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已有 8098 次阅读 2018-11-12 14:19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界小说, 随感, 札记

前几天在说《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时,提到大学女教师小说。那篇其实并非典型。那类小说总体上我不太爱看,作者往往缺乏客观的视角,没有充分体现大学的背景。当然也有例外。这次要说的《鱼肠剑》就很不错,主要人物有学界的特点。

 

阿袁的长篇小说《鱼肠剑》201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标记,“2011年于南昌”。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发表于《中国作家》2009年第12期的同名中篇小说。该中篇还转载于《小说月报》20101期、《中篇小说选刊》20101期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01期。小说写住在上海某大学同一个宿舍单元里的三位大龄中文系女博士生的情场故事。结束时间是毕业后的2010年,推测开始时间就是入学时的2007年。主要是情场故事,具体时间也无关宏旨。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住在博士公寓305的三位女博士。处于中心位置的应该是住B房的孟繁,研究李商隐诗,36岁。有些像薛宝钗式的人物,心思缜密,慎言慎行,很有分寸感,“有分寸的女人总是让人尊敬的(p. 22)”。也掌握婚姻的艺术,“生活是由细节组成的,尤其是婚姻生活,女人要懂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道理。(p. 33)”故事开始时有10多岁的女儿,丈夫孙东坡比他高一届,在上海另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们在家乡小城的普通中学教书时恋爱结婚。相继考研,硕士毕业后在省城的三流大学教书。又相继到上海读博士。老公毕业后,去了异地的二流学校教书。为了独立地再拿一份博士安家费30(两个博士一家只能拿一份),两人离婚。但毕业时未能调入前夫的学校,前夫也另娶了她的室友吕蓓卡,法律上的前夫,变为事实上的前夫。孟繁内毒攻心,起了疹子,无法像过去那样淡定了。空档一段时间后,又与开书店的男人李莲英交往。他过去开夜总会赚够了钱,开家没有生意也不赚钱的书店。女儿孙桃夭强烈要求父母破镜重圆,不然就不好好读书。孟繁未置可否,但希望看到前夫先离婚。孙东坡也考虑离婚,并离开所在的学校和城市,联系好了调到杭州的一所三流高校。小说结束时,现在的学校任命他当了文学院副院长,古籍研究所所长,不知道他是否还有离婚调离的决心?

 

夺走孟繁丈夫的是住在A房的吕蓓卡,研究明清戏剧,33(1975年出生)。她算是美女,五代词风格的美女。名教授的女儿,因为学校要求没有博士学位不能升正高,出来读博。她风情万种,大事小事都有男生愿意帮忙。入学凭导师喜欢,论文靠师兄代劳。开始时,男友范吉安在美国读博士,理工科的。她去美国探亲,发现男友已经与邻居一位与国内丈夫离异的女博士生姜小白恋爱。回国后,拿下孟繁的帅气丈夫。两人一起回吕蓓卡的原单位教书。但丈夫与她父亲不和,反而与他的对头现任系主任关系很好。她御男有术,“男友和老公也不一样,男友可以当长工用,用得再狠,再彻底,也不必心痛,谁知道这个男人最后会是哪个女人的?不用白不用。但用老公却要讲究许多,不能涸泽而渔,泽涸了,以后吃什么?也不能大材小用,老公明明是胡琏,做老婆的有眼无珠,把他当菜篮子用了,这不上算。(p. 154)”也不介意丈夫对父亲的不敬,但两人还难免有矛盾。她有一次想宁事息人地打算色诱丈夫,却被骂“婊子”。那让她与丈夫相处有了心理障碍,经常住在自己父母家。后来怀孕,孙东坡希望她再生个儿子,但她小产,而且检查是习惯性流产,让孙很失望,甚至想习惯性离婚了。男友在美国的移情别恋,以及吕婚后的生活,是最初期刊发表的中篇小说里所没有。

 

