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聆聽動物的福音

已有 4048 次阅读 2009-4-17 11:27 |个人分类:敬畏自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动物保护, 敬畏自然, 人定胜天, 动物福利, 动物权利

聆聽動物的福音

辛普里

  在莽萍女士所主編的這套《護生文叢》中,《動物福音》是一本特別的書。對於動物權利的論證,有從功利主義角度出發的,如彼特·辛格的《動物解放》;有從西方傳統的自由權利立場立言的,如湯姆·睿根的《打開牢籠》;有從平等對待原則層面展開的,如弗蘭西恩的《動物權利導論》;而供職于牛津大學的安德魯·林基卻是從挖掘基督教神學的思想資源來發揮其動物權利觀點的。
  本書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基督宗教回應動物權利運動的批評,努力作出正面回應的產物。我這樣介紹,有人會以為本書是在宣傳教會官方立場以及宣傳教會在動物保護上的豐功偉績,恰恰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批評教會的官方立場,是在批評教會對待動物的歷史紀錄。其主旨是要力圖證明,捍衛動物權利是基督宗教教理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動物保護問題上教會的官方立場以及教會的實際表現實際上是違背了基督宗教的教義的。
  因此,林基除了強調聖經中強調動物保護和權利的文字之外,還援引了歷史上受到迫害的邊緣化的異端教派的理論與實踐,來支持其所主張的基督宗教本質上是動物友好的宗教的觀點。有趣的是,他在中文版序言中,特別提及在唐朝時曾流行於中國的基督宗教的一個支派:景教。從景教的經典中可以看出,與在西方流行的主流的教派相比,景教是一個更加強調保護動物的素食主義教派。無論是受到了中國的佛教、道教影響的緣故,還是基督宗教本身的保護動物的傳統在中國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空間,都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在保護動物方面的巨大貢獻。
  這是一個多麼有趣的事情啊,林基為了說服他的西方當代基督徒兄弟姐妹,要到古代東方來尋找根據,而今天宣傳動物權利的中國人,卻常常被人指責站在西方立場發言。那些以科學自命,開明自居的人們,在動物保護的問題上,其態度之保守、頑固,與他們最為鄙視的教會倒是比較類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唯一的區別不過是前者將其冷酷的態度說成是科學,後者則歸之以永恆不變的來自上帝的真理。
  正如作者所言,本書不是一本標榜客觀立場的學術著作,而是一份反映個人情感和體驗的告白。儘管作者本人是卓有成就的學者,對於學術工作的價值也非常重視,而且本書中也不乏嚴謹的論證,但他仍然指出,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雖然可能在學術研究上有時具有一定價值,但是一旦它成為了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就會使得他永遠無法投身任何一項志業。而這對於人的心靈成長與社會奉獻是致命的。作者在動物權利問題上所體現出來的這種理論與實踐、理智與情感的高度統一,在當代精神分裂文化的知識份子中實屬不可多得的優良品質。
  由於作者的神學背景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話語,他所要說服的讀者首先應該是廣大的基督徒,尤其是神學家和教會官方。然而,好書都是有穿透力的,我們不信基督教的東方人同樣也能從中大有收穫。
  例如,作者深刻地指出,對弱小無告的動物的迫害,是和對於弱勢人群的迫害的邏輯一樣的。因為用來為迫害動物辯護的所謂利益效益,完全就是用來為迫害無力保護自己的人群辯護的藉口。而在歷史上,反對人體實驗的運動,首先就是由反對動物實驗者們率先發動的。因此,以人類的名義反對動物保護,完全是在製造混亂有意誤導。因為關鍵的問題不是人與動物之間的零和博弈,而是人們是否可以只為了自己的利益任意地對待那些無助者,不管他是什麼信仰、膚色、性別乃至物種?
  基督教神學的觀念是信仰的物件,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即使如此仍然包含了一些極具啟發性的內容。例如,最後在關於基督教如何能夠對於動物權利作出貢獻方面,作者強調對上帝的禮拜,這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似乎完全是對於宗教的迷信。其實不然,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之一就是,人非製造萬物、支配萬物的上帝,在上帝面前萬物皆有其內在的價值。而禮拜正是以宗教儀式形式對人的有限性這一事實的不斷確認。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當今,人們對自然改造威力不斷擴展,人的欲望和野心如脫韁野馬毫無羈絆,對於人的有限性和自然萬物內在價值的認識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在這種意義上,各種宗教所極力提倡的敬畏慈愛憐憫,正是現代世俗文化中最為欠缺、最被忽略的因素,也是宗教在整個社會文化中所能作出的最重要貢獻。
  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關於宗教的各種流言和誤解中,最常見的就是指責宗教不講理性,教條主義,墨守成規,缺乏自我批判精神等等。這些指責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宗教和人類其他一切制度一樣,都不能完全避免這樣的現象,作者在本書中對於自己隸屬其中的教會的嚴厲批評,在動物權利問題上對於教義的重新詮釋,都讓我們看到了活生生的宗教中所蘊藏的自我批判、自我更新的一面,這是常常為外人所忽視的。
  而相比之下,某些科學主義者卻常常以科學的理性和自我批評為藉口,拒斥一切來自外界的合理批評,宣稱只有符合他們所理解的科學才有批評資格,宣稱科學內置的自我批評機制使得沒有必要聽取外界批評。科學的批判精神居然成為科學主義者頑固、保守的保護傘,這真是對科學的批判精神的最大諷刺和歪曲。作者在本書中所批評的基督教會,把原本提倡慈悲護生的教義扭曲成動物權利的最大障礙之一,二者的做法真是不分上下,難兄難弟!
  有人批評唯科學主義變成了科學教,唯科學主義者們自然把這當作侮辱。然而,既然正經八百的宗教在當今社會文化生態中都有其價值,唯科學主義即使就是科學教,也不應一味排斥。唯科學主義者們其實倒是可以學習基督教徒在動物權利問題上的與時俱進,爭取不斷創新,不斷升級,推出更加精緻的唯科學主義。例如在動物權利問題上修改立場,這樣可以順應時代潮流,爭取更多的支持,畢竟唯科學主義與動物權利的結合在邏輯上也是可能的,就像一個支持動物保護的天主教會在邏輯上是可能的一樣。
  如果說基督宗教關愛、憐憫動物的教義是給動物帶來的福音的話,那麼它同時也是給同屬動物的人類帶來的福音。因為,只有在對待動物時人類不恃強淩弱,人類在彼此相處時才能同樣恪守正義、滿懷慈悲,人類才會生活在人間天堂。讓我們都仔細聆聽這給動物也給人類帶來的福音吧!


《動物福音》,安德魯·林基著,李鑑慧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5月,20.00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226607.html

上一篇:動物權利的“華山論劍”
下一篇:風險社會中的科學與民主
收藏 IP: .*| 热度|

1 刘进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