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城市与区域管理丛书 序

已有 4561 次阅读 2012-5-20 08:14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区域管理, 丛书, 管治

最近科学出版社开始推出《城市与区域管理丛书》,这是我为之写的序

   早在1970年代,人们就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理论体系。此后,地理学与管理学长期合作发展。1997年的东亚经济危机,人们认识到应对危机,区域政府责任重大,这就刺激了人们对经济的区域性特性深入认识和对区域的管理学性质的关注。这样,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管理作为一个学科迅速地兴起。现在,在地理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管理学角度认识区域经济问题;在管理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把管理学局限在企业管理或者商业管理的局限性。实际上,区域(城市、国家是区域的特殊的类型)管理,往往具有不同于企业管理的原则和基本思想。当企业遭遇危机,企业可以采用所谓“减员增效”来提高企业活力,把冗余的员工推给社会。可是当国家遭遇经济危机,国家领导人决不可“减员增效”,而是要创造就业机会,为所有公民服务。最简化地说,企业管理目标是最大利润,区域管理目标是充分就业。在政策应用上,尽管原理上一致,二者往往背道而驰。实际上,管理学有一个词汇“governance”,在企业管理中,governance目前强调的是放松规制,强调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对个体激励作用。在区域管理领域,governance正在被强调为法律的有效性和政府的主动性。国际上对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的应对,被众多的学者陈述为是一种governance,政府不再是把经济完全交给市场。企业管理学者和区域管理学者对governance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反映了企业管理与区域管理思想的差异。在中文中,企业管理学家最初把governance翻译为治理,区域管理学家习惯把governance翻译为管治,这就反映了两个学科视角差异。且不管争论这个名词的翻译,事实说明,区域管理具有自己的管理学独特性和社会对它需求的必然性。因此出版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成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区域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一般来说,二战后兴起环境管理,在1970年代就成为独立学科。此后,流域管理、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增长管理、人口管理应运而生,丰富了区域管理,最近兴起的是城市和区域管治(governance),它强调通过一套程序、惯例、政策、法律、机构和社会组织来组织、管理及控制区域,这个过程不再关注单一的目标,而是关注众多目标并且注意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在最近一年,关于区域的经济管治和气候经济学管治被学者们多次提到,这代表着区域管理学的深入发展。总之,区域管理已经形成了有众多领域生机勃勃的新学科。

在中国,200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铮主编了《经济发展与地方管理》丛书,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把区域发展管理列为资助方向,同年,12月北京大学设立城市与区域管理系,在中国开始招收区域与城市管理本科生,这些事件标志着区域管理在中国进入了一个系统的发展阶段。在最近几年中,闫小培、沈建法、顾朝林等对城市管治(governance)展开的大量研究,使得城市管理从城市运行管理与城市行政扩充到了区域的发展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社会管理领域。王铮,李国平对区域知识管理做了一些起点性研究,提出了新的概念和实现,周国华等更多的中国学者,针对中国突出的城乡统筹,做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理论探索,提出了一些学说,而环境管理、资源管理更是硕果累累,区域管理在中国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推动区域管理的学科发展,也为推动区域管理的社会应用,我们组织了这套“城市与区域管理丛书”的出版。丛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些是区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更多的是区域管理的实践案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理论、方法和案例的出版,推动区域管理的全面发展,同时显示区域管理学的独特性,促进更多的学者和青年学生,投入到区域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城市管理在区域管理中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应用意义突出,所以丛书突出了城市管理,命名为《城市与区域管理丛书》,虽然作为学科,称之为“区域管理学”已经意义充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572939.html

上一篇:《甄嬛传》美学批评
下一篇:微博一则:欢迎参加王铮学生论文答辩
收藏 IP: 210.73.4.*| 热度|

4 李汝资 武夷山 宋敦江 sdczw448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