比较独立的人物是C房的齐鲁,研究先秦文学,30岁。她姿色平平,又少风骚,所以一直没有男人问津。开始她觉得自己没有需要,以读书为乐。在她看来,“轻薄是事物最坏的品质。东西一轻薄,就容易破碎。文章一轻薄,就容易低俗。男女一轻薄,就容易堕落。……放纵亦是事物最坏的品质。花朵一放纵,就凋零了,果实一放纵,就腐朽了。女人一放纵,就成破鞋了。(p. 41)”后来在网上认识了墨,成了网上夫妻。又发展到现实中见面,原来是图书馆阅览室的司徒主任,有妻子儿子不可能离婚的49岁中年男子。“精明的上海男人,但也是有教养的上海男人。(p. 119)”两人在过刊室关门后,在里面做爱。齐鲁做中学教师的父母操心女儿的婚事,她想请墨见父母,应付一下。墨以为要谈婚论嫁,中断关系。“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是名士风流的派头。但犯不上为它弄个妻离子散那就不是风流了,而是风流云散。(p. 126)”“四十九的上海男人,虽然还有偶尔的生理冲动,但不可能还有精神冲动了。(p. 127)”后来齐鲁博士毕业,到北京去做博士后。开会顺便到上海玩,匆匆去了图书馆,不知道是否重续旧好?

 

男性人物相对不重要,除了在孟繁和吕蓓卡之间的孙东坡。他是很有上进心的人,所以从中学教师继续读硕士、任教三流大学、读博士、任教二流大学。“前程总是第一位的,比金钱重要,比时间重要,甚至比女人与操守重要。在锦绣前程面前,孙东坡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p. 47)”在与女性打交道方面,也有些经验。“男人最重要的,不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要有所言有所不言,言三分,不言七分。这是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画画的人则把这个叫做‘留白’。男人只有会‘留白’了,才能把夫妻关系升华到艺术的层次。(p. 58)”他的遗憾,或许只是没有儿子。

 

小说多少也写到了高校学界,就是我在《理科和文科的学界》说过,文科像演艺界。“学术界和娱乐界表面看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出镜率同样都是重要的,尤其是一些重要场合下的出镜。躲在书斋里十年磨一剑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如今的学者,都要会轻功。要凌波微步,要日行千里。今天在此,明天又在彼,此起彼伏之后,你就成了腕儿了。这是自然的。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惜时如金,看你的书当然不如看你的脸来得快。(p. 133)”也说到了教师的艰辛,“如今在高校混,也不容易,每年可都有论文和课题任务的,论文多少篇,课题经费多少,都有具体的数字要求,完不成,生生要扣科研津贴的。(p. 155)”还说到了博士生的招生和答辩。“考博是最容易玩猫腻的,特别是中文系的考试。一张专业卷子,就那么一两道论述题,论述题又不比数学,有一个客观标准,都是主观的东西,好不好的,还不由导师说了算?……这是导师的特权,是国家和学校赋予导师的冠冕堂皇的特权! 论文答辩也如是,一样有猫腻,答辩委员都是导师请来的,私交自然不错,无论如何也不会刁难导师的心爱弟子。他们当然能看出学生的妍媸,文章的良莠,都是眼光十分毒辣的老狐狸,看出这个还不是小菜一碟?但看出来了也不会一语道破,打狗要看主人面,这是人情世故,也是他们这行的规矩。一旦逾了规矩,下次谁还敢请你呢?区区千把块的答辩费没有了也就罢了,可为了卖弄学问而因此做不了答辩委员甚至答辩主席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p. 132)”作为对比,说美国高校,“这儿的学院生活,简单,诚实,有尊严,是知识分子应该过的理想生活。(p. 73)”当然,这只是书中还是博士生的姜小白的看法。美国教授未必这样看。否则怎么也有那么多美国的学界小说,更不会有一干“大千”“青千”联袂海归。

 

