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科學的根據何在?(續8)

已有 2748 次阅读 2010-2-27 17:08 |个人分类:科學哲學|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生活, 科学, 伪科学, 科学根据, 科学主义

哈哈哈

您說得沒錯

古典科學的確如此

但是近代科學就不一樣了

近代科學的締造者伽利略和培根著眼點就完全不同了

培根強調科學的功利性

注重技術開發為人類造福

強調對自然力量的控制和改造

伽利略創立了實驗的傳統

強調對於自然的定量研究

培根著名的“知識就是權力”口號

鮮明地表現了現代科學的實踐性

與古希臘科學注重對自然的靜觀特徵迥然不同

從此開始科學引入了新的評判標準

不再是要用所謂事物的“本性”來解釋各種現象

而是強調是否可以準確地定量化地預測和控制種種自然現象

爲了達到這一目標

並不在乎自然是否原本的自然

自然現在被關在實驗室中拷打

其嚴酷程度遠遠超過渣滓洞中美合作社的四十八套刑法

……

在現代科學中

怎麼知道我們掌握了真理?

就看我們是否充分控制了自然

由此我們迎來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好時代

今天的科學技術發展早已超越了古人最大膽的想像

難道不是說明了這種真理觀的偉大嗎?

正因如此

無論是馬克思還是杜威

都以實踐成功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

他們體現了時代精神

我們不應該響應他們,追隨他們嗎?

科學的根據何在?(續7)
     
科學的根據何在?(續6)
     
科學技術時代中哲學家的責任
     
科學的根據何在?(續5)
     
科學的根據何在(續4)
     
科學的根據何在?(續3)
     
科學的根據何在(續2)
     
科學的根據何在?(續)
     
科學的根據何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296525.html

上一篇:巫婆神漢應該如何控制?
下一篇:在清華教書的體會
收藏 IP: .*| 热度|

3 周可真 吴小丁 杨正瓴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