西部牛仔竞技展演将登陆中国鸟巢,内容涵盖骑牛、套牛犊、绕桶等项目。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等67家中国动保组织联合发布公开信指出,将Rodeo作为“2011年中美人文交流重要项目”,不仅有失国体,还违逆中国政府主管部门颁发虐待性动物表演禁令,阻碍中国动保的相关立法进程,呼吁“Rodeo China美国西部牛仔竞技展演”项目中美主办方,充分知晓美国西部牛仔竞技(Rodeo)的残忍本质,郑重考虑其严重后果,最终取消该计划。

 深圳市福田爱护动物协会联合深圳市流浪狗驿站 、深圳猫网 、低碳地球深圳小组在26日下午1点在深圳沙尾共同举办了”用行动抵制牛仔竞技进入中国的签名活动”。到场有来自以上团体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各行业志愿者代表,他们表达了希望文明的鸟巢应拒绝不文明的残酷的牛仔竞技活动。

 

  一位到场的二年级小学生则带来了自己的画“不要伤害动物,动物也知道疼的”,画面上被捆绑和勒住脖子的小牛犊在流泪,她说:牛已经为人做了很多事了,它们很温顺不喜欢和人打架的,为什么要让牛痛得发疯再抓牛呢?我看了牛仔竞技的照片,小牛舌头都被那些人勒出来了摔倒在地上好可怜,我不喜欢这个表演,希望这个表演不要到中国来。她也和现场的大朋友们一起在“反对牛仔竞技进入中国”的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来自行动亚洲动物保护团队的中国区负责人张媛媛向到场的爱护动物的志愿者们介绍了牛仔竞技项目中动物虐待的问题:电击棒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痛楚;用来使动物跃起的鞭子和马刺会造成它们的恐惧和肢体伤害;动物被迫高高跳起又被猛然拉下,造成他们的骨头和尾巴断裂;圈套牛绳会造成严重的颈部磨伤,而被他们猛烈地摔在地上也会让他们的受到极大的惊吓。表演前后,动物们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在运输途中,他们没有充足的饮水、食物,只能被关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这个项目在美国也因为民众要求全面淘汰而日渐衰落,2006年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喜欢牛仔项目民众不足0.5%,其中旧金山市、圣彼斯堡已完全禁止牛仔竞技,其他地区则禁止了个别项目,例如美国的罗德岛和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完全禁止套牛犊表演。

 

 

 来自深圳市福田区动物保护协会的黄辉会长看了美国“尊敬与爱护动物”组织(SHARK)收集的大量视频后说“这项表演会对牛造成极大的痛苦,也会极为恐惧,甚至在疼痛中死去,看这样的表演不但不能带来欢乐反而会带来对儿童的暴力影响”,黄会长强烈表示反对这样一个项目被引进中国,不希望鸟巢有流血的表演,他也同时表达了对深圳春茧在大运会后发展的建议“千万不要引进任何有违善良文明的活动”。

 

  行动亚洲中国区爱心大使高海韵尖锐指出:牛仔竞技本质上是披着“伪西方体育精神”的虐待动物行为。牛仔精神代表着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但并不是基于对动物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残忍折磨甚至导致死亡而体现的。这从最根本就违背了人类在世界上与动物共存和生命平等的最基本认识。这种无视生命价值和不尊重生命的行为早已被西方国家唾弃,却准备搬到中国鸟巢的舞台上来。为什么?西方很多国家民众动物保护意识发展已有完善动物保护法,以至于牛仔竞技在西方已经无法延续下去,背后的商业操作团队无法实现商业价值,他们借弘扬“牛仔精神”的名号欺骗中方项目人员企图在中国鸟巢继续赚钱,其理由很明显:一,中国没有动物保护法,民众动物保护的的意识还薄弱,他们在利用中国没有法律约束的便利,实现商业价值。二,中国对于“西方体育精神”的盲从,和对“牛仔竞技”本质的不了解,美国商业团队利用这种无知,踩在中国人的道德肩膀上高喊“体育精神”口号,同时实现商业价值。而中国最终能得到什么?世界人民的笑话和道德的再一次沦陷。请看清牛仔竞技的真实面目,请不要让尊贵的鸟巢舞台被鲜血污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474577.html

上一篇:暗中使用电击激怒马匹 网民炮轰牛仔竞技
下一篇:邏輯的普及比知識普及更重要
收藏 IP: 221.214.182.*| 热度|

4 骆小红 王亚娟 zzjtcm qianjiangyuemim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