小说还揭露了男士勾搭女士上床的花招。“一个陌生的男人,要把一个陌生的女人勾搭上手,总要学孙悟空,一个跟头翻出去,十万八千里之外,再一个跟头翻出去,又十万八千里之外,云里雾里地翻上那么几个跟头,女人绝对就晕了(p. 90)”。“当男人对你说什么人生苦短的时候,你别以为他真和曹操的境界一样,狗屁,他不过是忽悠你,他真实的意思和阿Q 其实是一样的,无非是想和你困觉。(p. 91)”这显然是女性视角,或许把问题简单化了。

 

该书有学者小说的特点,不仅是写学者至少是准学者的生活,而且概念界定很清晰。例如,说吕蓓卡与前男友范吉安有男女的恩爱,“是鲜花着锦,是烈火油烹(p. 77)”,而范吉安与在美国的新女友姜小白有夫妻的恩爱,“是风和日丽,是国泰民安,有太平盛世的清明安稳。(p. 77)”。又例如,说孟繁和她的新男友,“李莲英脸上的冷清,是三秋过后诸芳尽的干净了然。……孟繁看上去也是风轻云淡的,却是薛宝钗式的风轻云淡,要靠了冷香丸才压得下体内那种热气和邪气。(p. 180)”当然,小说与学术论文不同,多用形象语言。“哪个女人不爱流言呢?流言是暗夜里的璀璨烟火,是连天衰草中的斑斓蝴蝶,那缤纷秀色岂是枯燥的学问枯燥的论文能比的?(p. 8)”小说其实也是种故事完整的流言。

 

我很喜欢该书的语言,精致典雅。特别是融入古典诗词,不用引号,把诗句当成语般使用。例如,写西湖春天,直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东湖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p. 185)”也有修改后使用。例如,说孟繁离婚后相亲都不太看得上。就改写了辛弃疾《贺新郎》,“反其意而用之”,“我看青山不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p. 179) 原词是“多妩媚”。又例如,前面所引“三秋过后诸芳尽”,改自《红楼梦》“三春去后诸芳尽”。

 

同样重要的时,即使不知道这些诗句的出处,对意思的理解也无大碍。小说的标题也是如此,鱼肠剑,从字面上看就似乎就是种颇柔软的剑。典出《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是把短剑或匕首(“小刑”)“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专诸曾用于鱼肠剑刺吴王僚 “时阖庐又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使披肠夷之甲三事。阖庐使专诸为奏炙鱼者,引剑而刺之,遂弒王僚。”这个故事也见《史记·刺客列传》,但没有提到鱼肠剑,只是说“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或许作者想用此象征女博士生之间争风吃醋的博弈策略。

 

另外有段话,我觉得也有道理。“高尚的行为不需要同志,千里走单骑,才能成就孤胆英雄。但堕落不一样--背后说人是非,这差不多就算堕落了。她们受儒家教育多年,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但明知,也要故犯,因为堕落是更快乐更容易的事情。往上总是更吃力,而往下则轻而易举,这是力学规律。大多数人不能逃脱于规律之外。女人更不能,因为体力不支。体力不支也会造成精神不支,而不支的结果就是需要堕落的共犯。一个人堕落让人不安,而两个人,或者更多,那不安的意味就会减弱甚至化为乌有。(p. 9)”说的是八卦,其实不止八卦。

 

作者阿袁,本名袁萍,1967年出生。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到南昌大学任教,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在南昌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2002年开始发表小说。多数是大学生活题材的中短篇小说,有些后来扩展为长篇,除《鱼肠剑》外,还有《上邪》;还有些中短篇小说结集出版,如《郑袖的梨园》有10篇,《子在川上》有9篇,《梨园记》有6篇,《绫罗》有6篇,其中有重复,而且不全是学界小说。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学界小说丛谈之1977-1989年的大学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145851.html

上一篇:雅典狼山俯瞰城区
下一篇:此情可待成追忆5—钢院李培廉先生
收藏 IP: 116.232.113.*| 热度|

1 禹荣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