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環境美學:不僅僅是審美之學

已有 3906 次阅读 2009-4-15 09:55 |个人分类:科學文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环境, 敬畏自然, 天人合一, 环境美学, 现象学

中華讀書報,2006524日,第13
 
 

環境美學:不僅僅是審美之學
蔣勁松

  環境美學將環境作為審美對象,其意義不僅是美學觀念的變遷,更重要的是在感知層次上對人與自然的親密連續性的體認。……在伯林特看來,環境美學的批評就不僅僅是審美活動,它具有重新闡釋甚至改造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的生活方式乃至我們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制度的作用。




  以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為標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環保運動在西方國家如潮湧起,取得了不少成果。在這一背景下,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研究方興未艾,自然的價值、權利等問題得到了討論,自然物成為倫理關懷的對象,等等,對這方面的學術進展,國內學人已作了很多的翻譯、介紹和研究工作。相比之下,與環境倫理學差不多同時興起的環境美學,國內的關注卻比較少。因此,湖南科學技術出版所出版環境美學譯叢,應該說是具有拓荒意義的壯舉。
  伯林特(Arnold Berleant)是美國長島大學教授、國際美學會主席,在環境美學領域頗具影響。環境美學譯叢第一輯5本書中翻譯了伯林特的兩本著作。其中,《環境美學》力圖為環境的美學批評建立一種可靠的哲學基礎;而《生活在景觀中:走向一種環境美學》則試圖將《環境美學》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充實,並在更多的相關問題上予以應用和推廣。
  在西方美學史上,占壓倒性地位的是對於藝術品的審美研究,自然之美長期以來受到忽視。隱藏在這種區別背後的是人工與自然的截然兩分。環境美學將環境作為審美對象,其意義不僅是美學觀念的變遷,更重要的是在感知層次上對人與自然的親密連續性的體認。在伯林特看來,環境不是外在於我們的,而是與我們自身相互滲透、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伯林特眼裏的自然是人們生活著的自然過程,是被體驗著的自然,是人們生活其間的自然。
  人對自然環境之美的欣賞,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還涉及到了嗅覺、身體觸覺、聽覺、味覺,乃至肌肉的緊張和放鬆等身體的全部感覺。人不僅僅是純粹意識的存在,同時也是與自然血肉相連的感性的肉體存在,不是獨立於自然環境的存在,而是自然整體的一部分。人們不是用中立、靜觀、不帶功利的審美方式來審視外在的自然,而是用審美的參與來欣賞自然,將自己投入到自然中,成為自然一個組成部分。
  從這樣一種審美經驗出發,伯林特向西方從古希臘以來占主導地位的思維方式提出了挑戰。西方哲學習慣於從揭示世界的始基和結構而不是其聯繫和連續性來理解世界。這種還原論切割分析的思路,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難以實現。所以,他宣導我們在理解世界時,應該更多地認識到聯繫而不是差別,連續而不是分離。人類的存在作為自然世界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
  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都只是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看待自然,僅僅把自然當作外在自然物的集合,僅僅關注如何認識其規律,預測其變化,控制其發展。總而言之,只考慮有關自然的的方面。近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人與自然關係的的方面,也就是說自然還是人類倫理關懷的物件。然而,自然的之間如何溝通協調,如何從真的必然性中推導出善的合理性,在理論上還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康得那裏,二者之間溝通的橋樑是作為第三批判的判斷力批判
  如果說在康德那裏,這種協調還只是一種假設的話(因為康德本質上來說還是一位人類中心主義者),那麼柏林特所提倡的環境美學,則提供了一種超越和消解人類中心論的感性認知方式。按照他的觀點,人類與自然的整體聯繫就不再是一種理論的假設或者間接的推論,而是在感性中當下直接呈現出來的原初體驗。它將會從根本上改變迄今以來的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生活方式。
  正因如此,在伯林特看來,環境美學的批評就不僅僅是審美活動,它具有重新闡釋甚至改造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的生活方式乃至我們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制度的作用。環境美學絕不僅僅是消遣性的,它還具有廣泛而深刻的解放功能。例如,伯林特對於迪士尼世界的解構分析,就深刻地揭露了盜用歷史、民族和科學權威的殖民主義統治的真相。
  不僅如此,環境美學還具有創造性的建設功能,例如通過環境美學可以讓我們更深刻、更準確地認識、把握和領會身體,體會到身體與自然環境之間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繫。而在人類的團結與統一方面,除了理性共同體和道德共同體之外,人們在審美體驗中可以直接領悟到美學共同體的存在,它會幫助我們體認到自然和人類社會之間的統一性,超越現代社會中各種形式的二元對立。
  近代以來,西化論者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頗有微辭,認為這是中國文化不夠科學、邏輯不清的表現,認為只有效仿西方近代文化的天人相分思想才能實現現代化。西方環境美學以連續性取代還原論分割的做法,強調人與自然整體和諧的觀念,應該對我們重新思考和評價中國傳統文化提供有益的啟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226219.html

上一篇:科學負面作用的討論很有意義
下一篇:唯科學主義的第22條軍規
收藏 IP: .*| 热度|

2 刘进平 曹广福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1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