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略晚于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巴洛克风格的开创者。他长寿又高产,有大量作品传世。作品包括雕塑、绘画、喷泉、建筑等。还有些更专门的,如圣伯多禄教堂中的青铜华盖和青铜宝座,以及教皇乌尔班八世和亚历山大七世的两座墓碑。
我觉得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的雕塑作品分别从力量和动感两方面超越希腊先贤,完全不同于温克尔曼所说古典雕塑“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贝尔尼尼的雕塑华丽舒展,富有动感。至少外行第一眼看上去,比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更具有观赏性。
伯格赛博物馆收集贝尔尼尼雕塑作品颇丰。具体包括《大卫》《阿波罗和达芙娜》《普鲁同劫掠帕尔塞福涅》《埃涅阿斯、安喀塞斯和阿斯卡尼厄斯》《真理》等。前三个雕塑算是早期和中期的成名作。可惜那个博物馆只有意大利文说明。
《埃涅阿斯、安喀塞斯和阿斯卡尼厄斯》创作于1618-1620年。特洛伊国王的女婿埃涅阿斯带着老爸和儿子逃出陷落中的特洛伊城。故事出自维吉尔的罗马史诗《埃涅阿斯记》。这个早期作品,似乎有些杂乱甚至失衡。
《埃涅阿斯、安喀塞斯和阿斯卡尼厄斯》
《普鲁同劫掠帕尔塞福涅》创作于1621-1622年。冥王普鲁同劫掠丰收女神女儿帕尔塞福涅入地府,也是耳熟能详的希腊神话故事。雕塑还出现来自地府的三头犬。故事确切的出处,我记不准了,似乎也是《变形记》。
《普鲁同劫掠帕尔塞福涅》
《大卫》创作于1623到1625年。年轻的大卫用飞石战胜巨人歌利亚的故事,典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旧约·撒母耳记》。雕塑是大卫准备投出石头的瞬间。
《大卫》
《阿波罗和达芙娜》创作于1622-1625年。太阳神阿波罗欲强暴河神女儿达芙娜,而她父亲应她要求把她变成月桂树,见奥维德《变形记》卷一。其缘由是阿波罗轻慢丘比特,丘比特用金箭射中阿波罗让他一见钟情紧追不舍,而用铅箭射中达芙娜让她坚决拒绝不惜生命。据说太阳神桂冠的枝叶是月桂树枝,而不是像其他神祗用橄榄树枝。太阳神的琴则是由月桂树干做成。这也是“桂冠”一词的出处。听着有些像痴情的爱人,其实这意味着,阿波罗把达芙娜变成的月桂树砍了,细思恐极。
《阿波罗和达芙娜》
《真理》创作于1645-1652年,是抽象的象征。如西谚所云,“真理总是赤裸裸的。”应该没有具体情节和出处。象征真理的赤裸女子手持太阳,侧脸面带微笑,浅棕色大理石布幔高高地挂在身后,代表时间的形象被神秘地隐掉了,意味着真理经得起时间考验。还有座小尺寸的路易十四骑马像也很不错。或许是因为有着色,用玻璃罩子密封。
《真理》
路易十四骑马像
成熟时期的《圣特蕾莎的迷狂》我觉得是贝尔尼尼的巅峰之作,是胜利之后圣母堂(《天使与魔鬼》中代表“火”的教堂)的祭坛作品。特蕾莎是16世纪西班牙的修女,少患癫痫,潜心修炼,记录自己每次昏迷中的幻觉。17世纪被封为圣女。她的《自传》中描述了自己(在幻觉中)见到上帝的情景,小天使用金箭刺穿其心脏而后拔出,“那箭刺穿了我心,当他抽出箭时,我感到无限的痛苦和甜蜜,我想把这痛苦永远继续下去。”一般认为这是她对上帝之爱的极度渴望。贝尔尼尼的雕塑再现这种体验。衣裙凌乱的特蕾莎,轻合双眼陶醉、微张唇口呻吟,都是沉醉于痛并快乐的神情。看时很令人震撼,先后去过几次都如此。毕竟与基本不近女色的米开朗基罗不同,情场老手贝尔尼尼更善于表现欲望和追求。
《圣特蕾莎的迷狂》
贝尔尼尼雕塑作品还有很多。罗马博物馆有小型的《墨杜萨头像》,巴贝里尼宫(这个宫本身也是贝尔尼尼设计)有几个天使雕塑,圣天使桥上有与学生合作的十二天使像,等等。这些天使雕塑都是圆脸,或许是贝尔尼尼女模特可能还是情人的脸型。不管怎样,那些我觉得都算不上主要,不在这里贴了。圣伯多禄大教堂中也有些很好的雕塑,以后专门贴。
傅雷先生《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特别提到贝尔尼尼的雕塑《圣者阿尔贝托娜之死》,应该也是重要作品。从书中黑白照片看,阿尔贝托娜手捧胸口的动作和似乎迷醉的神情表现了沉迷与解脱的快感,服饰凌乱更显动感。原作在河畔圣方济各教堂。虽然西罗马去的并不多还远不敢说走遍,但似乎也路过那个教堂。可惜当时不知道有此杰作,没有进去看。傅雷先生书中用的是意大利文名称San Francesco a Ripa教堂。过门未入,真是非常令人遗憾,特记为前车之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