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詩酒李俠擔道義(6)

已有 3649 次阅读 2009-3-17 17:02 |个人分类:遊戲筆墨|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科学传播, 科学文化, 反科学文化人, 李侠

詩酒李俠擔道義

 



在“反科學文化人”隊列中,李俠似乎是較晚“加入組織”的。但是,其實他早就在科學哲學層次上開始了對科學主義的系統批判。與這個群體的其他人不同,李俠更加關注科技政策研究,這樣反科學主義的思潮就從文化人的人文關懷進入到了更加現實性的公共生活中。多年來,我總感覺國內科技政策研究界普遍缺乏對科學主義的反省和批評,現在看來李俠多少有些填補空白的意思。這種關注現實,積極救世的熱心腸,的確當得起一個“俠”字。

 


《喧囂與凝視:透視轉型期的科技政策與公共生活》,以科學哲學專業的學養為依託,以科技政策為切入點,關注大變革時期公共生活的秩序建立,自然很容易就會喚起廣泛的共鳴,各種報刊上頻發的評論和專欄即是明證。然而,這位豪爽的東北漢子,卻在一片喧囂中獨自品嘗一種深刻的孤獨,詩酒遣懷,勉力支撐著“破碎的堅持”。由於眾所周知的某些原因,在政策層次批評現實原本就比較艱難。在一個急速現代化的國度,要獨排眾議,堅持反對科學主義,面臨的阻力就不僅會來自管理部門,還會遭遇到學界的異議,而且大學教授熱衷於時評,在學院派眼中也是不夠學術的標誌。所以與京滬反科學文化人在文化領域中高調玄談不同,李俠單刀赴會,千山獨行,直面現實,處境更為險惡,因此也更為難得。

 


閱讀他的文字,我常常暗自猜想,李俠大概會不時厭煩他的那些專欄時論的文字,會問自己:那些伴著夜雨青燈敲出的文字究竟有何意義?何處覓知音?就算產生了社會影響,說到底又有什麼意義,值得我耗費寶貴年華,更何況早已青春不再!與其徒勞無功地推石頭上山,不如三兩知己詩酒自娛;妄想拯救社會,何如獨自逍遙?這種高度個人化的矛盾和痛苦,給那些容易變得冷冰冰的公共政策研究,帶來了一絲可貴的溫柔。

 



雖然李俠在反對科學主義時常援引後現代主義作為學術資源,但總體上還是傾向于現代性價值;因此,他在反對科學主義,彰顯人文價值,與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之間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張力。他對現代性的曖昧態度,與田松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激烈批判,形成了有趣的對照。我認為,這種曖昧不明反映了目前李俠思想發展的“在途中”特徵,應該也是他的“堅持”之所以會“破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以李俠的真誠與努力,假以時日,我相信總有撥雲見月之時。

                                          

 

 

2008.10.13草于桂花飄香的莫干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220902.html

上一篇:樂活華傑觀風景(4)
下一篇:在“科學”面前捍衛民眾的權利
收藏 IP: .*| 热度|

2 刘玉平 胡业生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